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20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5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7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采用载流搅拌摩擦焊方法进行20 mm厚AZ31B镁合金厚板的单面单道次对接焊实验,并测试和分析接头内部缺陷、金相组织、物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使镁合金厚板获得较佳质量的焊接接头;接头焊核区由α-Mg相组成且晶粒显著细化;接头系数达94.5%,接头正弯强度、背弯强度和冲击吸收功分别达到母材的122.5%、103.8%、168%;接头硬度最低值位于前进侧热影响区。  相似文献   
162.
目的分析、鉴定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对Bt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捕集,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以本实验室分离的高效苏云金芽胞杆菌FJAT-12菌株为实验菌株,探索Bt菌株的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固相微萃取吸附方式及不同萃取头的选择对挥发性成分鉴定结果的影响,确定Bt菌株挥发性物质测定的最优方法。结果采用NA液体培养基培养,选择水浴至气-液平衡再吸附的吸附方式,采用65μm PDMS/DVB萃取头的萃取效果最佳。Bt菌株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6-甲基-2-庚酮、2,4-二氨基甲苯、苯甲醇、2,3-二乙基-5-甲基吡嗪、2-甲基萘、2,3-Dimethy1-5-isopentylpyrazine、十四烷、正十二烷、2-甲硫基苯并噻唑。结论HS-SPME/GC-MS效果好,方法实用,便于操作,适用于对Bt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从而为食品安全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3.
目的研究四季桂花的香气及枝叶的挥发性物质组成。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富集四季桂花的香气及枝叶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挥发性物质组成。结果结合质谱和保留指数分别从花和枝叶中鉴定出23和18种化合物,占各自化合物总量的85.73%和64.58%。四季桂花的香气主要由牻牛儿酸乙酯、反式-香叶醇、香叶酸甲酯、反式-柠檬醛、顺式-柠檬醛、茶香螺烷及壬醛组成;四季桂枝叶的鉴定的挥发性物质主要由酯类、醛类和碳氢化合物组成,主要释放乙酸叶醇酯、甲氧基乙酸-2-十三烷基酯、4,11-二甲基-十四烷、苯乙醛和苯乙醇。结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便捷实用,适用于测定桂花和枝叶挥发性物质,从而为桂花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园林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4.
超大超深基坑围护结构设计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超大超深基坑工程是危险性高、影响因素众多的复杂系统工程,此类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设计计算分析相关经验较少,围护设计存在很多问题,以上海世博地下变电站工程为例,阐述了该超大超深堆坑工程的特点,通过国内某典型软土地基中超大超深基坑围护的实例设计分析,探讨了计算方法的选取,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5.
Sol-Gel法制备的铁电薄膜和Pt/Ti下电极的反应离子刻蚀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制备A1/PZT/Pt/Ti电容,研究了采用SF6/Ar等离子体对Pb(Zr,Ti)O3及Pt/Ti底电极进行反应离子刻蚀(RIE)的技术.较系统地研究了RF功率,SF6/Ar流量比及气压对刻蚀速率的影响,找到了对PZT及Ti进行RIE的优化工艺条件.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到对PZT的刻蚀速率为2~7nm/min;采用纯Ar气体时Pt的刻蚀速率为2~6nm/min;对于Ti可用HCl及H2O2溶液进行腐蚀  相似文献   
166.
以聚丙烯酸钠(PAAS)为保护剂,氯金酸溶液为前驱体,采用水合肼还原氯金酸的化学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单分散的纳米金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设备对样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讨论了反应条件对纳米金粒子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得到的纳米金粒径较小,分布较为均匀;氯金酸溶液用量、PAAS溶液用量和还原剂用量等对纳米金粒子的粒径影响较大。在本研究中,当PAAS溶液(0.1 g/L)用量为5 mL、氯金酸溶液(2 g/L)用量为1 mL、水合肼(85%)用量为4 mL时,所制备纳米金的粒径最小,平均粒径约为50 nm,均匀地分布在20~60 nm之间。  相似文献   
167.
随着燃煤电厂单机容量的增大,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文章通过对外高桥电厂二期工程锅炉基础设计与施工的成功实施经验,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设计与施工的几点体会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8.
针对全寿命内复杂温度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内部状态难以快速精确估计难题,基于迁移模型提出一种宽温度全寿命荷电状态(SOC)与可用容量联合估计方法。选择传统二阶RC等效电路搭建迁移模型,并基于权值选择粒子滤波算法完成迁移因子的在线迁移,实现了宽温度全寿命内锂离子电池SOC快速准确的估算,基于得到的SOC估计值采用容量逆推实现了可用容量估计。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在全寿命宽温度环境下估算SOC与可用容量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的明显优势,SOC估计最大误差小于3%,容量估计最大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169.
数字技术作为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工具和载体,可以促进服务业出现新业态,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通过构建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数字普惠金融为调节变量,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正向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数字普惠金融正向调节数字技术创新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正向促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意味着数字技术创新将会显著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为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0.
以氯金酸和硝酸银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明胶为分散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分别约为50 nm和45 nm的单分散球状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测试设备对所得到的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在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条件对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金与纳米银粒度分布均匀;前驱体溶液用量、还原剂用量和明胶溶液用量等对纳米金与纳米银的粒径与形貌影响较大,随着前驱体溶液溶用量、还原剂用量和明胶溶液用量的增加,纳米颗粒的粒径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明胶溶液用量为5 mL、前驱体溶液用量为2 mL、水合肼用量为2 mL时,所制备纳米金与纳米银的平均粒径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