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878篇
  免费   11123篇
  国内免费   7274篇
电工技术   8433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9510篇
化学工业   13547篇
金属工艺   6565篇
机械仪表   7084篇
建筑科学   7687篇
矿业工程   3515篇
能源动力   2803篇
轻工业   11551篇
水利工程   2916篇
石油天然气   4236篇
武器工业   1511篇
无线电   108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175篇
冶金工业   3736篇
原子能技术   1522篇
自动化技术   14585篇
  2024年   376篇
  2023年   1658篇
  2022年   3584篇
  2021年   4594篇
  2020年   3497篇
  2019年   2587篇
  2018年   2884篇
  2017年   3135篇
  2016年   2892篇
  2015年   4625篇
  2014年   5682篇
  2013年   6728篇
  2012年   8366篇
  2011年   8744篇
  2010年   8109篇
  2009年   7688篇
  2008年   7860篇
  2007年   7502篇
  2006年   6630篇
  2005年   5166篇
  2004年   3767篇
  2003年   2842篇
  2002年   2692篇
  2001年   2415篇
  2000年   1724篇
  1999年   1016篇
  1998年   530篇
  1997年   424篇
  1996年   321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4篇
  1959年   12篇
  195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ore–shell structur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nega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 (NTC) thermistor ceramics. In this work, Al2O3-modified Co1.5Mn1.2Ni0.3O4 NTC thermistor ceramics with adjustable electrical properties were prepared through citrate-chelation followed by conventional sintering. Co1.5Mn1.2Ni0.3O4 powder was coated with a thin Al2O3 shell layer to form a core–shell structure. Resistivity (ρ) increased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thickness of the Al2O3 layer, and the thermal constant (B) varied moderately between 3706 and 3846 K. In particular, Co1.5Mn1.2Ni0.3O4@Al2O3 ceramic with 0.08 wt% Al2O3 showed the increase of ρ double, and the change in its B was less than 140 K. The Co1.5Mn1.2Ni0.3O4@Al2O3 NTC ceramics showed high stability, and their grain size was relatively uniform due to the protection offered by the shell. The aging coefficient of the ceramic was less than 0.2% after aging for 500 hours at 125°C. Taken togeth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prepared Co1.5Mn1.2Ni0.3O4@Al2O3 NTC ceramics with a core–shell structure may b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application as wide-temperature NTC thermistor ceramics.  相似文献   
42.
脉冲高度权重技术是利用C_6D_6探测器测量中子俘获截面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源(Back-n)靶站上,通过测量金靶(~(197)Au)的中子俘获截面,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首先利用Geant4蒙特卡罗程序模拟给出了不同靶条件下的探测器效率,脉冲高度权重函数等基本项,使得加权后的探测器效率与γ能量成正比。然后通过实验测量了~(197)Au中子俘获截面。结果表明:测量获得的中子俘获截面数据和ENDF/B-VⅢ.0评价数据相符合,同时发现随着实验靶尺寸的不同和质子束功率的增加,会使得实验本底的扣除误差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3.
针对一种集旋风分离器和内置颗粒床优势于一体的新型耦合气固分离装备在无灰负荷及固定床操作条件入口环形空间、分离空间和灰斗内静压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压沿周向为非对称分布,轴向为非均匀分布,径向则呈中心低两侧高分布;且存在着静压分布的降压区(0?~180?,以入口处为0?)和增压区(180?~360?);装备中心的负压及旋流作用在轴向高度H=6.41D(D为旋风壳体内径)以下对静压的影响不再显著;内置颗粒床外壁附近存在“滞留层”,有利于提高装备的分离性能。根据实验数据给出了静压周向分布和静压轴向分布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4.
为确保原CO压缩机在净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实施后能安全稳定运行,采取了流程优化、工艺条件论证、设备缺陷排查、联锁指标重新确定等一系列措施。改造措施实施后,CO压缩机出口压力稳定在3.23 MPa左右,有效缓解了前后工序压力波动对压缩机稳定运行的影响,各级水冷却器的换热效果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5.
某核电厂辐照监督管运输容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不同含量的石墨烯与异戊橡胶混炼和硫化,制备出了石墨烯补强的新型异戊橡胶复合材料,硫化特性测试表明石墨烯能够增大异戊橡胶的硫化程度,且随着石墨烯含量增多,石墨烯对异戊橡胶硫化的促进效果也会增强,但是石墨烯含量的增多也会导致异戊橡胶焦烧时间t_(10)的下降,影响橡胶混炼过程的安全性。经过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石墨烯的添加能够同时增大异戊橡胶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当异戊橡胶中加入0.5~1.0份石墨烯时,异戊橡胶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入2.0份石墨烯,异戊橡胶的电导率提高近1 000倍,达1.87×10~(-7) S/cm,可以制备适应某些领域的抗静电橡胶和导电橡胶。  相似文献   
47.
Initialization speed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network real time kinematic (NRTK) performance. Owing to the low correlation among the error s  相似文献   
48.
实地调研四川某公司HX T手机装配流水线的现场,发现该装配线存在等待浪费、生产线不平衡等问题,采用方法研究、Lingo软件等方法,逐步实现流程优化,通过多次找寻改善途径,提升产线平衡率,提升人均产能,实现流水线的优化改善。  相似文献   
49.
杨辉  王音音 《电工技术》2021,(21):143-144
在高压耐压实验中,由于施加耐压较大(可达额定电压的3倍),因此常遇到实验线路对设备或对地距离不够导致实验中发生放电或实验数据测试异常的情况.为了保证实验线路对设备或对地有足够的距离,常用绝缘操作杆将高压实验线路挑起或用绝缘带拉紧高压实验线使其悬空,既费时费力又不安全,尤其在刮风天气极易造成绝缘杆滑落、塑料带摆动等,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影响判断.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进行多次实验,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研制一款功能完善、能有效解决现场实验困难的实验线支撑工具,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以从自然腐败的樱桃上分离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LD3.0086为指示菌,研究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抑制作用靶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染液(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观察苯乳酸对菌丝顶端生长的破坏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测定苯乳酸作用前后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变化研究苯乳酸对菌丝细胞壁的破坏作用,应用荧光双染色法观察苯乳酸对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12.5 mmol/L的苯乳酸能有效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与对照组(无菌水处理)相比,苯乳酸处理后链格孢霉顶端生长细胞无明显形变,经12.5 mmol/L苯乳酸处理的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基本不变;苯乳酸处理24 h,链格孢霉菌丝细胞壁表面无明显损伤,细胞内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苯乳酸短时间(4 h)处理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仍较为完整,加入苯乳酸较长时间(8 h)后细胞膜发生破裂。综合分析可知,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作用靶位应不是菌丝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是在菌丝体内部,通过破坏菌丝内部细胞器结构或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从而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和繁殖,发挥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