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31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60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60篇
水利工程   1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化学沉积法在镁铝合金表面构筑锶磷化膜,以氢氧化钠和硅酸钠为原料配制磷化膜封孔处理液,对镁合金表面锶磷化膜存在的裂纹和孔洞等缺陷进行封孔处理。通过元素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改性膜层表面具有Sr、P、O以及Si元素,硅酸钠对锶磷化膜具有良好的封孔作用。通过膜层厚度检测,证明封孔后的锶磷化膜厚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封孔后的锶磷化膜极化电阻比封孔前提升了4倍,而腐蚀电流仅为封孔前的1/3,封孔后膜层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2.
本文搭建了测试CO_2冷风机性能的实验台,在直接膨胀供液系统和泵供液系统下,通过改变传热温差、库温、循环倍率、迎面风速等参数来研究CO_2冷风机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直接膨胀供液系统中,随着蒸发温度的降低,传热系数和制冷量均呈减小的趋势,蒸发温度从-22℃降低到-47℃时,传热系数从20.2 W/(m2·K)降低到16.6 W/(m2·K),制冷量从7.5 k W降低到6 k W;在泵供液系统中,随着循环倍率的增加,传热系数呈现先增大,达到最大值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当循环倍率为3时,传热系数达到最大值,以库温为-20℃时为例,当循环倍率从1增大到3,传热系数增大约13.2%,循环倍率继续增大时,传热系数开始下降,增大到5时,换热系数下降至2%左右。当迎面风速从2.2 m/s变化至2.5 m/s时,传热系数仅增加了2.12%;但迎面风速从2.5m/s变化至3.2 m/s时,增幅为11.4%;当迎面风速从3.2 m/s变化至3.5 m/s时,传热系数增长幅度又变缓,仅增加了0.88%。  相似文献   
73.
在内撑式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打入钢楔式活络端存在整体性差、点接触受力、承载力小、刚度弱等缺陷,不利于基坑工程变形和稳定控制。为改进活络端结构,设计研发了一种螺栓紧固锥楔式(BFW)活络端。该文首先阐述其结构、功能及工作原理,计算其承载力与刚度,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其力学特征;然后,设计制作3组足尺试件,在试验室进行弹性加载试验与最不利工况下极限承载力加载试验,测试了不同调节长度及轴心与偏心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与刚度,得到了其破坏形态;最后,将BFW活络端的力学参数与常用的不同型号钢支撑的力学参数进行对比,研究了其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BFW活络端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承载力和刚度大;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加载试验,证明其工作原理可靠;与不同规格的钢支撑配套使用,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结构设计理念。该文给出的BFW活络端的型号适用609/630型号钢支撑,若与800型号钢支撑配套使用,需要设计更强活络端。  相似文献   
74.
针对光伏接入后潮流倒送和出力波动带来的电压越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全纯嵌入法(holomorphic embedding method, HEM)灵敏度分析的光储参与配电网分层分区电压调节方法。首先,建立储能和光伏的无功出力模型,并推导出基于HEM的配电网电压灵敏度矩阵,根据灵敏度矩阵运用聚类对配电网进行分区。然后,建立上层电压优化模型,通过全局和分区优化协调调度并网储能、光伏电站与无功调压设备对节点电压和网损进行优化;下层电压调节模型进一步挖掘并网小型分布式光伏及储能的无功能力,基于所得电压灵敏度对各区内越限节点的电压进行调节。最后,应用于某省35 kV的配电网实际系统,验证了所提灵敏度计算方法能够提高电压灵敏度的计算效率以及所提分层分区调压策略能够较好地改善光伏并网后电压越限问题。  相似文献   
75.
