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110篇
  免费   29449篇
  国内免费   16001篇
电工技术   21347篇
技术理论   45篇
综合类   25988篇
化学工业   59388篇
金属工艺   21135篇
机械仪表   23128篇
建筑科学   27893篇
矿业工程   11966篇
能源动力   9939篇
轻工业   24408篇
水利工程   6920篇
石油天然气   23389篇
武器工业   2910篇
无线电   393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682篇
冶金工业   18230篇
原子能技术   3711篇
自动化技术   46091篇
  2024年   1010篇
  2023年   5505篇
  2022年   9026篇
  2021年   14142篇
  2020年   10827篇
  2019年   8745篇
  2018年   10136篇
  2017年   11324篇
  2016年   10302篇
  2015年   14279篇
  2014年   17992篇
  2013年   21431篇
  2012年   23426篇
  2011年   25865篇
  2010年   22767篇
  2009年   21489篇
  2008年   20996篇
  2007年   19934篇
  2006年   20230篇
  2005年   17770篇
  2004年   12021篇
  2003年   10720篇
  2002年   9911篇
  2001年   8826篇
  2000年   8770篇
  1999年   9369篇
  1998年   7156篇
  1997年   6112篇
  1996年   5773篇
  1995年   4756篇
  1994年   3842篇
  1993年   2594篇
  1992年   2048篇
  1991年   1547篇
  1990年   1217篇
  1989年   981篇
  1988年   808篇
  1987年   481篇
  1986年   388篇
  1985年   235篇
  1984年   186篇
  1983年   138篇
  1982年   124篇
  1981年   71篇
  1980年   98篇
  1979年   46篇
  1978年   17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28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01.
102.
103.
李伟刚 《现代矿业》2020,36(1):201-203
为了极大限度地提高本煤层预抽效果,以马兰煤矿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马兰煤矿的瓦斯赋存情况和现阶段所采取的抽放措施,从抽放钻孔的孔径、孔深、布置方式、封孔质量和增加煤层透气性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表明,以上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本煤层预抽抽放效果,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4.
田华  孙瑞  宋春风  邓帅  石凌峰  康克  舒歌群 《化工进展》2020,39(7):2884-2892
CO2捕集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有效手段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作为新兴捕集技术之一,低温CO2捕集因产品纯度高、无附加污染等优势受到关注。然而,该技术能耗和捕集率对于气体中CO2浓度十分敏感,对于高CO2浓度气体可获得较高的CO2捕集率和较低能耗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耦合膜分离的新型CO2低温捕集系统,通过膜材料选择渗透性实现待捕集气体CO2浓度主动调控,并在最优浓度下进行CO2低温捕集。首先基于不同传统低温捕集系统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耦合系统模式,从而确定了最优耦合系统结构。针对最优耦合系统进行了运行参数优化,并分别基于实现系统捕集能耗最低与捕集率最高的目标,获得了膜渗透侧CO2浓度与进气CO2浓度间的关系式,为该耦合系统中膜组件选型提供指导。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耦合系统捕集能耗为1.92MJ/kgCO2,相比于传统单一低温系统捕集能耗可降低16.5%。  相似文献   
105.
ABSTRACT

Separation of ilmenite from titanaugite was investigated by magnetic coating. By enlarging mag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ilmenite and titanaugite, ilmenite was efficiently recover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gnetite selectively coated onto ilmenite surface and increased its magnetism, which resulted in different magnetic separation behavior between ilmenite and titanaugite. FTIR and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confirmed that the adsorption difference of sodium oleate resulted in a stronger hydrophobicity on magnetite and ilmenite than titanaugite. Interaction energy analysis illustrated that hydrophobic association interaction on ilmenite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n titanaugite, and which led to the selective coating of magnetite onto ilmenite.  相似文献   
106.
107.
溶剂萃取法是盐湖提锂的重要工艺方法。采用磷酸三丁酯(TBP)/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盐([C4mim][NTf2])离子液体体系对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的锂进行萃取分离提取实验,对负载有机相的洗涤和反萃过程进行了研究。萃取实验:在TBP与[C4mim][NTf2]体积比为9∶1、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2∶1条件下,锂离子与其他离子的分离系数分别为β(锂/钠)=94.70、β(锂/钾)=148.85、β(锂/镁)=131.81。洗涤实验:系统考察了洗涤剂种类及浓度、相比、洗涤次数等因素对杂质离子洗脱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氯化锂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是从负载有机相中洗涤除去杂质离子的有效洗涤剂。洗涤过程适宜条件:洗涤剂中氯化锂浓度为4 mol/L、盐酸浓度为0.5 mol/L,相比为5∶1,洗涤次数为2次。反萃实验:用稀盐酸(1.0 mol/L)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取,在相比为1∶1条件下,单级反萃率达到97.81%。研究表明,离子液体体系作为一种新型萃取体系,在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提取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锭子弹性管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减振弹性管对下锭胆的支承弹性和锭子高速运动下的稳定性等性能的最优匹配效率,依据减振弹性管的等效抗弯刚度及底部等效刚度系数公式,利用MatLab数值分析软件构建弹性管抗弯刚度和底部挠度数学模型。首先,结合Isight优化软件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构建其近似模型,且使精度达到可接受水平,并以模型的关键结构参数弹性模量、螺距、槽宽、壁厚为设计变量,结合遗传算法对弹性管抗弯刚度和底部挠度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得到Pareto最优解集和Pareto前沿图,确定出减振弹性管结构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案。通过对优化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方案在保证减振弹性管弹性的同时,其底部振幅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09.
七角井矿区的钒、铁双层矿体走向长度超4 km且呈近似平行产出,下盘铁矿开采时损失贫化率高且上盘钒矿资源保护难度大。根据钒铁矿体走向长、近平行产出、厚度负相关、空区隐患大的开采技术条件 特征,采用平面分区、开采时序规划、采矿方法优化、区域稳定性控制等技术来实现钒铁矿协同开采。根据铁矿“中间厚、两端薄”、钒矿“中间薄、两端厚”的形态特征,将长走向的钒铁矿体分为东区、中区及西 区。工程空间上,双层矿体共用一套开拓、采准、运输等开采系统;开采时序上,在提高铁矿生产能力的同时保证了钒矿开采的时间灵活性;采矿方法上,东区及西区铁矿采用阶段矿房嗣后膏体微胶结充填法,中区 铁矿采用阶段矿房法转崩落法;此外,通过中区崩落顶板及上盘围岩,东、西区膏体充填方式保证了矿区开采时及开采后的区域稳定性。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协同开采方案使矿山铁矿设计开采储量增加了1 064.7万t ,膏体充填每年消耗干抛层、尾矿等矿山固废86万t以上,矿山安全及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10.
Malondialdehyde (MDA) was selected to represent a secondary by-product of lipid peroxidation during rice ageing.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DA modification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prote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 MD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rice protein carbonyl and disulphide groups increased, but sulphydryl content decreased. The blue shift of maximum fluorescence peak, the decrease of rice protein intrinsic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the reduction of surface hydrophobicity indicated the formation of protein aggregates caused by MDA oxidative modification.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showed that MDA modification resulted in the formation of soluble protein aggregates, and the decrease of rice protein solubility indicated that insoluble protein aggregates were formed. Results of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MDA modification contributed to rice protein aggregation via non-disulphide covalent bon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ce protein gradually aggregated with increasing MDA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