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4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5篇
冶金工业   4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含钒尾渣NaOH亚熔盐浸出提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含钒尾渣NaOH亚熔盐法分解过程中主要反应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碱渣质量比是最重要的反应因素,其影响程度为反应温度(T)>反应时间(t)>碱渣质量比(r);含钒尾渣最佳浸出条件为:反应温度170℃,尾渣粒度-74 μm,反应时间3h,碱...  相似文献   
42.
采用微型烧结设备研究了烧结温度、碱度和MgO含量对高褐铁矿配比混合矿黏结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碱度、MgO含量的增加,黏结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280℃、碱度为1.6、MgO质量分数为2.0%时,高褐铁矿配比混合矿的黏结相强度最高。生产中应适当降低褐铁矿的配比,保证混合铁矿粉具有足够的黏结相强度。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热轧带钢Q235B边裂缺陷进行检验和分析,认为造成带钢边裂的主要原因是快换中包期间连铸拉速陡然变化时,各工艺参数不匹配,铸坯角部过冷,在振痕波谷处产生角部横裂纹,这些横裂纹在后续工序中进一步恶化,最终演变为边裂缺陷.采取优化后的连铸工艺可有效改善板坯角部横裂纹,消除热轧带钢边裂缺陷;同时板坯角部缺陷经修磨后再轧制可避免边裂缺陷产生.  相似文献   
44.
为了研究稀土氧化物CeO2对高炉喷吹煤粉的助燃机制,以某炼铁厂高炉喷吹煤粉为原料,利用煤粉燃烧炉进行煤粉燃烧试验并收集未燃煤粉,通过热重-差热法分析CeO2对喷吹煤粉的助燃机制,结合XRD和SEM检测分析未燃煤粉.结果表明:助燃剂CeO2对喷吹煤粉的助燃效果显著,其添加比例控制在1.5%(质量分数)左右比较适宜;CeO2在煤粉固定碳表面上形成络合盐Ce4+(CO-)4,减弱了两相反应物间的势能垒,促使挥发分的开始燃烧放热温度降低,固定碳燃烧温度区间变窄;随着CeO2的加入,Ce4+ (CO)4成倍增长,在XRD图谱中表现为未燃煤粉的微晶尺寸逐渐增大;在CeO2的作用下未燃煤粉颗粒的平均粒径与原煤未燃煤粉颗粒的平均粒径相比减小了3.48 μm,表面出现大量孔洞结构.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承钢开发应用转炉炼钢采用的溅渣护炉技术。解决了中、小转炉在出钢温度高,终渣氧化铁高的条件下,采用溅渣护炉的技术难点。实践表明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后,炉龄从未采用前的543炉提高到1255炉,该技术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混合矿基础特性对钒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率(RDI)的影响。结果表明:钒钛烧结矿RDI+3.15随着混合矿同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液相流动性指数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黏结相强度的升高而升高。利用SPSS软件对钒钛烧结矿RDI+3.15与混合矿基础特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复相关系数R=0.861,决定系数R2=0.742,关联性较好。  相似文献   
47.
 承钢含铁原料的特点是含有较高的钒钛成分,黏结相不充分,烧结矿转鼓指数低,强度差。对承钢3种常用铁矿粉的同化温度、液相流动性、连晶强度、黏结相强度等基础特性指标和单烧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铁矿粉的基础特性对承钢3种铁矿粉单矿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影响,为合理配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高海  白瑞国  朱荣  张兴利  田鹏 《钢铁》2015,50(8):45-50
 介绍一种将含钒铁水复合喷吹预脱硫、提钒过程脱硅钛及出半钢过程脱磷技术相结合形成的新型含钒铁水“三脱”预处理工艺。通过研究复合喷吹脱硫工艺的喷吹枪位、喷吹速率、脱硫剂配比等参数对脱硫的影响,优化了含钒铁水复合喷吹脱硫工艺,并在提钒过程中实现了脱硅、脱钛。通过对出半钢过程预脱磷技术研究,取得了提高脱磷氧化率、降低炼钢转炉脱磷负担的冶金效果。  相似文献   
49.
采用共存理论、动力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转炉冶炼超低碳钢吹炼末期炉渣成分对终点[C]含量的影响规律,建立1853-1973 K时终点[C]与炉渣成分和温度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FeO活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主要受炉渣成分的影响;脱碳动力学条件主要受炉渣成分和温度的影响.炉渣碱度增加,终点[C]含量升高;渣中FeO含量增加,终点[C]含量迅速降低,渣中FeO质量分数应控制在12.0%-18.0%之间;渣中MgO质量分数在7.0%-13.0%范围内逐渐增加,钢液中[C]质量分数增加值不足0.01%;随着温度的增加,钢液中[C]含量降低.回归模型对冶炼超低碳钢的转炉终点[C]含量的预判平均误差率为±15.25%,[C]含量误差在±0.01%以内的炉次占69.19%.   相似文献   
50.
从提高承钢核心竞争力的角度,阐述了承钢技术创新体系现状、当前技术创新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承钢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工作思路、战略目标、工作方向,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构建承钢技术创新体制的目标和措施,对下一步开展技术创新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