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84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2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81.
纳米ATO(锑掺杂二氧化锡)是一种具有透明隔热功能的新材料。文中分别将纳米ATO掺混到聚碳酸酯(PC)树脂内和以水性聚氨酯为基料涂覆于PC板表面,制备透明隔热新型阳光板。比较了纳米材料在树脂中的分散和实际隔热效果,以及环境因素对隔热效果的影响。证实ATO均以纳米级颗粒均匀分散在树脂中,但因其固有的以吸收红外光为主、反射红外光为辅的隔热机理,ATO涂覆于PC阳光板表面比掺混进PC中更能起到透明隔热作用,微风能明显加强散热和隔热效果。本研究为低成本制备透明隔热新型阳光板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2.
采用水热法合成纤维状的SBA-15型介孔二氧化硅粒子,并对其表面和孔道改性用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研究了其在聚合物发泡中的异相成核作用。结果表明,该介孔粒子在PMMA发泡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异相成核作用,有助于提高泡孔密度,降低泡孔尺寸。该异相成核作用在发泡温度和压力较低时更加明显。同时介孔粒子的表面特性对成核作用有很大的影响,与KH550改性的粒子相比,含氟硅烷改性的粒子具有较高的成核效率。考察发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其拉伸模量较纯聚合物发泡材料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与未发泡比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3.
在免中涂喷涂工艺中,内板只喷涂色漆层和清漆层,因此对涂层厚度、涂料喷涂参数和机器人喷涂轨迹编辑的要求更高。本文通过考察珍珠白色漆内板喷涂调试过程,从材料特性与喷涂参数匹配性,喷涂轨迹开、关枪设置与轨迹运行速率协调性,以及机器人节拍与喷涂运行时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梳理出一套提升汽车内板喷涂自动化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填充粒子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摩擦学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明强  孙莉 《塑料》2003,32(4):17-20
综述了无机粒子改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填充改性后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形式及其机理.并且从填料的摩擦学作用,摩擦副以及工矿条件(滑动速度、载荷、温度)等几个侧面分析了目前填充改性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文章又指出了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5.
PP汽车保险杠材料的研究开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聚丙烯(PP)汽车保险杠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状况,通过对其分析,提出了我国加快汽车保险杠专用材料研发的一点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6.
综述了纳米复合涂料的一些重要的结构与性能表征方法,介绍了每种方法各自的应用优势及局限性.简述了纳米复合涂料研究的一些进展,提出了纳米复合涂料结构与性能表征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7.
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BA、St、MMA、AA系四元共聚物,分别以氨水为中和剂对其进行氨化处理,制得了丙烯酸系共聚物水溶胶。研究了丙烯酸用量、乳化剂和交联剂种类及用量、氨化温度对水溶胶性质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优质的水溶胶。  相似文献   
88.
利用超声波的分散、粉碎、活化、引发等多重作用以及吡咯单体与石墨烯的π-π相互作用,在实现石墨烯均匀分散的同时,使吡咯单体在石墨烯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反应,制备出聚吡咯/石墨烯(PPy/RGO)纳米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测试手段对PPy/RGO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特性、化学组成及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氧化剂、反应温度、石墨烯含量等)对PPy/RGO纳米复合材料产率及导电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热重分析(TGA)和导电测试分析了石墨烯含量对其热稳定性及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文章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球状、棒状与环状三种形貌的SBA-15无机介孔粒子,利用含氟硅烷对粒子进行亲二氧化碳修饰后,用于聚乳酸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微孔发泡,探索了粒子形貌对聚乳酸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的影响。TG,BET和SEM等分析表明,不同粒子形貌的介孔粒子具有不同的硅烷接枝率,在聚乳酸微孔发泡材料中异相成核作用也不同,就泡孔尺寸和泡孔密度来讲,环状SBA-15粒子对聚乳酸发泡的异相成核作用最好,表明介孔粒子有望成为新型的微孔发泡成核剂。  相似文献   
90.
无机纳米粒子改性PP热氧老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烘箱老化法,研究了无机纳米粒子对聚丙烯(PP)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并对PP老化前后的羰基含量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进行了表征,同时也表征了纯PP及改性PP的热氧降解性能。结果表明,无机纳米粒子不同程度地抑制了PP的热氧降解反应,其中以TiO2的改性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