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具钙钛矿结构的Na0.5Bi0.49Ti0.98Mg0.02O3-δ材料(NBTMg-4902)因其在较低温度(400~700℃)范围内具有高氧离子电导率,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电解质材料,然而对该材料在操作温度范围内的热化学稳定性尚未有充分的研究。本工作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扫描显微镜及差热/热重联合分析仪等研究了NBTMg-4902材料在还原气氛环境下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该材料与几种SOFC阴极材料的热化学相容性,结果表明:NBTMg在还原气氛下(5%H2/95%N2)极易被分解还原生成金属铋;另外,其与阴极材料(LSC及BSCF)在热处理过程中极易发生固相反应,不具备良好的热化学相容性,说明该材料在SOFC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单井产量差异性强,实际开发效果与预期差距较大.分析微构造对煤储层地质条件和对煤层气开发生产的影响,剖析不同微构造部位压裂改造效果、压降漏斗形态、煤粉产出、气水动态对地质-工程因素的响应,讨论"动态气藏"形成及微构造控藏机理,明确了微构造的控产特征.研究表明:微构造、煤层气地质条件与开发动态特征的耦合作用,造就了不...  相似文献   
13.
井间干扰是实现煤层气稳产高产的有效技术措施。 目前,煤层气井间干扰的理论研究较多,准确量化的现场认识较少。 根据煤层气井排采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方便、可靠、高效的用于判断井间干扰现象及定量计算井间干扰程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现场观察到的煤层气井启抽水位与原始水位存在的明显差异,定量化煤层气排采降压过程中出现的井间干扰现象。 通过在保德区块的实际应用,对比了所提出方法与煤层气理论判断方法的优缺点,并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靠性,得出了该区块井间干扰特征的定量化认识,同时提出了井间干扰规律在合理部署井位、提高产气速度、缩短见气时间及优化排采制度等方面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藏自动历史拟合的目标是通过优化算法自动匹配各井的开发指标,使数值化的油藏模型(如饱和度和压力分布)符合各个开发时期实际的油藏状态,从而保证油藏数值模拟再现油田开发全过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将来的开发方案.相对于常规人工拟合,油藏自动历史拟合避免了研究人员生产拟合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大大减少了工作量.系统地介绍了目前中外自动历史拟合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总结归纳了确定性、随机性和混合3类优化方法,详细说明了常用算法各自的特点及应用范围,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拟合方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振动时效装置激振器偏心块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属工件在切削、铸造、焊接和锻压的加工过程中,由于机械力造成变形和温差变化,使金属工件内部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的存在对金属工件极其有害,使工件尺寸的稳定性和精度降低,因此对金属工件进行消除残余应力是必要的。振动时效是一种通过对工件施加循环载荷,使材料内部发生微观的塑性变形,从而达到减少金属工件的残余应力的方法。本文首先给出激振器偏心块的三种型式,采用Solidworks建模。然后将偏心块模型导入到AnsysWorkbench软件里面,分析激振器偏心块的受力和变形规律,最终确定一种最优的偏心块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6.
闫霞  益斌 《柴油机》2009,31(2):17-18
介绍了基于NI数据采集套件和LabVIEW软件的数据采集系统及其系统硬件原理和软件设计,该采集系统应用于某柴油机机组的联调试验表明,采集系统使用方便可靠,人机界面友好,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对柴油机机组性能的分析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长江源广泛发育辫状河道,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辫状河群,在水流泥沙与河床地形数据缺乏的条件下,长江源辫状河道形态的时空变化尚缺少研究。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研究长江源通天河局部辫状河段的平面形态特征与分汊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87—2016年辫状河段的水域面积与河床面积之比在年内呈现单峰变化过程,即汛期4—9月份逐渐变大,非汛期10月—次年3月趋于变小至基本不变,而且近30 a有所增加,间接反映了长江源径流量增加的趋势。辫状河段的36个横断面的汊道数指数和汊道长度指数分别为4~10和5~12,在1994,2005,2015年其均值几乎维持不变,表明此辫状河段的整体形态具有自相似性且河型不变。  相似文献   
18.
泥沙浓度与粒径影响下河流溶解性物质侵蚀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河流溶解性物质侵蚀过程,选用Ca2+作为溶解性物质的特征离子,采用静态试验方法,探讨了泥沙浓度与颗粒粒径对可溶性物质侵蚀规律的影响,构建了能够综合表征泥沙浓度与粒径组成特性的归一化参数———泥沙颗粒比表面浓度,并对可溶性物质侵蚀量与泥沙颗粒比表面浓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泥沙浓度升高,可溶性物质侵蚀总量逐渐增加,而单位质量泥沙的可溶性物质侵蚀量却不断减小,并逐渐趋近于某极小值.当颗粒粒径减小时,可溶性物质侵蚀总量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小、最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但可溶性物质侵蚀总量在总体上是增大的.泥沙颗粒比表面浓度与可溶性物质侵蚀总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闫霞  任鸿翔  高菲 《轴承》2023,(12):79-85
针对滚动轴承信号重构误差大,信号来源复杂等问题,提出了变分模态分解(VMD)算法与VGG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为避免VMD在工程应用中人为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模态混叠等现象,提出应用中心频率计算分离系数,选取最佳模态个数的策略;然后,对VMD分解后各模态分量的能量熵与频率峰值等进行数值分析,剔除能量熵较小的信号,并将各模态信号依据频率峰值进行重构,得到故障特征向量;最后,构建VGG故障诊断模型,实现滚动轴承的故障分类。轴承振动信号与电动机定子电流信号对所提方法的验证结果表明,VMD-VGG方法可以有效分解这2种故障信号,而且具有较高的故障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I^2C总线的通讯特点。简要说明了I^2C总线的协议规范和特点,并针对Philip公司视频解码系列芯片SAA7111A/SAA7121.从模块控制的角度说明了用FPGA实现I^2C总线控制核的思路和主要设计流程。使用Cyclone系列的EPIC6Q240C8,对I^2C模块进行分析综合与仿真,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