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根据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电流的波形特征存在巨大差异,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包和改进BP网络的识别励磁涌流的新算法。利用小波包对励磁涌流和故障电流信号进行分解和重构,提取小波包重构系数,计算各频段的能量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构造能量特征向量,作为BP网络的输入样本,进行训练和测试,提出保护判据。经过PSCAD/EMTDC和MATLAB软件对大量样本进行仿真验证,证明该方案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电流。  相似文献   
32.
采用化学分离和元素分析方法分析了郑王稠油的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SARS)的组成,测定了含有分离的四组分的油 水体系的界面扩张黏弹性,考察了振荡频率及组分浓度对油 水体系界面扩张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郑王稠油四组分的油 水体系的界面扩张模量均随振荡频率增大而增大,随组分质量分数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含胶质、沥青质组分的油 水体系所形成的界面膜以弹性膜为主,抵抗形变能力更强;油 水体系中饱和分浓度增大,主要体现在其体相浓度增加,弹性模量变化不大,而黏性模量逐渐增大。含郑王稠油四组分的油 水体系的扩张相角均随振荡频率的增加逐渐减小,扩张相角由小到大的油 水体系为含沥青质的、含芳香分的、含胶质的、含饱和分的油 水体系。沥青质是四组分中对油 水体系界面膜黏弹性影响最大的组分。    相似文献   
33.
利用纯语言变量的运算规律,提出了一种信息集成算子:导出的纯语言有序加权算术平均(IPLOWAA)算子,同时对IPLOWAA算子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在群体语言偏好关系下,给出了基于IPLOWAA算子和PLOWAA算子的一种群决策方法,该方法计算简洁方便且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决策信息。将该方法应用在风险投资中,说明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
以郑王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配制航空煤油模拟油-水乳状液,研究了滨南利津联合站所用的SH降黏剂(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对油水界面张力、zeta电位、界面扩张流变性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油水界面性质与模拟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SH降黏剂质量分数由0增至0.05%时,油水界面张力、油滴的zeta电位变化较小,而扩张模量由16.18 mN/m迅速降至4.60 mN/m,弹性模量由13.76 mN/m降至3.54 mN/m,黏性模量由85.12 mN/m迅速降至29.46 mN/m,脱水率由4.4%迅速增至83.1%,此时界面膜强度的减小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扩张模量越小则乳状液稳定性越差;当SH降黏剂加量由0.05%增至0.3%时,界面张力由48.93 mN/m降至35.50 mN/m,zeta电位绝对值由7.83 mV逐渐降至3.95 mV,扩张模量、弹性模量、黏性模量逐渐增至7.38、6.42、36.52 mN/m,脱水率降至60.0%。SH降黏剂加量在低于0.3%的范围内,扩张模量与模拟乳状液的脱水率有很好的关联,可以用扩张模量表征模拟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5.
通过考察不同结构类型的破乳剂对孤岛油田模拟采出液破乳脱水及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了破乳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油溶性破乳剂破乳效果明显优于水溶性破乳剂,非离子型破乳剂优于阳离子型及两性破乳剂;破乳剂EO/PO值、分子链长、支化度均影响破乳剂的破乳效果。对于同类型中同结构系列的破乳剂,油水界面张力越低,其脱水率越高;同种类型破乳剂使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低值与脱水率之比r呈现规律:非离子型0.20.4;且直线型破乳剂r值大于支链型破乳剂。不同类型破乳剂对原油极性四组分界面张力降低值之和与脱水率之比有固定的比值范围;对于非离子型破乳剂,使四组分界面张力降低值之和越大,其对应的脱水率越高。  相似文献   
36.
37.
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下的精准线上教学方案.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资源与互联网开放平台,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线上教学环境.将学情分析的结果用于指导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设计,采集并分析教学中产生的相关数据,及时诊断线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查漏补缺、精准施策,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  相似文献   
38.
基于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1-(4-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镉试剂,NPPAPT)发生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镉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聚环氧丙烷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CP-60)的方法。测试结果表明,测定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82 nm,CP-60的质量浓度在0~0.13 mg.L-1内,符合比尔定律;将该方法直接应用于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PB)的测定,同样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破乳剂种类、采出液组成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脱水效果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与电导率。从5种商品破乳剂中筛选出最佳非离子型破乳剂BSE-238。该破乳剂在50℃下的脱水速率快,脱水率高,最终达到83.33%,最佳用量为50 mg/L。在此条件下,含不同浓度HPAM、吡咯啉表面活性剂及其复合体系(浓度比1∶1)的采出液脱水率均随着驱油剂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并且破乳难度依HAPM、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顺序增加。在二元驱采出液中加入FeSO4、盐酸和氯化钠后,脱水率可小幅提高。驱油剂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为:吡咯啉二元复合体系HPAM。相同浓度下的电导率大小为:二元复合体系吡咯啉HPAM,与脱水率相符。  相似文献   
40.
本文针对大港油田南一站采油污水中固体悬浮物含量、含油量超标、自身稳定性差等问题进行絮凝剂的筛选,筛选出效果较好的滨污絮凝剂,最佳浓度为50mg·L-1.同时考察了滨污絮凝剂与三防药剂(防垢剂、缓蚀剂和杀菌剂)的配伍性.结果表明:防垢剂对絮凝剂同时投加的不利影响更大,因此选择先加絮凝剂后加阻垢剂净水效果较好.杀菌剂对滨污絮凝剂净水效果不利,缓蚀剂对净水效果无影响,说明了该缓蚀剂和滨污絮凝剂有很好的配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