以风和光伏为代表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逐渐参与了电力现货市场的交易,针对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出力不稳定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电力零售商短期决策模型。首先阐述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市场及双层随机规划模型框架;然后将双层随机规划模型转化为等效的单层混合整数线性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了日前市场和实时市场的电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产量、电力需求和电力零售商与其它负荷服务商报价的随机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舰船目标检测是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在海事监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由于海面微波散射的复杂性,SAR图像中海杂波分布具有非均匀性、非平稳性等特点,传统的基于恒虚警率(CFAR)的SAR图像舰船检测算法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海杂波环境,无法实现实时有效的智能检测任务。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信息几何的SAR图像船舰目标检测方法,旨在分析统计流形及其在参数空间中的几何结构,探讨信息几何在SAR图像目标检测应用中的切入点,从新的角度提升该应用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水平。方法 首先,运用威布尔分布族对SAR图像中的海杂波进行统计建模,利用最大似然方法估计SAR图像局部邻域像素的分布参数,并将不同参数下的统计分布作为威布尔流形上的不同点;其次,融合高斯分布的费歇耳度量来构造威布尔流形空间中概率分布之间的测度,实现目标与背景区域的差异性表征;最后,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实现SAR图像舰船目标检测。结果 实验和分析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恒虚警率的检测算法,信息几何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舰船目标和海杂波背景,降低虚警率,实现舰船目标显著性表示与检测。结论 由于舰船目标的复杂后向散射特性,如何有效地表征这一差异,是统计类检测算法的关键所在。本文依据信息几何理论,将概率分布族的参数空间视为微分流形,在参数流形上构造合适的黎曼度量,对SAR图像中各像素局部邻域进行测度表征,可以显著性表示目标与背景杂波之间的统计差异,实现舰船目标检测。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对不同艺术风格的模拟和绘制是非真实感绘制技术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非真实感绘制技术已对油画、水彩画、中国书法等国内外艺术风格进行了模拟,然而对粉笔化艺术风格的模拟方法并不多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滤波扩散和线积分卷积(LIC)的粉笔画艺术风格绘制技术。方法 首先输入2维目标图像,通过对目标图像二值化处理、边缘提取操作,获得连续、光滑的边缘信息,并采用滤波扩散技术对边缘图像进行扩散处理,模拟粉笔画中笔划的毛糙效果,同时通过采用图像增强方法增强了笔划的细节信息;其次,由于真实粉笔画在创作时,粉笔颜料黏附在图像局部区域,形成具有方向的笔刷纹理效果,算法通过在目标图像中添加白噪声,基于线积分卷积LIC产生具有方向的粉笔画笔刷纹理,并通过形态学膨胀处理获得粉笔画的笔划纹理,模拟出粉笔画中笔划的笔触特征。再次,真实的粉笔画艺术效果往往在黑板、木材等材质中创作,算法将产生的笔刷纹理图像、色彩信息以及边缘图像通过图层映射方法,映射到黑板材质等输入背景图像中,产生最终的粉笔画艺术效果图像。结果 通过对输入2维图像进行实验,模拟出具有粉笔画艺术效果的结果图像,突出了粉笔画的线条细节信息和笔划艺术特征。结论 提出了一种粉笔画艺术效果模拟算法,非真实感绘制领域的有效补充,算法简单有效,能模拟出真实的粉笔画艺术效果,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78.
巩稼民  杨萌  孟令贺  郭翠 《半导体光电》2017,38(3):321-324,348
基于EDFA的理论模型和受激拉曼散射效应的分析理论,利用EDFA和RFA的增益谱互补特性,对拉曼光纤放大器(RFA)采用两根光纤级联方式,研究并设计了EDFA与级联光纤的RFA相结合的混合放大器结构.仿真结果表明:在不使用增益均衡器的条件下,所设计的混合光纤放大器在输出端得到了近似相等的输出光功率,得到了增益平坦度为0.62 dB、波长带宽为70 nm(1 550~1 620 nm)的结果,在密集波分复用光通信系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针对粒子对撞机像素探测器的数据缓存,提出了基于FPGA的解决方法。通过时序转换匹配模块,可以使用定制FIFO核实现对探测器模型的数据进行缓存。经过FPGA验证,在功能上达到了像素探测器模型的要求,对于粒子对撞机像素探测器的低成本工程验证具有显著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当前,河南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和电力经济关系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亟需深入研究经济电力关系的新规律、新趋势,为能源电力科学决策提供支撑。文章从供给侧、需求侧和制度侧三个层面解释"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机理和关联关系,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典型国家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的经济电力发展特征,结论认为:河南省将于2025年前后跨入高收入水平,滞后全国1至2年。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期,往往伴随着电力消费增速逐步降低,GDP与电力消费增速差加大的现象,河南省的经济结构和电力结构中二产占比均出现了"先升后降"的态势,说明在经济新常态驱动下,河南省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快速发展,新型经济结构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