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化学工业   7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14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电机振动故障诊断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吴桂峰  翟玉庆  陈虹  曹卫 《控制工程》2004,11(2):152-155
针对电机振动信号的频谱特点,提出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技术的电机故障模式识别与诊断的新方法。利用小波包的多维多分辨率特性,对电机振动信号进行分解与重构,获得振动信号的突变信息,提取与电机故障相关的特征信息,将其作为特征向量输入ART2神经网络,对其进行训练。经过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可对电机工作状态进行在线监测和实时故障诊断,并在转子实验台上进行了模拟故障仿真试验。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证实这种诊断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压力传感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PCF).在外界横向压力作用下,PCF两个偏振态的有效折射率发生改变,PCF的双折射随之变化,通过测量双折射改变引起的偏振态变化,可实现PCF的压力传感.仿真结果表明,高双折射PCF受到横向压力后,双折射线性变化显著,达到0.7×10<'-5>/MPa.  相似文献   
13.
集分布式电源、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一体的微网稳定性较弱,电流和电压的畸变影响电网电能质量。针对这一特性引入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同步锁相技术,通过有源电能质量调节器将微网和低压配网的公共连接点一起并入有源电能质量调节器,对谐波电流进行补偿,进而改善微网的稳定性。通过仿真模型的验证,调节器的同步锁相功能可有效进行谐波电流的补偿,并能有效地控制微网中不稳定因素,提高微网电能质量,实现微网的高效运营。  相似文献   
14.
这里基于数字变电站进行了智能采集装置的设计,设计了逻辑节点的建模和系统模型,在IED实现设计,对IED信号模拟、TCP/IP客户机的设计等进行了详细叙述,由测试服务器功能、测试客户机功能、本机网络配置实现和服务器、客户机功能联合调试结果表明,在基于ViSUal C++6.0设计的各项指标均能够达到正常工作的状态。这一设计实现了快捷方便,简单易懂,出错率低等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用电需求量的增多,配电网在分配电能中的作用更加显著,其关系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城市中压配电网特别是10kV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关系到如何迅速、准确地处理配电网的事故,使配电网和用户损失达到最小;如何更为及时正确地处理用户投诉;如何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等这些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基础就是配电网的网架结构。电网网架结构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线路电网供电性能的发挥。常见的配电网接线模式有辐射、双射、单环、双环、#字形、平行直供、两供一备、4×6网络。  相似文献   
16.
广电网络利用其本身的用户基础及按户开通的特点,以社区为中心打造的社区互助平台,是真正立足于服务,为促进邻里沟通,便于社区管理而建设的平台.该平台不仅能为用户提供社区内近距离交易、拼车、捐赠等服务,更能保障网络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了许多便利.本文对该系统的设计架构、设计理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了目前电路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主要涉及三相电路的分析方面。文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引入极限的方法,给出了具体对策。论文内容对进一步提高电路理论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工程实际中的问题分析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吴桂峰  王轩 《计算机应用》2013,33(4):935-938
为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压缩感知中恢复算法的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二次规划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恢复算法。该算法将压缩感知重构中的欠定线性方程组求解转化为有界约束二次规划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阿米霍步长准则对二次规划进行求解,从而对网络数据进行恢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可准确恢复网络数据,并且相比传统压缩感知恢复算法,可明显降低数据恢复的计算复杂度,有效提高网络数据恢复算法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9.
3D打印作为革命性的新型制造技术,具有光明的未来与广阔的前景。打印材料作为3D打印研究的重点,为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仍需要继续探索。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天然聚合物和植物的主要成分,存在多种优势,在生物基产品的制备中具有巨大潜力。目前,纤维素作为3D打印材料的研究已成为领域热点,得到了高度关注。本文将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作为3D打印材料的研究进行综合整理,总结了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打印材料中作用和功能,以及纤维素类打印材料在3D打印中的应用,分析了纤维素类打印材料在3D打印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传统温度仪表存在测量精度低、数据传输距离较近以及非智能等缺点,文章针对这些缺点设计了一种一体化智能温度变送器.该温度变送器以STM32F103微处理器为核心,外接24位高精度模数转换芯片AD7794,采用16位DA芯片AD5421实现4~20mA环路电流输出,通过对采样电路的设计可实现多种热电偶(带冷结补偿)及热电阻(三线式或四线式连接)信号的采集和处理;同时外加调制解调芯片AD5700实现HART通信.整个电路设计简洁、精度较高、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