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32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7 毫秒
61.
工业控制从最初的CCS,经DCS到FCS,再到今天的工业以太网,工业自动化水平逐步提升。为了将变频器接入工业以太网,实现由以太网的实时运动控制。本系统采用基于TMS320F2812的微控制器和以太网控制芯片,实现了异步电机的网络化控制。重点介绍了带以太网接口的嵌入式变频器的系统硬、软件设计,最终研制出带以太网接口的嵌入式变频器。  相似文献   
62.
为了解决信息系统中数据失效的问题,详细记录数据的变化情况,在灾难发生时能够最低限度的减小损失,分析了当前持续数据保护(CDP)技术的现状,立足现有的TRAP-4持续数据保护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存储技术的持续数据保护机制(VPS_ CDP).在虚拟层改进了日志生成方式,减轻了系统工作负载,缩短了数据备份与恢复时间,并提出了基于文件块的持续保护思想,增强了系统对于核心数据的持续全备份能力.  相似文献   
63.
目前,对起重机升降系统的研究,基本上将电气系统和机械系统分开研究,或者只是简单的进行链接,很难建立有效、精确的数学模型。针对该问题,分析了起重机升降运动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建立了起重机升降运动系统机电耦合数学模型,以变量的形式引入了电磁转矩和钢丝绳的弹性系数,避免了单纯从机械系统或电气系统建模而忽略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缺陷;以负载运动位置作为控制变量,采用基于矢量控制的调速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起重机升降运动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64.
针对目前逆系统原理应用于感应电动机调速系统中时往往忽略参数不确定性的问题,从感应电动机的非线性模型出发,采用逆系统理论建立了转子电阻与负载参数不确定的感应电动机伪线性控制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采用变指数趋近律实现的防抖动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并将该控制方法应用于感应电动机伪线性控制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逆系统原理的感应电动机滑模速度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65.
安钢结合当前高强建筑结构用钢的市场,紧随用户需求,研发出Q420GJC高强建筑用钢板。采用低碳+高锰配加铌+钒+铝复合微合金化的成分体系,制定两阶段轧制工艺,轧后钢板获得铁素体+珠光体的组织结构和各位置均匀的力学性能。钢板各项性能数据稳定,满足建筑结构用钢的标准和客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6.
针对厚规格耐候钢板热轧时出现表面裂纹缺陷,通过研究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成分设计时提高Ni:Cu比;采用高温快烧的加热工艺,并保证加热炉呈还原性气氛;减少轧制道次,提高每道次的压缩比,通过以上措施能有效降低厚规格耐候钢板表面裂纹发生的几率。  相似文献   
67.
对第3代先进高强钢QP980和QP1180材料的4种强化模型参数进行了分析,基于特征帽型零件比较了模型的回弹预测精度,然后采用最优模型在某车型A柱零件上开展回弹分析并进行实际零件预测结果验证。研究结果表明:QP980和QP1180均表现出一定的包申格效应; Chaboche、NSK Swift和Y-U模型均能描述材料的包申格效应,但Y-U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等向强化模型Swift不能描述包申格效应;比较4种模型对帽型零件的回弹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可知,Y-U模型预测精度最高;比较Y-U模型在A柱零件关键截面上回弹预测与试验结果可知,轮廓重合性较好,并在一些关键点进行比较,计算与实测误差较小,说明Y-U模型对该零件回弹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8.
利用ZMOLD软件,模拟熔体在充填过程中熔接线不同区域的温度场、剪切速率场的分布,对不同区域双折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嵌件的不同距离,沿厚度方向温度分布的差异和剪切速率的变化,导致了完全不同的双折射行为。为进一步认识熔接线区域的取向、残余应力等微观特征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69.
牛超  常胜江 《光电子快报》2012,8(4):264-268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ptical device which can continuously change 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terahertz (THz) waves. The device consists of metal gate, anti-reflection coatings, liquid crystal and mirror. By changing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liquid crystal i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metal gate and the mirror,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beams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 is varied and a continuous phase shift is achieved. The phase shift of the device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 method, and the transmittance and reflectance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rigorous coupled wave analysis (RCWA) metho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structure can realize continuously tunable phase shift for THz wave at 1 THz.  相似文献   
70.
BiVO4 photocatalysts co-doped with La and B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using citric acid as chelate.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Brumauer-Emmett-Teller(BET),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DRS) and 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by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methyl orange(MO).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ron and lanthanum ions incorporated into the lattice of BiVO4,and co-doping led to more surface oxygen vacancies,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s,small crystallite size,narrow band gap and intense light absorbance in visible region.And the doped La(III) ions could help the separation of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Compared with BiVO4 and B-BiVO4,the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La-B co-doped BiVO4 was remarkably improved due to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he co-doped ions.The degradation rate of MO in 60 min was 98.4% when La doping content was 0.05 mol.%,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BiVO4(20%) and B-BiVO4(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