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23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智能电网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对世界经济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正成为当今世界电力发展的最新趋势,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智能电网的出现将对已有的电网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带来较大影响。介绍了中国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和特征,讨论了在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智能调度、大规模风电接入、分布式发电所带来的新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
An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on the Fe-Ti-Y system was performed via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and thermodynamic calculation. The Fe-Ti-Y ternary couples at 1 273 K were prepared with a desire to provide accurate phase relationships needed for the refinement of this ternary phase diagram. And a tentative isothermal section of Fe-Ti-Y at 1 273 K was built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information. In the thermodynamic modeling,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for the Ti-Y binary system and the ternary phase in the Fe-Ti-Y system were evaluated. Those for the Fe-Ti and Fe-Y systems from literature were slightly modified for the compatibility. The isothermal sections of Fe-Ti-Y ternary system at 873 K and 1 273 K were calculated. The ternary compound Fe11TiY and Fe2(Ti, Y) solid solution formed from Fe2Ti and Fe2Y are detected, which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iterature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23.
以CVD工艺预增密至一定密度的自制刹车用炭/炭(C/C)复合材料和国外C/C复合材料刹车片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温沥青及高温沥青为浸渍剂,对C/C刹车片进行浸清-炭化新工艺补充增密处理.结果表明:自制及国外C/C刹车片均具有较好的可浸渍性;可以采用沥青浸渍-炭化法高效增密;两种沥青相比,高温沥青残炭率更高,但也易产生难石墨化炭;针对整个沥青而言的宏观残炭率与只针对样品而言的实际残炭率的差距随着炭化压力提高而变小,因而,为了快速制取C/C复合材料刹车片,必须提高炭化压力;新工艺补充增密后C/C复合材料刹车片样品各项性能比增密前均有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24.
夹具设计要求质量轻、刚度大。为了在这两者间取得平衡,文中综合使用拓扑优化和尺寸优化两种方法对夹具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设计目标。基于拓扑优化结果设计了夹具的拓扑优化模型。虽然相对于初始模型,该模型的第1阶固有频率降低了36.5%,但其质量降低了66.7%,表明拓扑优化效费比显著。以设计参数的合理设计范围作为约束条件,把使第1阶固有频率最大和夹具质量最轻作为优化目标来实施尺寸优化,得到夹具的详细设计模型。与拓扑优化模型相比,该模型的质量降低了3%,第1阶固有频率提升了6%。之后对振动夹具实施了随机振动试验。受试设备安装点的功率谱密度响应曲线的均方根值最大为输入谱均方根值的1.17倍,说明夹具具有良好的动力学传递特性,夹具的综合优化设计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5.
球形氢氧化镍同时掺杂Co、Zn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结构上分析了同时掺杂Co,Zn的作用机理,并改变了Zn的加入方式,制备并检测了Ni(OH)2的部分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法掺杂Co,Zn,因Ni^2 ,Co^2 ,Zn^2 的氢氧化物能形成固溶体,使电极缺陷浓度增加,导电性提高,Zn为定价元素,充放电时能稳定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对抑制过充时形成γ-NiOOH有利;Zn以ZnO^2-2的方式引入反应器,与以Zn^2 引入反应器相比,所得氢氧化镍的BET比表面,d001,FWHM001和FWHM101值明显增大,晶粒减小,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为制备高 性球形氢氧化镍探索了一条新途径,图3,麦1,参11。  相似文献   
26.
炭纤维表面涂覆TiO2薄膜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盐酸为抑制剂制备溶胶,然后用浸蘸的方法在炭纤维表面涂覆溶胶,而后凝胶化和热处理,在炭纤维表面成功涂覆TiO2薄膜,探讨了加水方式和盐酸加入量对形成溶胶所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逐滴加入水易于形成溶胶,盐酸加入量太高,导致形成溶胶时间太长,本实验中以1-1.5 mL为宜.经过硝酸处理的炭纤维表面涂覆的TiO2薄膜不太均匀,并伴随聚集和产生裂纹,而用丙酮处理的炭纤维表面涂敷的TiO2薄膜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27.
钼合金耐火材料液相烧结性能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文献已有的体系热力学数据, 采用计算材料学的方法计算了Cu-Ni、Cu-Mo、Ni-Mo 3个二元体系相图, 并热力学外推了Mo-Ni-Cu三元体系1 273 K等温截面图, 发现在富Mo角存在一个狭小的液相区, 表明在1 273 K的温度下已通过添加适量的铜镍固溶液可改善Mo合金的液相烧结性能, 并实验验证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8.
航空刹车用C/C 复合材料坯体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降低航空刹车用C/C 复合材料成本、提高性能的有效方法, 对现役国外航空刹车用C/ C 复合材料的部分力学性能和热导率进行测试, 并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其坯体结构进行观察分析, 在此基础上, 自制了一种针刺整体毡, 进行CVD 增密, 并与炭布叠层坯体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国外航空刹车用C/C 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垂直方向热导率比较高, 坯体趋向于使用针刺毡;针刺整体毡由无纬布和网胎交替叠层, 经针刺而成, 这种结构具有孔隙分布均匀、气体扩散通道多、Z 向纤维含量高的特点, 为CVD增密创造了良好条件;自制针刺整体毡坯体经700 h CVD 增密, 小样密度可达1.81 g/cm3, 大样密度达1.75 g/ cm3, 且能继续增密, 与炭布叠层坯体相比, 采用针刺整体毡可显著缩短CVD 周期。  相似文献   
29.
将炭布叠层的炭纤维预制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增密后分别在2 000、2 150、2 300 ℃进行高温热处理得到3 种不同石墨化度的炭/炭复合材料, 采用MM-1000 摩擦试验机对这3 种炭/炭复合材料进行不同速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试验, 并对磨损表面及磨屑进行SEM 观察, 结果表明:低速时材料的摩擦系数均很小;刹车速度为10 m/s 时, 石墨化度对材料的摩擦系数影响显著, 石墨化度越高, 材料的摩擦系数越大, 石墨化度低的样件A 摩擦表面形成薄且光滑的磨屑层, 而石墨化度高的样件C 摩擦表面形成厚的、粗糙的磨屑层;刹车速度大于20 m/s 时, 石墨化度对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变小, 3 种材料摩擦表面均形成较为平滑的磨屑层。石墨化度的高低显著影响材料高速时的磨损, 石墨化度升高到一定值时能显著降低材料高速时的磨损, 继续升高石墨化度, 磨损变化不大,高速时石墨化度低的样件A 氧化严重。综合考虑摩擦磨损性能, 该粗糙层结构的炭/炭复合材料石墨化度控制在45 %为宜。  相似文献   
30.
本文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进行Al-Y-Si共渗后氧化处理,制备致密的氧化物阻氚渗透涂层。通过XRD、SEM和EDS分析制备涂层的组织和结构,通过划痕试验、电化学测试和抗热震实验对其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Y、Si元素的掺入能够生成连续致密的Al2O3涂层。用Y含量为10%的靶材制备的氧化涂层的组织和性能最佳,结合力为70.5N,涂层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热震实验后表面无裂纹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