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电工技术   78篇
综合类   85篇
化学工业   134篇
金属工艺   81篇
机械仪表   126篇
建筑科学   95篇
矿业工程   40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208篇
水利工程   96篇
石油天然气   40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14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5篇
冶金工业   67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2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航天测控信息数据库实时优化管理策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和优化测控信息数据库实时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内存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的两级实时存储模型,文章详细阐述了两级数据库的存储机制及其生命周期,分析归纳了实时测控信息的特征及存储策略,提出了内存数据库基于“T树”+“哈希”索引相结合的白适应索引算法和两级数据库实时数据同步机制等关键技术,从而提升和优化了数据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今后实时的扩展应用提供了可靠数据保证.  相似文献   
32.
环氧粉末的固化率是确定三层聚乙烯生产速度的重要因素,专家许传新、种志伯、程书旗等在文章中着生讲解了三层聚乙烯外涂覆生产速度的确定因素,最后就防腐生产过程中出现产问题,建议相关工作人员不要盲目提高防腐生产速度,而应该充分分析影响涂层质量的各个因素,确保涂层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3.
FeAl/TiC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reactive hot pressing blended elemental powders. The effects of TiC content, composition of the binder phase and Ni alloying on the densification proces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nsities of the composites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iC content.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ir porosities and flaw densities, the hardness and bend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show peak valu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iC content. Higher content of Al in the binder phase was beneficial to densification, however it deteriorat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The addition of Ni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densities of the composites by enhancing matter transfer in the binder phase. By alloying with Ni,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are greatly improved du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density, together with solid solution-strengthening the binder phase and promoting ductile fracture of FeA1.  相似文献   
34.
为应用d-电子合金设计理论(或新相分计算法(New PHACOMP))设计发展新型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首先对高Cr抗热腐蚀IN738LC系列合金Ni—16Cr—9.5Al—4.0Ti-8.0Co—0.55Nb—0.06Zr—0.05B—0.47C-Ta—W—Mo(at-%)的相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抑制σ相析出的稳定性临界条件为Mdt<0.991或Mdγ<0.93同时证明这两个临界电子参数具有等价性,可以用Mdt代替Mdγ简化合金设计过程.这一结果可适用于其它高Cr系列抗热腐蚀镍基合金的d-电子合金设计  相似文献   
35.
基于主动偏心轮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航位推算与跟踪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基于主动偏心轮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冗余码盘的航位推算方法和一种具有饱和约束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车轮发生滑动的原因,考虑到机器人随动轮相对于主动轮不易打滑的特性,设计了具有冗余码盘的随动轮结构.基于该结构,将机器人航位推算转化为一个含约束的最小二乘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与未考虑随动轮约束的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降低了轮子打滑的影响,提高了航位推算的精度.考虑到实际机器人系统的速度控制量具有上限,基于李亚普诺夫方法设计了含饱和约束的轨迹跟踪控制器,并对其稳定性和有界性进行证明.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性能,同时能够满足控制量的饱和约束.  相似文献   
36.
针对直升机偏航通道中舵机控制量的饱和非线性问题,提出基于切换模型的无人直升机偏航通道系统辨识方法。首先分析无人机偏航通道的特征,建立包含饱和单元的切换模型。其次通过扫频实验采集辨识所需的数据,并在频域下采用遗传算法辨识得到切换模型的所有参数。再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辨识模型的残差序列,得到系统的残差模型,并利用该残差模型修正辨识得到的无人机偏航通道模型,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准确度。最后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文中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该模型设计无人机飞行控制器。实验结果也证明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580m,塔冠高度632m。塔楼屋面采用87斗屋面雨水系统,裙房屋面采用虹吸式屋面雨水系统。87斗雨水系统的流态特殊,使其在超高层屋面雨水系统的运行工况介于典型的重力流和虹吸满管流之间,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局部管段会出现水塞流,形成数米乃至数十米的满管水柱。因此,单靠增加雨水系统的阻力难以达到消能的效果,超高层建筑屋面雨水的重力势能在雨水系统的出户管上转化为巨大的流速水头(动能),雨水对出户检查井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并在检查井中水气分离。为解决上海中心大厦屋面雨水的消能问题,采用CFD模拟技术对检查井和消能池中气水两相流的工况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以评判检查井和消能池的消能效果和排气效果,为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8.
木里河立洲水电站引水隧洞属长引水式,地质条件复杂,洞室围岩以Ⅳ、V类为主,且岩性变化大,开挖过程中常引起围岩失稳.本文介绍了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几种常见的围岩失稳及处理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9.
静态的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RWA)问题是WDM光网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将RWA问题拆成选路子问题和波长分配子问题.静态RWA问题通常先按某种策略确定建立光路的顺序,然后用启发式算法加以解决.提出通过禁忌遗传算法对光路的建立顺序进行优化,然后用基于爬山算法的启发式算法来求解以波长数最小为优化目标的静态RWA问题.通过对ARPANet等5种实际光网络的仿真表明,提出的算法和文献[5]相比,所用的波长数更少,且大部分优化结果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40.
"智能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工科专业,而南开大学则是一所以文理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本文根据"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南开大学自身的具体情况,来探索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提出了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南开大学理科优势和在机器人等智能系统上的研究经验,并且带有显著工程科学特色的学科建设方法和本科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还重点探讨了南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环境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