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制备了Cu-10Ag和Cu-10Ag-RE(RE=Ce,Y,Gd)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它们的显微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微量RE添加剂对合金铸态组织具有变质和细化作用,增大了(Cu+Ag)共晶比例和减少了Ag沉淀比例,并能提高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和不连续Ag沉淀温度。随真实应变叩增大,复合材料中Ag纤维平均直径d呈η的负指数函数减小:d=d0·exp(-0.228η),而复合材料的应变强度呈η的指数函数增大:σCu/Ag=σ0(Cu)+[kCu/Agd0^-1/2]exp(η/3)。Cu-10Ag和Cu-10Ag-RE复合材料显示两阶段强化机制:低应变阶段为加工硬化机制,高应变阶段为超细Ag纤维及界面强化机制。微量RE添加剂明显减小凶值,因而明显增高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变强化速率。  相似文献   
12.
Cu-Ag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变强化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制备Cu-10Ag和Cu-10Ag-Ce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研究结构变化与应变强化的关系。随着真应变增大,复合材料中的Ag纤维平均尺寸呈真应变的负指数函数减小,而极限强度呈真应变的指数函数增大。按其结构变化,原位复合材料显示两种强化机制:低应变阶段主要为加工硬化机制,高应变阶段主要为超细Ag纤维及界面强化机制。增大凝固速率和添加微量Ce明显细化合金的初始Ag相和Ag纤维尺寸,增高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应变强化速率。在真应变为10.4时,缓慢、快速凝固Cu-10Ag合金和Cu-10Ag-Ce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Ag纤维平均直径分别为140、90和80 nm,极限拉伸强度分别为1 250、1 370和1 430 MPa。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介绍了日本松下电工的FPIOSH可编程控制器在浙江盐官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开发应用.并且详细阐述了排涝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系统构成、具体功能实现和PLC程序流程图。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偏线性化的方法建立了大型轴流泵叶片角度位置随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排水泵站的工程实际,借助PLC编程对随动系统调节器进行了数字化编码软件实现。实践中采用这种数学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器极大改善了叶片角度的调节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图像预处理与运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数学形态学的膨胀腐蚀算子用于运动物体的连接填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质心特征模型求运动物体的累积变化图像,实现运动物体检测,实验结果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K403合金基础上通过铸锻工艺制备出连续挤压机用新型堵头模具材料——GH403合金,然后对GH403合金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观察分析,并在TLJ400型连续挤压机上采用GH403合金堵头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GH403合金组织均匀,具有良好的强韧综合性能,可以满足铜镁合金的连续挤压需要;在连续挤压高强度铜镁合金过程中,其挤压寿命比H13高出17倍,具有良好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7.
Cu-Ag合金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形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制备了Cu-10Ag合金及其原位纤维复合材料,观察与研究了铸态和形变态合金及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铸态合金由Ag沉淀、(Cu Ag)共晶和Cu基体组成,其Ag相通过变形逐步形成纳米尺度Ag纤维,其平均直径可用真实应变η的幂指数d=d0·exp(-0.228η)拟合.复合材料的形变过程包含了滑移、孪生、位错增生与迁移以及Ag纤维与Cu基体间形成的共格位相关系和立方-立方协同形变机制.  相似文献   
18.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u-Ag in situ filamentary composit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Cu-10Ag in situ filamentary composite was studied during the deformation and annealing processes. The dependence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the deformed composites on the true strain presents a two-stage change with increase of the true strain. The intermediate heat treatment and the stabilized annealing treatment to the deformed composite promote the separation of Ag precipitate, and increas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he maximum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experienced the stabilizing heat treatment can reach about 97% IACS with σb≥400 MPa at 550 ℃ annealing, and reach about 70% IACS with σb≥ 1 250 MPa at 300 ℃ annealing. The corresponded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was reported. The microstructure reason for the changes of the conductivity wa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对Cu-Ag合金原位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宁远涛  张晓辉  吴跃军 《材料导报》2006,20(11):137-140,143
采用原位复合技术制备了Cu-10Ag合金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热处理对形变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热处理促使Ag沉淀析出和晶格常数降低.中间热处理增大极限拉伸强度(UTS)与改善导电率.采用不同的热机械处理获得了由不同强度与导电率组合的综合性能,典型的性能达到强度1500~1560MPa和导电率62%IACS~64%IACS.真实应变η=9.8的大变形Cu-10Ag合金原位复合材料的再结晶温度约350℃,其性能直至300℃是稳定的.自然时效处理提高大变形原位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3.5%~5%,降低再结晶温度至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