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43篇
矿业工程   3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从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对煤制乙二醇(coal to ethylene glycol, CTEG)路线和天然气制乙二醇(natural gas to ethylene glycol, NGTEG)路线进行全面的技术、碳排放与经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TEG路线单位产品能耗是NGTEG路线的1.5倍,单位产品碳排放是NGTEG路线的1.6倍。然而,CTEG路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利润与投资回报率分别比NGTEG路线高1 499元/t和3.4%。通过分析原料、燃料和产品价格波动对2条路线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发现CTEG路线受3种价格波动影响较小。CTEG路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必须通过技术进步解决高能耗和高碳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82.
考察了焙烧温度对Ni-SiO2作为浆态床甲烷化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通过浆态床反应器评价以及TG,TPR,XRD和BET表征,得出Ni-SiO2催化剂在350℃时就完全转化为氧化镍形态.焙烧温度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组分粒径大小及比表面积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实验范围内,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活性组分的粒径在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催化剂(经还原后)的催化活性则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对于Ni-SiO2甲烷化催化剂,焙烧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降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实验范围内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在450℃~550℃范围内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3.
在线煤浆灰分测量的煤泥浮选优化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煤泥浮选自动控制的特点和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非接触式的同位素煤浆灰分检测装置及多流分析装置,能同时检测原、精、尾煤的灰分。研制了以实时煤浆灰分为反馈量的煤泥浮选优化控制系统,用模糊控制方法调节浮选加药量和浮选槽液位,在保证精煤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精煤产率。通过现场实践证明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4.
在目前节能减排需求下,针对BGL煤气化技术的装备研发与性能优化正越来越受重视。BGL煤气化性能分析和预测仍主要采用平衡模型和整体反应模型,但在预测准确度上仍显不足。本文针对BGL煤气化过程,改进缩核模型,将碳核细分为界面反应区和内部反应区,改善了模型适应性。煤热解气最终产率和组成预测采用装置标定数据和热解数据相结合预测,简化了迭代寻优过程。煤热解层高度预测采用通用热解动力学模型,计算值为1.22 m,较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构建的BGL煤气化一维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粗煤气组成计算值与标定校核值很接近;烧嘴邻近区气相温度2012℃,颗粒相温度1978℃,与经验估测值一致;粗煤气出口温度549℃,实测粗煤气出口温度约538℃。  相似文献   
85.
分析了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影响因素,综述了TiO2与金属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及稀土氧化物的掺杂及与多孔材料的复合技术,指出掺杂与复合技术是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重要手段,此外,在有效利用可见光方面,这2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前景.  相似文献   
86.
显微组分对焦炭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采用1/3焦煤、肥煤及焦煤为原料,对其显微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40 kg小焦炉模拟捣固炼焦,检测以1/3焦煤为主的不同配煤炼焦的焦炭质量,利用多项式回归及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入炉煤的显微组分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镜质组(T)的增加,对耐磨强度产生不利影响,而随着均质镜质组(C1)、基质镜质组(C2)及惰质组(I)的增加,耐磨强度出现最低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T、C1、C2、Ⅰ组分对M40及M10的回归方程,方程表明,Ⅰ组分对M10的影响明显,而C1组分对M40产生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87.
以高温煤焦油为原料,在自制小型压滤装置上脱除喹啉不溶物(QI),并对滤后煤焦油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制备超净沥青。结果表明,当滤布孔径1 250目、温度125℃、压力0.5MPa时,煤焦油中的QI质量分数可降低到0.037%。对压滤后的焦油进行超临界萃取,所制沥青的QI和甲苯不溶物质量分数分别达到0.10%和20.31%,可满足制备高性能炭素材料前驱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88.
碳纳米纤维由于因其比表面积大、导电和导热性好,被广泛用于催化剂载体、吸附和储能材料。静电纺丝是制备一维纳米纤维直接、有效的方法,在介绍静电纺丝的基本原理和工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述了电纺碳纳米纤维的特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89.
刘泽  许德平  解强  王启宝 《广东化工》2012,39(2):211-212
文章重点介绍了我国高校开展《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及双语教学的现状、发展和教学效果等。针对《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特殊性质和内容,结合其他高校和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双语教学的英文教科书与课件,授课方法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保证,提出了适合的英文辅助教材、科普教材和应用教材,根据课程进度分初、中、后三期由简入难,逐步授课,更好地提高《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双语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常压低温条件下胜利褐煤油煤浆的黏度变化,重点分析了溶剂、温度、浓度以及煤粒度、溶胀和剪切速率、剪切时间对黏度的影响,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建立了黏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胜利褐煤油煤浆的黏度随溶剂黏度增加而增加,随煤粒度增加、剪切速率增大、剪切时间延长而降低;随煤油比增大呈指数递增型变化,方程为γ=γ0 A·exp(x/t),随温度增加呈指数递减型变化,方程为γ=γ0 A·exp(-x/t);常压低温条件下溶胀对胜利煤浆黏度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