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27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27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12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5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图像分析、压汞及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储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储层的成岩作用具有强烈压实、多期溶解、多期胶结和灰泥组分重结晶的特征。以“储层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储层孔隙结构”为约束进行地质历史时期储层物性的恢复,确定不同亚相或微相、不同岩性储层的低渗形成时间,分析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低渗储层成因机制。分析发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存在5种不同成因类型的低渗储层:Ⅰ类储层为压实低渗特低渗、灰泥重结晶超低渗型;Ⅱ类储层为压实低渗、胶结特低超低渗型;Ⅲ类储层为压实低渗、特低渗型;Ⅳ类储层为溶蚀改善物性,压实胶结低渗型;Ⅴ类储层为压实低渗,压实胶结特低超低渗型。根据致密史—成藏史关系以及试油结果分析可知,Ⅳ类储层为高渗成藏—现今低渗型,勘探潜力最好,为好储层;Ⅲ类储层为中渗成藏—现今特低渗型,勘探潜力中等,为较好储层;Ⅴ类储层为低渗成藏—现今超低渗,勘探潜力较差,为中等储层;Ⅰ类和Ⅱ类储层分别为特低渗成藏—现今非渗型和中渗成藏—现今非渗型,勘探潜力小,为较差储层。  相似文献   
62.
以十四醇、马来酸酐、乙二醇和亚硫酸氢钠为主要原料合成了3种结构的马来酸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评价了其在盐水中的表面性质、界面性质和润湿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对应的表面张力(γ_(CMC))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Gemini型双酯磺酸盐具有最小的CMC,表面张力较高,与烷烃的界面张力最低,与辛烷和癸烷的界面张力可达0.02 mN/m;磺基马来酸单酯盐的CMC和γ_(CMC)最高,与烷烃的界面张力也最大;磺基马来酸双酯表面活性最高,界面活性居中;3种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与表面张力有直接的关系,表面张力越低其润湿性越好;无机盐的加入有助于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润湿性和表面活性,表面张力较小的表面活性剂润湿性较强。  相似文献   
63.
针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测试等技术方法,以盆地结构为约束条件,对东营凹陷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断陷湖盆不同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成岩作用、油气成藏及成岩演化等特征差异显著。②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控制作用,溶蚀作用和油气充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物性、延缓低渗发生时间,并在其综合控制下发育5种低渗成因储层类型。③储层与烃源岩侧接的陡坡带砂砾岩以压实作用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储层被烃源岩包裹的洼陷带浊积岩以溶蚀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储层与烃源岩远离的缓坡带滩坝砂以胶结作用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④沉积作用控制下的差异抗压实作用形成砂砾岩与滩坝砂储层整体低渗背景下的中-高孔隙度、中-高渗透率相对优质储层;成岩作用控制下的长石溶蚀增孔及储层润湿性改变,促进油气充注进而抑制碳酸盐胶结作用,形成浊积岩与滩坝砂储层整体低渗背景下的低渗、中-高孔隙度相对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64.
为分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称FRP)轴心受压构件弯曲屈曲临界力,建立了包含176根FRP轴压构件弯曲屈曲试验数据的数据库,总结并评价了目前用于预测FRP轴压构件弯曲屈曲临界力的5种计算模型(欧拉公式、Engesser修正公式、Haringx修正公式、Strongwell公司建议公式及Fiberline公司建议公式)。随后基于FRP构件初始弯曲实测值,提出FRP轴压构件整体稳定系数表达式,并建立考虑初始弯曲影响的FRP轴压构件弯曲屈曲临界力的理论计算模型;同时基于该数据库,通过回归分析建立FRP轴压构件弯曲屈曲临界力经验模型,并采用数据库及数值计算分别验证了上述两种新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对两种新模型预测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本文试验数据库(截面宽度在25.4~254 mm,高度在25.4~254 mm,有效长度在203~6 300 mm的构件),Strongwell公司建议公式误差最大,欧拉公式、Engesser和Haringx修正公式高估了FRP轴压构件弯曲屈曲临界力,Fiberline公司建议公式低估了弯曲屈曲临界力;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及经验模型在预测试验数据库涵盖的截面尺寸及...  相似文献   
65.
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部件的连接螺栓常采用液压拉伸器张拉的方式来预紧,以此来保证螺栓轴力的预紧精度。但是,在张拉前后因为被紧固件结构刚度的变化会造成螺栓有回弹的现象,轴力有所下降。为此建立了液压拉伸器张拉螺栓整个流程的仿真分析方法,模拟了拉伸螺栓、拧紧螺母以及撤离拉伸器的过程,分析了拉伸-预紧-回弹过程中螺栓轴向应力的变化,并考虑了接触面粗糙度对螺栓回弹的影响。通过某型号变桨轴承轮毂侧连接螺栓的仿真分析发现,预紧螺栓时螺栓内部轴向应力先逐渐增大,拧紧螺母期间保持不变,卸载拉伸器拉伸力时变小,发生回弹现象;并与实测结果对比,仿真分析方法计算的回弹系数为1.142,实测为1.128,相对误差仅为1.24%,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准确性,从而量化了针对不同模型的螺栓预紧力下降的数值,进一步提高了液压拉伸器张拉螺栓的精度。另外,该仿真方法收敛性好,可以帮助行业摆脱繁重的测试标定工作,依靠简单的数值仿真分析制定一系列诸如螺栓回弹系数等数据库。  相似文献   
66.
67.
朱脱柳 《中氮肥》1990,(1):87-89
一、概述粗甲醇的班产量是依其浓度来折算的,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浓度并不是固定值,这给产量统计带来了困难。过去,我们一直是每班取一次甲醇液体样品,手工法分析测定其比重与温度,用公式 D_4~(20)=D~t (t-20)×0.00078换算成20℃的比重,再查在20℃时甲醇的比重与浓  相似文献   
68.
以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为分析样本,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专利的申请发展趋势、主要申请人、分布区域、技术领域和技术路线进行分析。梯次利用技术处于成长期,专利年申请量超100件,申请人以电力企业和高校院所为主;北京和广东的申请量较突出;技术领域以H01M10、H02J7和G01R31为主;技术路线侧重于研究应用场景,其中储能系统是研究热点。对我国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的研发生产和专利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9.
针对传统的交流调压方案通过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大小来直接调节交流输出电压而存在的输出电压谐波大、难以获得高电压输出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压直流电源,其主电路采用星点控制方式调压、升压变压器隔离及高压二极管阀整流的方案。采用该设计生产的2台55kV/150A规格高压电源组成16.5MW、输出电压可在0-110kV之间调节、最大输出电流300A的高压直流电源用于中国环流二号(HL-2A)核聚变装置的二级加热系统。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电源性能稳定,完全满足聚变科学研究中的实验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70.
采用双酚A型E-51环氧树脂与三乙烯四胺固化剂进行固化反应,研究了大体积环氧树脂固化反应的温升变化规律及性能。结果表明:固化反应温度越高,环氧树脂胶液的固化时间越短且胶液黏度会随着固化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固化反应温度为49.2℃时,环氧树脂胶液黏度最低,为194mPa·s,流动性最好。大体积环氧树脂最佳实验配方为环氧树脂120k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4kg、丙酮9.6kg、三乙烯四胺4.98kg、2,4,6-三(二甲胺基甲基)苯酚(DMP-30)0.24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