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8篇
轻工业   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研究两段氧脱木素工艺参数对硫酸盐竹浆脱木素率和黏度下降率的影响,分析了脱木素率与所得浆料中α-纤维素含量、聚戊糖含量和灰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硫酸盐竹浆两段氧脱木素目标脱木素率约为68%较为适宜,其所对应的一段和二段氧脱木素活性碱用量、氧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3.0%、0.9 MPa、80℃、40 min和2.0%、0.3 MPa、100℃、60 min。超过该脱木素率,尽管浆料中聚戊糖含量随脱木素率的提高有所下降,但α-纤维素含量在该过程中上升不明显,而黏度下降率则显著增加。另外,研究还发现,当两段氧脱木素活性碱总用量超过5.0%时,浆料黏度下降率急剧升高所对应的脱木素率转折点约为64%。在保证浆料黏度没有显著降低的前提下,为尽可能脱除木素(达到68%的目标脱木素率),两段氧脱木素活性碱总用量不应超过5.0%。  相似文献   
92.
采用太古油(TRO)、聚氧乙烯蓖麻油(PCO)、聚醚多元醇(PP)3种表面活性剂对竹溶解浆原料进行处理,以改善竹溶解浆的反应性能;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及其用量对竹溶解浆Fock反应性能及黏胶过滤性能的影响,得到竹溶解浆反应性能改善效果最佳的表面活性剂及其优化用量,并研究了Fock反应性能与黏胶过滤性能的关系;分析及比较了上述3种表面活性剂在最优条件下对竹溶解浆的孔隙结构及比表面积、碱液的表面张力、黏胶流变行为的影响,揭示了表面活性剂改善竹溶解浆反应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TRO对竹溶解浆反应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优,最佳用量为1.5%,此时,Fock反应性能及黏胶过滤值分别为81.7%和96.9 s,且当Fock反应性能超过77%时,所得的黏胶均能够达到过滤要求;TRO对竹溶解浆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的改善效果最好,并显著降低碱液的表面张力和提高黏胶的表观黏度,这与竹溶解浆反应性能的改善一致。  相似文献   
93.
对黏胶级溶解浆反应性能的定义和测定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阐述了黏胶级溶解浆反应性能的影响因素,如纤维形态、纤维素超分子结构、纤维素聚合度及半纤维素含量等;重点论述了改善黏胶级溶解浆反应性能的方法,如机械法、生物法和化学法,并对黏胶级溶解浆反应性能的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
利用改性壳聚糖微球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处理,以实现造纸过程中碱性脂肪酶的回收利用,详细考察了固定化脂肪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先进行碳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然后进行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微球的方法固定化脂肪酶,可使固定化脂肪酶的酶活和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其酶活可达到64.6 U/g,蛋白质含量为253.7μg/g,比酶活可达254.6 U/mg。经过固定化后,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由50℃升至55℃,最适pH值由7.5升至8.5。脂肪酶操作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固定化脂肪酶连续使用5次后其酶活仍保持在70%。  相似文献   
95.
分别采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离子液体(ILS)、二甲基乙酰胺/氯化锂(DMAc/LiCl)、NaOH/尿素(Urea)以及传统的铜乙二胺(CED,铜氨法)和二硫化碳/氢氧化钠(CS2/NaOH,黏胶法)6种不同的溶剂体系溶解纤维素得到均匀的纤维素溶液,研究相同条件下不同纤维素溶液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所有纤维素溶液均属于假塑性流体,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CED和CS2/NaOH溶剂体系制得的纤维素溶液加工性能相对较好,但对纤维素大分子的破坏性相对较强;NMMO和ILS溶剂体系制得的纤维素溶液加工性能相对较差,但对纤维素大分子的破坏性相对较小;DMAc/LiCl和NaOH/Urea溶剂体系制得的纤维素溶液的加工性能和对纤维素大分子的破坏性则介于传统溶剂体系(CED及CS2/NaOH)和新型溶剂体系(NMMO及ILS)之间。  相似文献   
96.
漂白浆生产线转产溶解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漂白浆生产线转产溶解浆的研发及技术改造成果,讨论了原料种类及备料、蒸煮、洗选漂、抄浆等工序对溶解浆生产的影响,总结了漂白浆生产线转产溶解浆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7.
干燥处理对再生纤维素膜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制备高强度、高透明度和表面平整的再生纤维素膜,本研究采用加热干燥处理提高再生纤维素膜的性能。研究表明,提高再生纤维素膜干燥的处理温度可以强化纤维素分子链间的致密结合效果,最终提高再生纤维素膜的透光率,降低再生纤维素膜的表面粗糙度,也大幅度提高了再生纤维素膜的强度性能;同时提高干燥压力可以进一步强化干燥处理的效果。在干燥温度80℃和干燥压力0. 1 MPa条件下,可以制备出透光率95%、厚度10μm、表面粗糙度13 nm、拉伸强度122 MPa的透明再生纤维素膜。  相似文献   
98.
本文综述了基于氧化工艺制备纳米纤维素的研究进展,包括利用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NaIO4、过硫酸铵、Fe2+和含氯体系制备纳米纤维素相关研究,并介绍了氧化纳米纤维素在气凝胶、水凝胶和膜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
胶原(COL)是一种来自于动物生物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丰富、易加工、易修饰、可降解等优势。在胶原材料中,基于冻干处理而得的海绵具有天然多孔性,不仅为油相储存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还为功能微纳组分的固载提供了骨架网络。文中以胶原海绵为基底、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疏水改性剂、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为光催化剂,制备出集疏水性、光催化效应及光响应抗菌性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胶原海绵TiO2/PDMS-COL。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TiO2/PDMS-COL的形貌,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TiO2/PDMS-COL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TiO2,PDMS与COL之间产生了复合作用。复合海绵对CHCl3的吸附容量可达134 g/g;循环使用20次后接触角下降较少。复合海绵对乳液也展现出良好的分离能力。模拟太阳光照射下,80min内复合海绵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达88%,且3次光照循环使用后其催化降解性能未发生明显下降。此外,光照下TiO<...  相似文献   
100.
EOP技术在马尾松硫酸盐漂白浆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氧气和过氧化氢强化碱抽提(EOP) 技术在马尾松硫酸盐浆漂白过程中的试验室研究和生产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