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8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离子掺杂的ZnS(ZnS:Cu)纳米颗粒,研究了锌硫比和反应时间对ZnS:Cu纳米颗粒光致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发现该方法得到立方闪锌矿结构的球形ZnS: Cu纳米晶,粒径在1~6nm之间.室温下,用350nm波长的紫外光激发ZnS:Cu纳米粒子,可以得到归属于浅施主能级与铜£z能级之间的跃迁产生的绿色发光,发光强度随锌硫比的增大和反应时间的延长先增强后减弱,发射峰位随锌硫比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移动.认为浅施主能级为与硫空位有关的能级,锌硫比和反应时间对硫空往的数量和能级位置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2.
Solid catalytic growth mechanism of micro-coiled carbon fiber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icro-coiled carbon fibers were prepared by catalytic pyrolysis of acetylene with nano-sized nickel powder catalyst using the substrate method. The morphology of micro-coiled carbon fibers was observed through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the fiber and coil diameter of the obtained micro-coiled carbon fibers is about 500-600 nm and 4-5 μm,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 micro-coiled carbon fibers obtained were regular double carbon coils, but a few irregular ones were also observ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a solid catalytic growth mechanism of micro-coiled carbon fibers was proposed.  相似文献   
33.
用不同催化剂制备纳米炭纤维的生长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以Fe或Ni的催化剂采用有机物催化热解法制备的纳米炭纤维的形貌和结构。发现在两种情况下纳米炭纤维的生长机理安全不同;以Fe为催化剂纳米炭纤维基本符合气-液-固(VLS)催化生长机制(也称溶解扩散机制),而以Ni为催化剂纳米炭纤维则符合固相催化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34.
气相沉积生长单壁纳米碳管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动催化热解碳氢化合物方法制备出具有一定取向的单壁纳米碳管束。研究了单壁纳米碳管束的生长过程,发现单壁纳米碳管的生长过程是在气流飘浮单个催化剂颗粒中完成。这与热解碳氢化合物制备定向的多壁纳米碳管在基体催化上生长过程有所不同。根据单壁纳米碳管生长过程,推测出单壁纳米碳管束生长速度的数量级为10^-5m/s。  相似文献   
35.
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表面化学镀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VGCNF)经活化、敏化和催化预处理后、用化学镀(自催化沉积)的方法,在碱性镀液中实施化学镀镍。利用SEM观察了镀层的形貌。并利用能主普分析测试了镀层的组成。在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聚集体的内层纤维表面沉积了许多细小Ni颗粒,而外层纤维表面上沉积的是连续、均匀的镍镀层,它们是由许多Ni颗粒相互堆积连结而形成,除含磷外几乎不含其它杂质,同时,还初步探讨了镍在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表面自催化沉积过程。  相似文献   
36.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旋涂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纳米Zn O/Ti O2复合薄膜,使用XRD和SEM对复合薄膜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分析手段研究了薄膜的复合方式和煅烧温度对复合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复合薄膜在3.0%Na Cl溶液中对304不锈钢的光阴极保护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分层制备和分步煅烧工艺制备的Zn O/Ti O2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在紫外光激发下对304不锈钢的光阴极保护性能要显著优于单一Ti O2薄膜和Zn O薄膜。  相似文献   
37.
<正> 本文测定了Ti-679合金在不同应力和温度下的稳态蠕变速度,并用应变速率循环法测定了各种温度下的激活面积,最后对合金的蠕变机构进行了讨论。 一、实验方法 试验用料是抚顺钢厂生产的Ti-679合金(Ti-2.25Al-11Sn-5Zr-1Mo-0.25Si)直  相似文献   
38.
本文采用电化学手段,通过阻抗测试和电化学噪声测量研究了钨铝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浸泡初期的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钨铝合金在浸泡初期腐蚀形态为点蚀,主要原因为氯离子的侵蚀;点蚀经历诱导期后稳定形成,腐蚀产物堆积对基体形成保护,点蚀程度由强变弱。  相似文献   
39.
王萍萍  曹立新  柳伟  苏革  杨柳  曲晓飞 《功能材料》2011,42(3):483-485,489
将红色染料罗丹明B与绿色长余辉材料混配间接获得可被可见光激发的橙红色长余辉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三基色原理得到了一系列彩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同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材料的余辉谱以及余辉曲线分析,发现随着加入的蓝、绿色长余辉材料与罗丹明B相对浓度的变化,其位于510和580nm左右的余辉光谱特征峰分别发生一定...  相似文献   
40.
用溶胶凝胶旋涂工艺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多壁纳米碳管MWCNT/TiO2复合薄膜,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复合薄膜的物相组成与显微形貌,同时采用电化学分析手段,分别在250 W紫外灯和28 W节能灯的照射下,表征了MWCNT/TiO2复合薄膜在3% NaCl溶液和海水介质中对304不锈钢的光阴极防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450℃煅烧和加入管径为20~40 nm纳米碳管制备的MWCNT/TiO2复合薄膜,不论是在紫外光还是白光激发下都表现出了比纯TiO2薄膜更加优良的光电性能。同时也表明在3% NaCl溶液和海水介质中纳米碳管的引入都可有效增强TiO2薄膜对304不锈钢的光阴极防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