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6篇
机械仪表   86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自动化技术   1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微悬臂梁粗糙表面粘附建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粘附严重影响微电子机械系统性能和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微悬臂梁粗糙表面“截球型”粘附模型;根据Hamaker微观连续介质理论及空隙修正理论,推导出粘附力表达式;讨论了粗糙面凸峰对粘附力的影响,得到影响粘附力的主要原子是凸峰顶部少数几层原子的结论;仿真出光洁度等级分别为10级,11级和12级的镍悬臂梁粗糙面粘附力数值结果,为微悬臂梁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
基于永磁铁磁力随位移的非线性变化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磁力微加速度开关。选取微加速度开关的三个结构参数悬臂梁宽度、质量块质量和永磁铁体积作为关键因素,基于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了该开关9种不同结构参数的水平组合,给出了影响开关动作的永磁力和表面接触力计算公式。建立了该开关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对加速度激励下开关工作过程中永磁力、质量块与触点接触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真,对接触压力进行了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永磁铁体积对开关接触可靠性影响最大,其次是悬臂梁宽度W,最后是质量块质量G;可靠性最高的最佳结构参数水平组合为W 3G3V1,即悬臂梁宽度0.70 mm、质量块质量2.00 g、永磁铁体积5.05 mm3;在置信度为99%的情况下,悬臂梁宽度W、永磁铁体积V和质量块质量G对微加速度开关接触可靠性均具有高度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采用真空熔烧法制作与钢基体牢固结合的钴基合金——碳化钨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对涂层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观察与分析;采用法向拉伸法测出复合涂层与母材的界面结合强度;应用盘销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涂层材料和淬火态45钢进行了磨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真空熔烧方法制得的复合涂层结构致密,界面结合强度高(370~400MPa),耐磨性能好。  相似文献   
34.
自动制造系统的一种死锁避免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Petri网的结构分析理论,提出了自动制造系统Petri网模型的一种死锁控制方法,在这种策略的控制下,避免了系统中死锁的产生,从而许多制造系统的Petri网模型具有活性,提出了一种保证所有严格极小信标至少含有一个托肯的方法,对冗余严格极小信标的研究,提高了Petri网复杂自动制造系统的建模能力。结果表明,在设计无死锁的Petri网格型时,不是所有的严格极小信标都要考虑,从而简化了设计结果和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35.
本文将拓扑图的多口网络点边关联矩阵引入约束模态综合技术中,使模态座标变换过程规范化,子结构划分更加方便,因而提高了系统综合的能力。该方法可用于由子结构串联、并联和混联构成的任意系统模型。据此编制的通用GSDA源程序具有一致质量矩阵的杆、梁、板和壳等单元,可处理组合节点的复合问题。用微机成功地分析了某雷达机械结构的动态特性、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6.
针对圆形微通道内流体的强迫对流问题,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了考虑轴向热传导、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粘度耗散和入口效应等因素的圆形微通道的控制方程,给出了流体温度场和努塞尔数的计算表达式。对圆形微通道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受尺寸效应的影响,管径越小,平均对流换热系数越大。微通道的换热能力比宏观经典通道强,表明在相同面积上做多个微通道比一个宏观大通道的换热效果好。  相似文献   
37.
王璋奇  贾建援 《机械强度》2002,24(2):225-227,297
以梁振动理论作为基础,将含裂纹梁的振动问题转化为由弹性铰联接两个弹性梁系统的振动问题,得到理论计算含裂纹梁振动频率的特征方程。由此特征方程计算得到裂纺深工参数和位置参数变化时悬臂梁振动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利用计算裂纹悬臂梁振动固有频率的特征方程,提出一种辩识裂纹深度和位置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模拟悬臂梁裂纹的分析说明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悬臂梁裂纹参数的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璋奇  贾建援 《机械强度》2002,24(2):225-227
以梁振动理论作为基础 ,将含裂纹梁的振动问题转化为由弹性铰联接两个弹性梁系统的振动问题 ,得到理论计算含裂纹梁振动频率的特征方程。由此特征方程计算得到裂纹深度参数和位置参数变化时悬臂梁振动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利用计算裂纹悬臂梁振动固有频率的特征方程 ,提出一种辩识裂纹深度和位置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模拟悬臂梁裂纹的分析说明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
单分子操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子、分子操纵,实现在纳米尺度上对材料进行加工,完成单原子、单分子和单电子器件的制作,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从电场、力和光方面综述了实现原子、分子操纵的原理,重点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光镊子及其在微电子学、信息科学、基因工程、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技术、表面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分子操纵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0.
复杂并行共享资源与系统死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制造过程共享资源引起的死锁问题。提出了并行资源死锁结构的概念。对于包含该结构的系统,给出了Petri网模型具有可能死锁的充要条件。基于资源向量的概念,提出了一个简单方法,用于判断系统是否具有可能的死锁。针对包含死锁结构的系统,提出了系统Petri网无死锁的设计方法,举例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