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9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苯甲酰乙腈、苯甲醛、丙二腈为原料,碳酸钠为催化剂,超声条件下三组分反应合成2-氨基-3,5-二氰基-4H-吡喃衍生物。单因素法筛选催化剂、溶剂,正交实验法考察反应时间及温度、原料物质的量比对产率的影响。获得的最优条件为:乙醇作溶剂,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25 min,n(苯甲醛)∶n(丙二腈)∶n(苯甲酰乙腈)=1.0∶0.9∶0.9,产率最高为98.1%。  相似文献   
92.
微孔发泡对聚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维  何力  罗筑  于杰  张纯 《现代机械》2005,(6):81-82
本文通过对微孔发泡PP性能进行研究表明:整体综合性能得到提高,密度降低15%-20%,特别以冲击强度提高最显著;讨论了泡孔尺寸、分布对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及与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为微孔发泡PP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3.
以聚丙烯(PP)为基体材料,通过注射成型法制备PP微发泡材料,结合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技术,研究了发泡剂KEE–25C,RAZ–70,NaHCO_3,PE–80对PP材料发泡行为及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发泡剂添加到PP中进行发泡,对材料的发泡行为及表面质量有显著的影响。当发泡剂为KEE–25C时,发泡材料的发泡行为较理想,泡孔直径最小,泡孔密度最大,分别为38.703μm,1.700 5×10~(16)个/cm~3;表面质量无明显气痕出现,呈现较光滑的表面。其他三种发泡剂添加到PP材料中,其发泡行为及表面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94.
使用三种硅烷偶联剂: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3-(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对磷石膏进行改性,将改性后磷石膏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融共混制备改性磷石膏/HDPE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测试改性磷石膏红外特征吸收,分析改性剂结构对接触角、吸油值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考察改性磷石膏在HDPE基体中分散情况,并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磷石膏填料到HDPE基体后的弯曲和拉伸强度得到明显提升;经具有疏水端且长烷基链的KH560和KH570改性后的磷石膏在吸油值、接触角和基体中分散性都优于链端为氨基的KH550。  相似文献   
95.
采用化学注塑发泡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发泡材料,研究发泡剂母粒载体分别为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PS–HI+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塑料(SBS),SBS,ABS及聚烯烃弹性体(POE)时发泡剂母粒对ABS泡孔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母粒载体对ABS发泡试样的泡孔结构及力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以POE为发泡母粒载体所制得的ABS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力学性能较好。其泡孔平均直径为18.5μm,泡孔密度为4.183×107个/cm3,冲击强度为11.7 kJ/m2,拉伸强度为30.8 MPa。  相似文献   
96.
控制VN在奥氏体中的有效析出是利用VN诱导晶内铁素体细化铁素体晶粒的关键技术。本文采用应力松弛法研究了低碳钒氮微合金钢V(C,N)在奥氏体区的等温析出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析出-温度-时间(PTT)曲线呈典型的“C”形状,本实验条件下析出开始时间最短的“鼻子”温度为870℃左右。增加钢中的碳、氮含量以及形变量等对PTT曲线有较大影响,均使“C”曲线向短时间方向移动,特别是氮含量对V(C,N)析出的影响最显著。V的高温析出促进了铁素体形核,产生了明显的晶粒细化效果。  相似文献   
97.
低碳钒氮微合金钢中V(C,N)在奥氏体中的析出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控制VN在奥氏体中的有效析出是利用VN诱导晶内铁素体细化铁素体晶粒的关键技术。采用应力松弛方法研究了低碳钒氮微合金钢中V(C,N)在奥氏体区的等温析出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析出-温度-时间曲线(PTT)呈典型的C形,本试验条件下析出开始时间最短的“鼻子”温度为870℃左右。钢中的碳、氮含量以及变形量对PTT曲线有较大影响,它们增加均使C曲线向左移,特别是氮含量对V(C,N)析出的影响最显著。在碳含量约为0.10%的试验钢中,当氮含量从0.0036%增加到0.0140%时,可使870℃的析出开始时间从400s缩短到70s左右。  相似文献   
98.
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喷嘴温度、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和冷却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化学发泡法制备的微发泡聚丙烯(PP)/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和泡孔密度的影响,用Image-pro图像处理软件对复合材料的泡孔尺寸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PP中添加纳米SiO2后,喷嘴温度对发泡PP/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发泡行为影响最大,其次为注射速度;实验范围内较理想的工艺参数为:喷嘴温度175 ℃、注射压力67.5 MPa、注射速度95 %、冷却时间35 s,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了泡孔平均直径为15.71 m、泡孔密度9.8×106个/cm3的PP/纳米SiO2发泡复合材料,冲击强度达5.45 kJ/m2。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不同生产方法糊树脂制备的聚氯乙烯(PVC)溶胶,在旋转流变仪程序升温模式下的流变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研究了PVC糊树脂的颗粒形貌、粒度及分布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从而建立了PVC溶胶流变性能参数与糊树脂特性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PVC溶胶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数黏度等流变参数呈非正态分布变化趋势,可分为4个阶段:前三阶段,流变参数先降低,后由缓慢升高至急速升高,形成一个肩峰并达到一个最大值,黏度变化趋势与树脂颗粒形态有关;第四阶段,流变参数逐步变小,黏度主要受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以间苯二胺为固化剂,聚苯氧基磷酸210氢9氧杂磷杂菲对苯二酚酯(POPP)、聚磷酸铵(APP)为阻燃剂, 复配质量分数为1 %有机蒙脱土(OMMT)为膨胀阻燃体系,对环氧树脂(EP)进行阻燃改性。通过极限氧指数测定仪、垂直燃烧测定仪同步热分析仪、锥形量热等研究改性EP的阻燃性能、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膨胀阻燃体系(2.5 %POPP/APP+1 %OMMT)添加量为3.5 %时,改性EP可达UL 94 V-0级,同时LOI为25.2 %;当膨胀阻燃体系添加量为11 %时,改性EP的LOI值进一步升高到31.7 %;阻燃剂的加入,使EP的初始分解温度略有降低,但残炭量明显增加;POPP/APP/OMMT的加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EP的热释放速率、烟释放量和平均热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