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64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杨超  黄达  黄润秋  曾彬 《煤炭学报》2016,41(9):2203-2211
为研究卸荷条件下裂隙岩体的蠕变特性,以通过对砂岩切割并充填水泥砂浆制备的裂隙试样为对象,开展了恒轴压分级卸围压三轴卸荷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件在破坏时对应应力差最小的是缓缓和陡缓裂隙组合岩体,其次为陡陡裂隙组合岩体和完整试样;从变形特点来看,相同应力状态下,瞬时应变与蠕应变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均为缓缓、陡缓、陡陡裂隙组合岩体和完整岩石。采用元件模型对各试件不含加速蠕变阶段的变形进行的拟合显示,可采用同一形式的本构模型对裂隙岩体和完整试样进行描述。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基于Lemaitre应变等效原理和Sidoroff能量等价原理的裂隙岩体损伤蠕变模型,并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该模型可通过完整岩石蠕变模型参数推导裂隙岩体蠕变模型参数,从而建立了完整岩石与裂隙岩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2.
为了研究垃圾土蠕变降解沉降特性,选取重庆市某垃圾场典型试样,基于室内蠕变观测试验得到蠕变降解沉降过程曲线(0~330 d),建立了符合其沉降变形特性的PTH计算模型,验证了该模型合理性,同时对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因外部应力和内部蠕变降解引起的沉降总量可达试样高度的33.2%,渗滤液在前期的溢出量受外部荷载和有机物含量的控制;垃圾土中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可用Richards 模型来表示,累计沉降量和累计渗滤液产量之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有利于初期压缩变形和后期降解沉降的最优有机物含量区间为29.1%~36.47%;内部温度监测结果显示,20~41 ℃是一个可加快内部有机物降解速率的温度区间,且在41 ℃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43.
常用结构分析软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经验,通过分析国内常用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模型和使用特点,对现有结构分析软件的选择及使用提出了建议,并对今后结构分析软件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4.
高频地波雷达(HFSWR)使用多重信号分类算法MUSIC 算法估计信号源的到达角时,接收通道幅相特性的不一致会使MUSIC 算法的分辨性能下降,甚至完全失效。文中针对单极子/ 交叉环天线提出一种基于海洋回波的相位校正方法:首先,预选出一阶谱区的大信噪比谱点;然后,结合天线三通道相位中心一致的特性进行有效谱点的筛选;最后,利用有效谱点的相位差均值估计出相位误差。将该方法应用于北部湾海域收集的实测数据处理中,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5.
钟助  黄达  黄润秋 《岩土工程学报》2016,38(9):1734-1740
“挡墙溃屈”型滑坡是一类典型的大型岩质边坡破坏失稳模式,锁固段的物理力学性能为该类边坡稳定性的控制因素。依据此类边坡的受力特征,将上部坡体按其地质结构(如岩体层面)划分计算条块,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求出上部坡体对锁固段的作用力(方向和大小)。通过对锁固段的极限剪切平衡分析,推导了剪切破坏模式下锁固段的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以四川溪口滑坡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首先根据稳定性系数与锁固段剪切面倾角的关系,确定锁固段最危险截面位置。进而定量分析了最危险截面宽度与边坡稳定状态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对“挡墙溃屈”型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及灾害控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在地下工程及边坡开挖和河谷下切等人为和自然因素作用下,岩体应力将沿至少某一个方向卸荷,造成复杂的岩体应力重新分布。这种卸荷易诱发岩体工程灾变,其中法向应力卸荷诱发岩体剪切破坏尤为突出。采用法向应力逐渐卸荷而剪切应力保持恒定的直剪试验方法,模拟开挖卸荷诱发岩体剪切破坏的力学机制。研究法向应力卸荷条件下,裂隙与剪切方向的夹角(后面简称夹角)及应力水平对单裂隙砂岩试样剪切变形、强度及破裂演化的影响规律。随着夹角从0°向180°增加,破坏模式依次表现为剪切破坏、张拉破坏、张剪混合破坏及剪切破坏的过渡。卸荷过程中法向位移和剪切位移均随初始法向应力的增大逐渐增大,而随初始剪应力的增大均逐渐减小。卸荷过程中法向位移随夹角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而剪切位移对夹角不敏感。破坏时法向应力卸荷量随初始法向应力的增大逐渐增大,随初始剪应力的增大逐渐减小,随夹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夹角为60°时试样最容易发生破坏。通过对破裂面的应力状态分析,从力学机制的角度解释了破坏模式与夹角的相关性。研究成果丰富了卸荷岩体力学基础理论,为岩体工程开挖灾害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7.
侧压系数对巷道软弱互层顶板岩体破坏影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FLAC3D软件,对垂直应力不变、不同侧压系数条件下,巷道软弱层状顶板岩体的塑性破坏、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巷道两帮和底板岩层较硬,顶板岩层相对软弱,并且层理发育。顶板各岩层及软弱夹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分别相同。研究结果表明,层状顶板岩体的破坏特征是由侧压系数λ决定的。当λ<1时,顶板的塑性区和卸压范围较大,但顶板挠度却较小。当λ>1时,顶板的塑性区和卸压范围较小,但顶板挠度却较大。  相似文献   
148.
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对双峰高密度聚乙烯(BH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共混,测定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DSC曲线。结果显示共混物均可以产生共晶,LLDPE对BHDPE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在LLDPE/HDPE中添加BHDPE,三者共混物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显示三者共混物体系黏度变化不大,为制备性能最优、成本最低的三者共混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9.
以滑石粉和晶须为填料,制备了晶须和滑石粉共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滑石粉与晶须质量百分比为12∶8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屈服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等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0.
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是时代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迫切要求,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因素。本文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提出并实践了"实验教学、工程实训、科研训练"三位一体的递进式、全学程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分层次实验教学、分级别工程实训和分类别科研训练的方法,互为补充、有序递进、逐渐深化,全方位改革实践教学。实践表明,三位一体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系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