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4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38篇
无线电   4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原油破乳剂筛选及破乳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破乳性评分”(DV)值,采用室内瓶试法为大港扣50区混合原油筛选出性能较好的破乳剂。考察了温度和破乳剂浓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庄大破乳剂,温度60℃,破乳剂浓度100mg/L条件下,脱水效果最好,脱出水色清,油水界面齐,脱水后原油含水率0.57%,脱出水中含油6.34mg/L。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破乳剂及破乳剂浓度对原油及沥青质、芳香分、胶质和饱和分4组分的油水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及4组分中加入破乳剂后,界面张力都降低,尤其是庄大破乳剂对油/水界面张力降低幅度最大;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原油及4组分油/水界面张力呈现下降趋势,但当破乳剂浓度大于100mg/L时,界面张力呈现上升趋势,各组分出现最低界面张力时对应破乳剂浓度基本在100mg/L左右。因此,选择庄大破乳剂,其浓度100mg/L对脱水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效果都好。  相似文献   
72.
在葡萄花低渗透超薄油层的注水开发中,由于三大矛盾和裂缝的存在,很难形成高效的注采井组。只有针对不同井组暴露的矛盾,对油水井做出及时的调整措施,再利用吸水剖面测试资料,评价其开发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73.
浅谈环境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环境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从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加强环境工程造价管理、确保项目投资控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4.
大学化学教学网站的模式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Internet的大学化学教学网站,从充分挖掘多媒体功能的角度建立了教学网站的基本模式,对网上答疑、网络考试和网上实验选修等重要模块的功能实现了智能化设计与控制,使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手段。  相似文献   
75.
实验结果表明,水样的pH控制在6.0~8.0范围,可以同时蒸馏水中的苯酚和苯胺,且蒸馏回收率为98%~103%;有取代基的酚类和芳胺在中性蒸馏条件下的回收率,随结构不同回收率不同。中性蒸馏时,氧化剂KClO4,KClO3,KNO3,H2O2(100mg/L以下)的存在对苯酚和苯胺氧化作用很小,误差不超过±5%,KMnO4和K2S2O8对苯酚和苯胺中性蒸馏时,氧化作用比较显著。合成水样经中性蒸馏后,紫外四阶导数法的测定结果与国家环保局推荐方法的测定结果之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6.
优选适用于胜利油田孤岛中二中区块普通稠油的聚合物体系及降黏剂体系,对比采收率及其微观驱油机理。结果表明,水驱油的采收率只有41.1%,微观玻璃刻蚀模型显示存在大片残余油、油块及油膜。质量分数为0.3%XJ+0.2%OP-10复配降黏剂体系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采收率18.67%,主要依靠大油滴变形重新运移,乳化作用降低稠油流动阻力,油滴对油膜的推拉及油膜拉丝剥离作用提高洗油效率。质量浓度为1 500 mg/L AP-P5聚合物驱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18.55%,主要是通过增大波及面积及聚合物对油膜和盲状残余油的拉扯作用来提高采收率,相比降黏剂驱,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7.
针对表面活性剂在地层的吸附损耗影响降黏剂的驱油效果,本文建立了非离子/阴离子降黏剂体系浓度测定方法并用于测定降黏剂体系的吸附损耗。结果表明:对筛选适用于孤岛中二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XJ-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10复配降黏剂体系,分别采用两相滴定法和硫氰酸钴盐比色法测定XJ-1和OP-10的浓度;复合降黏剂油砂饱和吸附量为16.28 mg/g;在油砂吸附前后,质量分数0.15% XJ-1+0.15% OP-10~ 0.3% XJ-1+0.3% OP-10的降黏剂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变化不明显,0.3%XJ-1+0.2%OP-10降黏剂体系驱油比单一水驱油提高采收率15.6%。  相似文献   
78.
pH值7.0±0.5时盐析蒸馏可同时分离富集污水中的挥发酚和芳胺。选用了六种盐进行实验,并对选用的不同盐的富集效果作了考察。筛选出最佳盐析剂为NaCl,250mL水样中NaCl投加质量为150g时效果最好。含苯酚和苯胺的水样仅需接取前1/5的馏出液,分体积中的回收率高达92.4%和91.5%,富集达20倍以上。该蒸馏方法可有效富集微量挥发酚和芳胺,在低浓度污水的测定中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聚合物、石油磺酸盐及二元复合驱作为驱油剂对孤岛油田采出的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考察用不同指标表征乳状液稳定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60℃、破乳剂TA1031质量浓度为100mg/L时,随各种驱油剂质量浓度的增大,原油乳状液破乳脱水率降低,120min时脱水率由高到低的原油乳状液体系的顺序为石油磺酸盐体系、聚合物体系、二元复合驱体系,对应的稳定性评分SV值逐渐增大,体系的静态稳定性逐渐增强;对应的破乳后水相Zeta电位绝对值、电导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二元复合驱体系、聚合物体系、石油磺酸盐体系;水相中的油滴中值粒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石油磺酸盐体系、聚合物体系、二元复合驱体系。水相的Zeta电位值越负、电导率越高、水中油滴中值粒径越小,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越强,脱水率也越低,表明表征化学驱采出液稳定性的各指标具有很好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0.
超稠油中极性四组分的乳化降粘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极性四组分分离方法将胜利油田罗家超稠油分离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四组分在原油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17%,39.28%,20.67%,19.88%,并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和元素分析考察了极性四组分。将各组分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的甲苯模拟油,考察了模拟油在碱水、地层水体系中的乳化性能及界面张力。实验结果表明,芳香分和胶质是罗家稠油区超稠油的主要界面活性组分;筛选的降粘剂使极性四组分模型油的透光率和界面张力大大地降低,适于本稠油的乳化降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