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1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串联补偿电容器(以下简称"串补")间隙在运行过程中频繁出现误触发的现象,提出一种等离子体串补间隙技术。根据间隙击穿电压分散性大的特点,利用等离子技术大幅度提高间隙距离,避免间隙误触发。为了避免电容分压元件参数变化引起分压系数变化导致间隙误触发的现象,取消了电容分压系统。由于从长电缆耦合进来的干扰会导致间隙控制设备损坏、间隙误触发等问题,利用超级电容、激光供能等措施避免长电缆的使用,降低干扰的影响。通过研究新型的间隙结构,利用重力避免了污秽的产生,从而避免污秽对间隙放电电压的影响。所研制的串补间隙经过三次区内故障、两次区外故障考验均能正确动作。  相似文献   
2.
绝缘子污秽闪络严重影响电网安全运行,而绝缘子自然积污影响因素多,难以分析其规律。以某地区500 kV线路绝缘子污秽样本为对象,采用统计方式分析其盐密、灰密、灰盐比、污秽成分等,结果表明所检测样本线路整体处于轻污秽等级,盐密、灰密、灰盐比、积污比的50%中值分别为0.0091 mg/cm2、0.067 mg/cm2、7.3、0.79;绝缘子的污秽成分取决于地域及污染源,最后提出了线路精细化防污措施。  相似文献   
3.
李利军 《通讯世界》2024,(2):118-120
近年来我国超高压、特高压电力工程建设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和民生的影响深远,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探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存在问题重要性和各方责任,通过人机料法环管理、制度制定和落实以及使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等措施,进一步提高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人身、设备的安全,确保守住安全底线,不发生安全事故事件,并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不断深入,“西电东送”作为实现新能源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其经营发展迎来了严峻挑战和重要机遇。为此,首先综合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相关政策和专家观点,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应以新能源为供应主体,以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为前提,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为目标,以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并具体提出发电侧、电网侧和负荷侧的内涵特征。进而从主网架形态和规模、电网规划和投资以及跨省区输电价格机制等多个方面,分析新型电力系统的新特点给“西电东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得出,应逐步建立和发展适应电力系统发展的主网架形态和电网投资优化策略,结合底层技术保障“西电东送”安全稳定运行,并将原有的、仅由终端用户支付的单一制电量输电价调整为双侧付费的两部制输电价,以期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促进我国“双碳”目标的加速实现。  相似文献   
5.
断路器内部的动作计数器能有效监视断路器运行状态,但在运行过程中故障频发.为了提高动作计数器的可靠性,分析一起瞬时带电型动作计数器无法正常动作的原因.介绍了长期带电型和瞬时带电型动作计数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仔细检查二次回路,并测试故障动作计数器的最低动作电压及断路器合闸瞬间其两端电压,发现其无法正常动作的原因是断路器合闸时,施加在动作计数器两端的电压低于其最低动作电压.现有的技术规范中无断路器动作计数器最低动作电压相关要求,对此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
全杰雄 《电工技术》2017,(6):104-105
针对传统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不足,提出了在不对旧直流系统绝缘装置进行更换的情况下进行改进。通过将两段直流母线、大地接入监控系统和故障录波器中,并在监控系统与故障录波器中进行相应设置,实现了直流系统绝缘监测,弥补了传统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0)
本文首先分析了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原因与危害,然后对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与运行维护措施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二次回路易受外部干扰从而导致保护开入回路不正确动作的问题,从工程应用出发,分析二次回路常见故障特征,建立二次回路故障模型,结合计算提取出不同的故障特征量,并结合智能开入插件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提出一种能够监测相应故障特征量的智能开入回路,通过监测相应特征量预警二次回路故障.采用基于数字隔离的ADC采样架构,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9.
10.
频域反射法(frequency domain reflection,FDR)是电力电缆故障定位的有效办法,但尚未应用于控制电缆,且现有FDR法存在频域泄露严重、灵敏度低等问题,导致故障定位误差较大。该文提出了采用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mentary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CEEMD)与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PSD)联合算法,实现了变电站控制电缆精准定位。首先通过CEEMD对首端反射系数谱实部进行分解,然后对模态分量进行加努塔尔-布莱克曼混合卷积窗(nutall-blackman window)处理;最后对加窗后的模态分量进行PSD分析,获得故障电缆的定位曲线。该文搭建了控制电缆模型进行仿真研究,并选取总长为100 m,在50 m存在故障的ZR-KVVP2-22 4×4型控缆进行实验验证。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FDR定位方法相比,该文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抑制频谱泄露,提升故障识别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