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针对牛庄油田牛25区块低渗和粘土矿物含量高等特点,分别从改善注水水质以减小注水对地层的伤害和通过基质酸化以提高地层渗透率两方面对注水井增注技术进行了研究。污水对地层岩心的液测渗透率的损害率高达96.5%,而通过微孔滤膜过滤以及水质改性技术处理后的混合水对液测渗透率的损害率降为22.2%,研制的乙酸配方基质酸化后渗透率提高1861.5%。  相似文献   
22.
潍北油田昌36区为特低渗透油藏,油层供液能力差,需进行基质酸化。针对该区块储层矿物成分特点研制了乙酸(YS)酸化配方,其溶蚀能力为常规土酸的93.1%,相对缓速率为65.2%。通过酸岩化学反应、扫描电镜和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对酸化机理进行了分析,该酸化液主要溶蚀储层中的胶结物(方解石、白云石和粘土矿物),使储层骨架结构保持较好。酸化配方现场应用于昌36区的昌27-3井,日均增油量0.6 t,酸化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3.
以郑王稠油采出液为研究对象,配制航空煤油模拟油-水乳状液,研究了滨南利津联合站所用的SH降黏剂(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对油水界面张力、zeta电位、界面扩张流变性和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油水界面性质与模拟油-水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SH降黏剂质量分数由0增至0.05%时,油水界面张力、油滴的zeta电位变化较小,而扩张模量由16.18 mN/m迅速降至4.60 mN/m,弹性模量由13.76 mN/m降至3.54 mN/m,黏性模量由85.12 mN/m迅速降至29.46 mN/m,脱水率由4.4%迅速增至83.1%,此时界面膜强度的减小是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扩张模量越小则乳状液稳定性越差;当SH降黏剂加量由0.05%增至0.3%时,界面张力由48.93 mN/m降至35.50 mN/m,zeta电位绝对值由7.83 mV逐渐降至3.95 mV,扩张模量、弹性模量、黏性模量逐渐增至7.38、6.42、36.52 mN/m,脱水率降至60.0%。SH降黏剂加量在低于0.3%的范围内,扩张模量与模拟乳状液的脱水率有很好的关联,可以用扩张模量表征模拟油-水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4.
通过考察不同结构类型的破乳剂对孤岛油田模拟采出液破乳脱水及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了破乳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油溶性破乳剂破乳效果明显优于水溶性破乳剂,非离子型破乳剂优于阳离子型及两性破乳剂;破乳剂EO/PO值、分子链长、支化度均影响破乳剂的破乳效果。对于同类型中同结构系列的破乳剂,油水界面张力越低,其脱水率越高;同种类型破乳剂使原油的界面张力降低值与脱水率之比r呈现规律:非离子型0.20.4;且直线型破乳剂r值大于支链型破乳剂。不同类型破乳剂对原油极性四组分界面张力降低值之和与脱水率之比有固定的比值范围;对于非离子型破乳剂,使四组分界面张力降低值之和越大,其对应的脱水率越高。  相似文献   
25.
针对顺层岩质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提出降强法与倾斜抬升超载法相结合的地质力学模型综合的试验方法,推导该方法下边坡稳定综合法安全系数表达式,将其应用到白鹤滩左岸顺层岩质高边坡工程实例中,并与FLAC3D强度折减法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得到的边坡变形破坏特征、破坏模式、安全系数均较为接近,说明所提的试验方法和安全系数表达式是合理的;白鹤滩左岸边坡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综合法安全系数KSC=1.526~1.575,数值计算得到的稳定安全系数KSS=1.45~1.52;边坡稳定安全的控制性结构面为层间错动带C3–1及其上盘岩体内的软弱结构面,层内错动带LS337上的加固措施是有效的。研究成果对顺层岩质高边坡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溶剂提取法资源化处理集输罐底高含油污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剂提取法对胜利油田郝现联合站高含油罐底泥进行处理,得到最佳萃取剂及提取的最佳温度、剂泥质量比、提取次数等条件,使含油污泥中油提取率可达99.7%.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剂泥质量比下的实际提取率与理论推算提取率基本吻合,溶剂油可循环使用.该方法经济可行,为油田油泥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7.
