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篇
金属工艺   111篇
机械仪表   18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4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Ni基单晶高温合金取向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普通的多晶衍射仪上,利用固定2θ角,进行Omega扫描的非对称X射线衍射方法来测定Ni基单晶高温合金[001]取向的原理,对三个具有不同取向角度的Ni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了取向测定,讨论了该方法可测试的单晶体偏差角的范围和进一步扩大测试范围的可能解决方法,以及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利用带有偏差角的非对称扫描方法得到了单晶的(002)晶面的衍射线,讨论了得到该衍射线的意义.  相似文献   
72.
By means of metallographic microscope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back scattering electron diffraction (EBS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the effect of Cu on micro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eposited metal of 590MPa class steel welding wir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deposited metal is composed of acicular ferrite, lamellar bainite, granular bainite and residual austenite. With the increase of Cu content,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deposited metal decreases, making the phase transition region of ferrite and pearlite shift to the right, expanding the phase transition region of bainite and shrinking the phase transition region of ferrite and pearlite. The microstructure of deposited metal changed, the content of M-A elements increased but the size decreased, and the ferrite-bainite biphasic microstructure was matched. The reduction of M-A component content in strips and blocks and the reduction of effective grain size will reduce the nucleation probability of microcracks, increase crack growth resistance, and improve the impact toughness of the deposited metal.  相似文献   
73.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1173~1473 K,应变速率为0.01~10 s-1的变形条件下,对一种航空用高强度渗碳钢-9310钢进行热压缩实验,基于真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两种高温变形流变应力的本构方程模型-位错模型和Sellars模型在该钢上的应用,根据动态再结晶是否发生,建立了不同热变形阶段下9310钢的流变应力本构方程。研究表明,在ε0.1条件下的动态软化和稳态流变阶段中,基于位错密度和动态软化机制的位错模型方程,精度误差在15%以下,但该方程参数多,计算量大,而基于Sellars模型的本构方程,在低温热变形(T1273 K)及大应变(ε0.5)条件下的精度误差更小,且方程相对简单,便于应用。在高强渗碳9310钢的热加工生产中,建议采用Sellars模型作为大应变条件下流变应力的预报方程,精度误差控制在10%以下;为了提高方程精度,Sellars模型下由于动态再结晶软化引起的应力降低值Δσ中,相关参数的取值还有进一步修正的可能。  相似文献   
74.
对不同Ti含量的气电立焊焊缝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i的质量分数在0.028%~0.038%范围内时,焊缝中获得大量细小的针状铁素体,焊缝组织及低温韧性得以明显改善。当Ti过量时,焊缝中的针状铁素体减少,组织以贝氏体为主,低温韧性相应下降。焊缝组织中观察到块状和条状的M-A组元,随着焊缝Ti含量增加,其总量增加。焊缝夹杂物多为以氧化物为核心,外层包裹着MnS的复合夹杂物,并随夹杂物Ti含量的增加,由Mn-Si-Al-O型向Ti-Mn-Al-O型转变,有利于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成。而当焊缝中Ti过量时,主要夹杂物又转变为对针状铁素体形核无效的Ti-Al-O型,促进了贝氏体转变。  相似文献   
75.
在不同试验温度(-196~200℃)下对一种新型980 MPa高强钢进行了带缺口试样的四点弯曲试验,并用扫描电镜对其断口进行了观察,研究了该钢的断裂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温度升高,该钢的韧性逐步提高;在-100℃及以上温度时,该钢的断裂形态为韧性断裂,韧性较好;在-100℃以下,逐渐由韧性向脆性断裂过渡,在-196℃...  相似文献   
76.
77.
黄顺喆  厉勇  王春旭  韩顺  刘宪民  田志凌 《钢铁》2014,49(7):107-113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9310钢进行了900~1 200 ℃温度范围内的高温轴向压缩试验。基于动态材料模型理论(DMM),在Prasad和Murthy 2种流变失稳准则下建立了9310钢的热加工图,并结合变形过程中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热加工参数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9310钢热变形在Prasad和Murthy流变失稳准则下的稳定性函数[ξ(ε·)]均大于0;在变形条件为950~1 050 ℃,0.01~0.1 s-1时具有最佳的热加工性能,此区域内功率耗散率值均大于32%;能量耗散功率恒定时,变形温度对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起主导作用,变形温度恒定时,高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再结晶晶粒更加细小均匀。  相似文献   
78.
微观组织对高强铝合金接头冲击韧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519-T87高强铝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接头的冲击断裂性能及微观组织。研究表明,晶界上分布的α+θ(CuAl2)共晶相是焊缝中心和熔合线附近区域韧性较差的主要原因,并且由于熔合线附近等轴晶区中的共晶相数量高于焊缝中心区域,导致其成为接头韧性最差的区域。晶界液化以及显微裂纹的产生是部分熔化区脆化的主要原因。析出物的溶解使完全回归区获得接头最大冲击吸收功22 J,而析出物的粗化导致过时效区韧性降低,冲击吸收功仅仅只有7 J。断口观察发现除了部分熔化区的断口是脆性断口,接头其他区域断口均为韧窝型断口,且完全回归区中的韧窝最深,韧窝内部的析出物最少。  相似文献   
79.
45钢光纤激光熔凝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光纤激光对45钢表面进行了激光熔凝处理研究. 结合熔凝层深度、组织、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分析,研究了多道激光熔凝的激光功率、激光扫描间距对熔凝工艺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在改变激光功率的研究中,熔凝层深度随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加,熔凝层的显微硬度呈周期性变化,后道激光处理对前道熔凝层存在回火热处理作用. 在改变激光扫描间距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了后道激光熔凝对前道的热影响作用,同时适当增大扫描间距,获得软硬相间的熔凝层表面,有利于改善钢材表面的耐磨性能,同时可适当提高激光熔凝处理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0.
10kW光纤激光焊接缺陷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未熔透光纤激光焊接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小孔型气孔、热裂纹和飞溅的影响,并讨论焊接缺陷形成机理. 结果表明,随着光纤激光焊接速度的增加,焊缝气孔和热裂纹倾向降低. 当焦点位置在工件表面时,气孔倾向最大;而当焦点位置由入焦向离焦偏移时,热裂纹敏感性增加. 光纤激光焊接气孔是由小孔不稳定引起的,而小孔不稳定性同时引起了熔池后部凝固前沿形状的变化,提高了焊缝热裂纹的敏感性. 较慢速光纤激光焊接飞溅的形成主要在于小孔开口处前沿熔池的凸起,其程度可能与小孔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