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0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77篇
矿业工程   3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7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蔓延至环城绿带以外区域,环城绿带由位于城郊边缘区的绿带转为中心城区内部绿带,面临由抑制城市扩张向游憩型绿带的转型。通过建立以游憩需求度、交通便捷度、游憩聚集度为核心指标的上海市环城绿带游憩转型评估体系,利用道路、人口、服务设施的POI等多源数据综合评估,发现具有较高转型潜力的重点区域。提出建立"主题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环城公园体系,贯通全线外环绿道,加强配套服务设施,优化植被景观等策略。  相似文献   
82.
刘颂  张浩鹏 《风景园林》2022,29(12):55-59
建设与保护城市绿地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重要策略之一,对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具有积极的作用。从多尺度视角全面认识城市绿地碳汇功能,分析其实现途径及其机理,有利于实现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固碳能力提升,助力城市“双碳”目标实现。从城市绿地斑块、城区绿地系统、市域生态空间3个尺度切入,剖析碳汇功能的实现途径及机理,总结各尺度促进绿地碳汇效应提升的关键途径。建议未来应开展城市绿地全生命周期碳汇功能评估框架研究;进行城市绿地碳汇与其他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研究;探究城市绿地碳汇功能景观格局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83.
刘颂  董宇翔  蒋理  刘晓 《风景园林》2022,29(8):86-92
生态空间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权衡与协同关系,以提供多项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导功能的生态空间规划本质上是空间约束下的多目标弹性决策的过程。利用地理模拟与优化系统(GeoSOS)空间优化技术平台,以多项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优化为目标,提出兼顾空间系统性的生态空间划定及弹性分级策略。以山东省栖霞市为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VEST)模型实现生物多样性维持、水资源供给和气体调节3项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的测算,基于空间优化技术和多情景分析,划定了4种类型的生态空间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弹性分级管控建议,分别是系统保护、刚性管控,稳定结构、限制开发,生态储备、适度开发,优化服务、弹性管控。可为后续生态管控策略的制定以及分区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近年来,人居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纲领。本文阐述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在国内外对城市环境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等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筑原则,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套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5.
86.
刘滨谊  贺炜  刘颂 《中国园林》2012,28(5):42-46
首先对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进行了诠释,认为该理论是对绿地空间存在于城市中的基本方式这种普遍现象的解释,是对城市空间和绿地空间矛盾运动规律的总结,该理论由耦合模式、耦合过程、耦合功能这3个重要概念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的概念框架.其次,构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评价体系,它是耦合模式、过程和功能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由耦合的空间形态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内容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关系模式指标三方面构成.第三,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的规划方法,它主要通过结构性空间要素的耦合、骨架性空间要素的耦合、功能性空间要素的耦合3个方面来实现.最后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滨水新区规划案例的分析,说明了该评价体系和规划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7.
通过问卷和案例调查,总结了亚健康群体对绿地的空间特征和景观要素的特殊需求,提出在住区绿地设计中要注意绿地空间的旷奥有度、合理布局游憩设施和景观吸引物、空间使用的多功能和时间的融合,并有意识地利用植物直接的医疗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88.
综述了大数据技术在烧结和高炉炼铁生产中的研究现状.大数据技术在高炉炼铁生产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重要参数预测等方面.但由于高炉炼铁设备的复杂性、检化验结果的时滞性、现场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检测设备不足等问题,使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准确率降低,甚至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因此,提出了对炼铁大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建议,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基础标准、数据采集标准、大数据技术标准、平台标准和应用标准.只有在标准化数据支撑下进行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才能实现我国高炉炼铁的智能制造.  相似文献   
89.
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颂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10,26(3):14-18
在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和资源紧缺条件下,迫切需要以发挥生态功能、社会效益等综合功能为目标,符合城市空间快速演化规律,指导城市绿地规划与建设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城市绿地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发展相辅相成,或相互抑制、或相互促进,是一对耦合的关系。探索和研究二者的耦合规律和模式以达到双方共存、综合效益最大化应列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一种城市绿地空间与城市生态功能、城市发展空间相互促进的耦合分析方法,基于GIS和多目标分析技术,以无锡市区为例,确定城市绿地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区域,为无锡市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0.
西方国家可持续雨水系统设计的技术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雨水作为废弃物排放,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由于雨水的冲刷,还可能将点污染源扩大造成下游水系的污染。西方国家近些年对雨水径流控制的研究为我国解决雨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借鉴。可持续的雨水系统设计与管理即模仿自然雨水径流,从源头控制雨水排放路径,通过保持、滞留、渗透、过滤、收集,用作景观绿化灌溉用水,鼓励雨水的自然回灌。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关于可持续性的雨水排放系统规划设计对策、具体技术措施及相关项目实践,希望对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城市雨水的处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