李美蓉  娄来勇  冯刚  王雪松  庄岩 《油田化学》2006,23(3):209-213,217
实验油样为20℃密度1.0072 g/cm3、50℃黏度40.96 Pa.s、凝点26.5℃的胜利罗家超稠油,乳化降黏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含水50%的W/O型乳化稠油用600 mg/L OP-10处理后,变为O/W型乳化稠油,在40、50、60、70、80、90℃下的降黏率,以脱水稠油计为99.30%~96.24%,以W/O乳化稠油计为99.58%~96.95%。按行业标准方法将稠油分离为四组分:饱和分20.17%,芳香分39.28%,胶质20.67%,沥青质19.88%,摄取了四组分的IR谱并指认了可能的官能团。将各组分在甲苯中配成2%的模型油,将模型油分散于25倍体积的0.6%Na2CO3碱水中,由加OP-10前后透光率的变化确定各组分乳化能力大小顺序:沥青质>芳香分>饱和分≈胶质。各组分模拟油与地层水、碱水间50℃、10~40分钟动态界面张力高低顺序为:沥青质>饱和分>胶质>芳香分,加OP-10处理后界面张力的降低率,与地层水间为82%~93%,按降低率排列的顺序为:饱和分≈胶质>芳香分>沥青质,与碱水间为22%~89%,按降低率排列的顺序为:沥青质>饱和分≈胶质>芳香分,对这一结果作了分析讨论,包括OP-10引起的芳香分、胶质、沥青质甲基与芳香烃次甲基IR吸收峰面积比和反映更强氢键生成的3600~3000 cm-1土丘状IR吸收峰的变化。图8表7参7。  相似文献   
28.
通过乳状液透光率和界面张力考察胜利油田罗家超稠油极性四组分质量分数为2%的甲苯模型油加OP乳化剂前后与地层水、碱水的乳化性能,发现乳化荆对四组分都起到了强烈的乳化促进作用。加200mg/LOP乳化荆后,四纽分模型油透光率变化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沥青质〉芳香分〉肢质≈饱和分;与地层水的界面张力降幅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饱和分≈胶质〉芳香分〉沥青质:与碱水的界面张力降幅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沥青质〉饱和分≈胶质〉芳香分。0P乳化荆使W/O型乳状液转变为0/W型,提高了稠油乳化程度,便于稠油的化学乳化开采和输送。  相似文献   
29.
考察了1,2-二氯乙烷和环氧氯丙烷两种有机氯化物在不同含水率和不同性质原油中的残留规律,并利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对反应体系的水相和油相的320℃馏分进行了物质检测分析,解析了两种有机氯在原油中的反应机理。结果发现:随着原油含水率增大,有机氯在原油中残留率会降低;在不同性质的原油中的平衡残留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稠油、超稠油、蜡油;1,2-二氯乙烷在原油中反应生成2-氯乙醇,进一步水解生成乙二醇,电脱水加快水解且水解产物全部转入水相中,原油中的有机氯残留率为0;环氧氯丙烷在原油中的反应将无机氯引入有机相,生成1,3-二氯-2-丙醇和2,3-二氯丙醇,再逐步水解生成丙三醇,电脱水后有机氯在原油中残留率仍较高,危害性较大。  相似文献   
30.
程序可视化的目的是使程序的内部结构以及行为变得更容易被理解,辅助程序员基于程序的行为进行推理,包括调试程序以及评估程序运行时的资源利用情况。本文以面向片上多处理器的推测多线程编译系统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SUIF编译框架的推测多线程程序可视化方法,实现对推测多线程程序的视图显示和性能评估,同时,本文以C源程序作为输入,利用所设计的可视化平台,进行实例分析,表明可视化方法在推测多线程自动并行化中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