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7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浸没燃烧式LNG气化器传热计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婧煊  林文胜  阮斌辉 《化工学报》2018,69(Z2):147-152
对浸没燃烧式LNG气化器(SCV)传热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段计算,校核现有传热计算模型对浸没燃烧式LNG气化器传热计算的适用性。管外传热利用流体横掠管束Zukauskas模型,管内段传热利用Dittus-Boelter模型、Shah (1982)模型、Kandlikar(1990)模型和Kew and Cornwell (1997)模型分别进行计算,结果表明,Kandlikar(1990)模型和Kew and Cornwell (1997)模型对LNG管内沸腾换热的计算结果偏差较小,分别为38.46%和38.33%。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与NFPA59A为代表的描述性方法的对比,介绍了基于风险研究的QRA方法在LNG项目的应用,如在项目站址选择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国内某LNG接收站项目QRA的应用实例阐述了QRA方法的实际意义。以DNV对HRCD数据的QRA分析结果为例,阐述了当前QRA方法在LNG项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格子理论建立通用吸附等温方程,从吸附氢分子间作用能随表面遮盖率、温度的变化中比较活性炭在低温区域储氢行为的异同.应用文献中的拟合公式计算氢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数据,通过通用吸附等温方程的线性化确定氢在活性炭上与最大吸附容量对应的最大表面密度.引入维里吸附方程,结合第二维里吸附系数和亨利定律计算吸附层内氢分子受到的壁面吸附势,并由平衡态的能量分析确定氢分子间作用能.结果表明,氢分子在活性炭吸附表面的最大密度小于液氢表面密度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氢分子间作用能在较大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的活性炭中随表面遮盖率和温度的变化更为剧烈,须根据氢分子特性设计活性炭以提高其储氢性能.  相似文献   
14.
氧氮纯度对制氧机运行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制氧机氧氮产品纯度对其产量、氧提取率、能耗和流程压力等运行特性的影响,比较了氧纯度与氛纯度对这些特性的影响程度,并以具体计算实例进行了说明。此外,还对特定条件下的操作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ȼҺ�����崢�˰�ȫ���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液化气体必须依赖高压或低温才得以维持其液态,因而其面临的安全性问题比通常的液体或气体更为严峻。文章回顾了世界上液化气体储运安全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液化石油气和液化天然气等可燃液化气体在其储运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性问题,重点介绍了容器破裂前的热响应,沸腾液体膨胀蒸汽爆炸(BLEVE),燃气在空气中的扩散和液化气体燃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以及根据这些成果为理论依据提出的可燃液化气体储运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6.
煤层气、合成天然气、焦炉煤气、化工尾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液化是回收利用的有效途径。由于含有大量氧、氮或氢,通常需要进行低温精馏提纯,非常规天然气液化技术与常规天然气有较大差别。本文回顾了近年与非常规天然气液化相关的研究进展。对于煤层气,国外大型煤层气项目因制冷剂供应原因均采用级联式流程,国内则注重小型或撬装式装置的开发以及含空气煤层气液化的特殊性的研究。对于合成天然气,由于脱氢的需要均采用液化-精馏的流程结构,并可以通过液化-精馏两部分的能量整合实现系统能效提升。对于焦炉煤气,甲烷化生成合成天然气后再液化是主流技术方案,而将焦炉煤气分离液化同时制取液化天然气和液氢的新技术方案应予重视。此外,非常规天然气液化过程安全性、相平衡和溶解度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燃气轮机烟气余热设计了一种复合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以某燃驱压气站烟气条件(400℃,26 kg/s)为例,以系统净输出功为目标,利用Matlab和Refprop 9. 0选择了13种工质,并确定了系统最优工况。结果表明,甲苯、R141b、丙酮分别作为3个子系统的工质时,系统可实现最大净输出功为1 587 k W,热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可达20. 26%和42. 68%,比单级循环可实现的最大净输出功高23. 33%。对系统各部件进行火用损失分析,发现蒸发器火用损失最大,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8.
何婷  林文胜 《化工学报》2021,72(Z1):453-460
沼气以及CO2驱采油的伴生气中都含有大量的CO2。为降低高含CO2天然气液化的能耗,提出了活化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脱除CO2的天然气液化系统,将液化厂中驱动压缩机的燃气轮机烟气余热用于吸收剂的再生过程,实现能耗的降低。采用HYSYS软件对系统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对脱碳过程的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O2含量不超过10%时,脱碳再生的热耗可全部由烟气余热提供,CO2含量为30%时,烟气余热可提供接近50%的再生热耗;CO2含量为1%~30%时,系统的比功耗为0.577~0.611 kW·h/kg。  相似文献   
19.
L-CNG加气站技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才兴起的液化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即L-CNG加气站)以LNG为气源,经高压液体泵加压后气化向CNG汽车加气,也可同时用低压液体泵向LNG汽车加气。为此,介绍了L-CNG加气站的特点和工艺流程,分析了其相对于传统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的优点:可同时为压缩天然气汽车和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注燃料,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给出了典型的L-CNG加气站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布置方案,着重对L-CNG加气站的LNG低温储存和装卸系统,以及低温低压充注系统和高压气化系统,包括LNG槽车、LNG低温泵、LNG气化器等进行了说明,并介绍了相关技术要求。最后提出L-CNG加气站是目前CNG加气站向LNG加气站过渡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对He II粘度进行合理的说明和计算,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能依靠实验技术来满足其工程需要。本文对传统实验技术,目前出现的各种改进型实验技术进行了概述,事实表明不同的实验技术所得的结果之间偶有符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He II粘度对实验技术的依赖性,目前的实验技术还无法提供He II粘度数值的一致性结论。但是通过对He II粘度与温度之间的变化趋势、数值的数量级等方面的分析,证明了He II粘度在1.6 K~1.8 K之间形成了最小值区域。当温度继续低于1.6 K时,He II粘度会迅速增加,同样在温度高于1.8 K时,随着温度的增加,He II粘度也会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