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24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无线电   2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提出了一种用于恢复散斑噪声污染图像的同态滤波与自适应模糊多级中值滤波级联算法 ,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它既保持了图像的几何结构 ,又有效地抑制了散斑噪声 ,并且通过比较证明它优于同态滤波与多级中值滤波级联算法  相似文献   
102.
对激光主动成像雷达做了一些初步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建立了一个半导体激光扫描成像演示系统,利用雷达距离方程计算了系统的最大作用距离,并在实验室做了成像实验.在实验室内获得了10帧/s、每帧32行的轮廓像,且成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一种光束快速扫描方法,利用通用扫描公司生产的检流计式扫描振镜,构成二维扫描系统,获得了像素为32×32准均匀扫描点阵,扫描帧频可达10帧/s.  相似文献   
104.
设计了用于将He-Ne激光基模光束整形为环形光强分布的光束二元光学元件;并进行了实验分析,在实验中,主要改变输出面距BOE的距离L,测得输出面的衍射效率,并与数值计算相比对.  相似文献   
105.
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琦  王骐  尚铁梁 《激光与红外》2001,31(2):73-75,86
量子级联激光器作为新近出现的全固化小型理想中远红外激光源,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本文介绍了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发展、应用状况及一些可能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在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光栅选支电光调 Q射频波导 CO2 激光器。调 Q激光脉冲重复频率 1Hz~ 10 k Hz可调 ,在 10 k Hz重复频率时 ,获得激光脉冲峰值功率为 15 0 W,脉冲宽度为 180 ns  相似文献   
107.
激光成像系统图像几何失真校正算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激光主动成像系统具有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能成三维像等特点。为了满足成像系统对扫描速度的要求,行扫描器采用了正弦扫描方式,但激光器等时发射经过扫描器后将形成扫描方向上光点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系统所成图像的几何失真。分析了几何失真的形成机理.并根据此机理提出了两种校正算法。将这两种算法应用于仿真图像和实际的激光图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比较两种算法表明:采用算法2进行激光成像系统图像几何失真的校正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8.
电光调Q射频激励波导CO2激光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报道了电光调Q射频波导CO2激光器,其中波导长度400mm,在插入电光调Q晶体但不加调制电压情况下,激光器的连续输出功率为3.5W。调Q脉冲重复频率1Hz~10kHz可调,在10kHz重复频率时,获得了脉冲峰值功率为200W,脉冲宽度为400ns的输出。  相似文献   
109.
脉宽可调YAG激光器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脉冲Nd:YAG激光器抽运的双池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相位共轭镜进行了实验研究,将相位共轭镜后向反射光束馈入YAG放大级,经放大级放大,由偏振片耦合输出的激光束具有高质量、脉宽可调的特点,远场发散角接近1倍衍射极限。同时研究了远场发散角和输出能量稳定性随抽运能量及双池间距的变化关系,通过选用最佳抽运能量,远场发散角及激光器总体输出能量的波动性都可以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10.
王骐  赵永蓬  彭世东 《激光技术》2000,24(5):273-276
介绍了国际上对氩第三谱带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实验上,采用不同的泵浦方式,观察了荧光谱的谱带形状,并对时间分辨谱进行了测量.理论上,通过光谱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的计算,对氩第三谱带的来源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有两种假设,即Ar22+和Ar2+离子准分子的跃迁产生该谱带.但这两种假设都只能解释部分实验现象,因而谱带的来源至今没有确切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