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42篇
机械仪表   118篇
矿业工程   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合理的刀盘结构参数可以有效解决锁刀刚性和刀盘尺寸惯性的矛盾.根据刀盘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要求和特点,通过设计变量的选取、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确定,建立了刀盘的结构模型,实现了刀盘的结构参数优化,达到了刀盘质量最轻(体积最小)的优化目的.探讨了利用MATLAB软件优化工具箱中的fmincon函数解决多约束非线性优化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计算方法.为了对刀盘的结构参数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对优化后的刀盘进行了有限元静态特性分析及动态特性分析,仿真结果证实了刀盘结构的合理性,优化结果应用于大连高金数控集团有限公司刀架产品的实际加工.  相似文献   
72.
为有效抑制风洞试验中飞行器模型的振动,利用气动力学与机械动力学的观点分析了风洞模型的振动原因及特点,并建立了风洞模型—测力天平—风洞支杆所组成的悬臂梁系统的二阶模型。针对飞行器模型振动控制中的时滞问题,分析了时滞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风洞试验飞行器模型振动控制的影响,并利用基于所测振动信号与作动器信号的基频傅里叶变换方法实现了基频处的时滞量辨识。基于辨识出的时滞量分别分析研究考虑时滞问题与未考虑时滞问题的风洞模型振动控制状态方程,并设计时滞补偿线性二次型调节器控制算法。搭建地面试验系统,通过地面锤击试验验证得知,相比未考虑时滞问题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时滞补偿线性二次型调节器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能够更加稳定有效地对风洞模型振动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3.
无掩模定域性电化学沉积-增材制造技术是采用电化学沉积原理、摈除掩模与支撑、以增材制造方式实现三维金属微结构制造的一种新技术。本文综述了体现该技术核心内容与工艺特征的代表性技术:介绍了无掩模定域性喷射电化学沉积-增材制造技术和无掩模定域性直写电化学沉积-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分析了2种技术各自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4.
分载比的确定是轴用压电式六维大力值测力仪设计的关键.对现有的该类测力仪分载原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理论结构模型,基于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对各向分载比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测力仪各向分载比公式,并通过ANSYS软件对受夹具夹紧力分布影响较大的轴向分载进行仿真分析,修正了轴向分载比公式.设计了静态标定实验,对传感器及测力...  相似文献   
75.
基于彩色图像的高速目标单目位姿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风洞分离实验对于视觉测量系统的高精度、大视场、高速的测量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单目摄像机的风洞运动目标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单目摄像机进行运动目标位姿信息测量,相比于双目测量方法具有设备简单、视场大的优点。首先提出一种基于靶标特征点相互约束关系的参数优化方法,采用复合式靶标实现摄像机的快速高精度标定;针对目标运动图像处理,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差叠法和标记点位置估计的图像快速分割与目标定位方法,实现图像特征的快速准确定位;针对单目测量要求及目标运动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方向估计标记点布局方式,实现合作标记点的快速识别和提取;最后利用单目视觉原理求解运动目标的位置和姿态信息,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完成了测量系统的精度验证,在1 m×1 m视场范围内,其位移测量精度可达到0.19 mm,俯仰和偏航角测量精度可达到0.18°。  相似文献   
76.
高性能要求复杂曲面零件的精密加工,不但要保证一定的几何精度,更要满足其性能指标。此类零件性能与几何、物理等参量密切相关,因此最终精确尺寸和形状受几何、物理、性能等多源约束的影响,加工难度大,迫切需要按零件性能要求进行加工的新方法。从分析零件特征入手,将该类高性能要求复杂曲面零件称为多源约束面形再设计类复杂曲面零件。研究零件性能与多源约束的耦合关联模型,针对零件性能与多源约束的显式关联关系或隐式关联关系,建立几何量修正补偿性能偏差的补调机制,综合应用活动标架和曲面相伴理论,建立测量面、加工基准面、加工目标曲面的关联模型,最终提出保证零件性能要求的面形再设计原理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多源约束面形再设计类复杂曲面零件“测量-再设计-数字加工”一体化加工策略,构建相应的技术体系,为实现该类零件的精密加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77.
大深径比微小孔快速电火花加工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电火花加工因具有宏观作用力小、可控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小孔加工领域,但对于快速加工大深径比微小孔仍存在散热困难、排屑不畅、电极损耗大及加工过程不易控制等技术难点。为此,在分析电火花加工机理及加工特点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台用于快速加工大深径比微小孔的电火花机床。该设备通过采用立式布局,应用电极旋转、工件振动的旋振式机构,实现在加工过程中快速散热和排屑;通过采取工业控制计算机搭载数据采集卡和运动控制器的方式,实现了加工过程的检测控制功能一体化。针对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放电信号严重畸变以及放电状态不稳定导致加工状态难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两级模糊逐级映射放电状态检测方法,同时为了实现机床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设计了双闭环加工控制系统。实验表明,该机床适合于大深径比微小孔的快速加工,且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78.
建立了大型复杂形面薄壁石英纤维复合材料的树脂金刚石磨削过程传热学模型,并基于有限元方法,利用工程数值模拟软件ANSYS对石英纤维材料磨削时的热传递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工件的温度场分布规律及温度变化历程。研究表明:以现行磨削用量干磨削后,磨削最高温度达到316℃,热量主要分布在表层2 mm深范围内,对工件表面材料性能影响不大;同时得到了温度场分布随热源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及工件表面某位置下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历程。借助有限元方法对工件表层的温度场进行仿真,可以预测整个磨削过程,优化磨削参数,减少试验次数与成本,为解决磨削表面热损伤和热变形等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9.
多零件几何要素影响下的装配产品特性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业生产中,多零件装配产品通常具有多系统特性——多几何要素影响的特点。建立能够准确表征装配产品特性与零件几何要素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实现装配产品特性的预测,将对工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存在多几何要素影响且要素影响程度不同的装配产品系统,直接建立系统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由于输入神经元和隐含层神经元较多,将导致神经网络结构十分复杂、学习与训练时间增加、收敛速度慢、预测精度不高等问题。提出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灰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装配产品系统特性的多几何要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到多几何要素影响下的系统几何要素与装配产品特性之间的关联程度,确定影响装配产品特性的主要几何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影响装配产品特性的主要几何要素建立系统的BP神经网络,简化BP神经网络模型,同时保证模型能较真实的反映系统的特性,实现对多几何要素影响下的装配产品特性的准确预测。以典型的多几何要素影响下的装配产品——液压偶件系统为例,通过对液压偶件系统多几何要素关联程度的研究,以影响系统的主要几何要素为输入量,构造简化的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主要几何要素建立的预测模型结构相对简单、收敛快、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80.
面向协同设计的图档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档管理是广大中小企业应用协同设计技术的瓶颈.为此,采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实现了面向协同设计服务的工程图档管理系统.将图档描述为对象,采用两种策略管理图档对象的属性:图档对象的基本属性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由CAD产生的图档文件采用文件系统存储,并在元数据库中存储一条描述该文件的数据记录和一条指明其存储位置的指针,从而通过元数据即可查找到所需图档.系统应用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图档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协同设计的要求,而且实施简便快捷,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