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97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44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9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5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含钛高炉渣作为固体废弃物,国内存量巨大,且其中的钛组元难以提取,导致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针对当前含钛高炉渣利用率低、附加值低等问题,基于含钛高炉渣成分特点,通过选择性析晶(CaTiO3优势析出)、碱激发,制备出CaTiO3-多孔地质聚合物的复合材料。试验结果表明,析晶温度1 400 ℃、保温1 h能够促进CaTiO3的优势析出,而剩余氧化物以玻璃相形式存在。制备出的CaTiO3-多孔地质聚合物材料结合了CaTiO3高光催化活性与多孔地质聚合物比表面积大的优点,对亚甲基蓝具有优异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可达60.4 mg/g。在投加量为50 mg,2 h吸附、3 h光降解条件下,对亚甲基蓝去除率可达94.5%,在治理有机污染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冲蚀磨损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运输过程中广泛存在,这种现象会不断削弱管壁使其形成穿孔,最终引起管道的失效泄漏,对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充分认识冲蚀磨损机理和了解冲蚀磨损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模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油气管道冲蚀磨损的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论述,思考当前油气管道冲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可为深入认识和了解冲蚀磨损现象的机理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准确预测CO2埋存过程中井筒温度压力场以及CO2的物性参数变化对安全埋存至关重要。为此,建立了埋存井井筒温度、压力与CO2物性参数的耦合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了实例井井筒温度压力分布以及CO2物性参数随井深的变化规律,并对注入参数对于井筒温度压力分布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井筒内CO2流体的流速、努塞尔特数和对流换热系数随井深的增加而增大,密度、黏度、摩阻系数、导热系数和普朗特数随井深增加而减小,定压比热容在温度压力综合作用下有一定波动;注入温度对井筒压力和井底温度压力影响很小;注入速率增大会使相同井深处温度降低、压力升高,调节注入速率可以在对压力影响较小的同时有效调节井筒温度分布;注入压力的变化对压力梯度几乎无影响,在压力较大时对温度梯度影响较大,通过调节注入压力可以有效调节井筒压力分布。研究结果可为海上CO2埋存井井筒完整性的准确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当电网电压发生深度跌落时,需要风力发电系统不脱网且向电网提供动态无功支撑,采用传统励磁变换器的双馈风电机组往往需要通过外加装置才能实现这一要求.外加装置使系统变得复杂,可靠性和效率降低.针对这一问题,文中分析了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的瓶颈,提出了构建坚强励磁系统的思想,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变结构准Z源的新型双馈风电机组强励变换器.将传统的电容型母线替换为准Z源网络,当电网正常时该变换器运行于可调电压的单电容型母线状态,当电网电压发生深度跌落时,该变换器可以迅速升高直流链电压,从而保证转子侧变换器在故障期间始终可控.搭建了双馈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仿真与实验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强励变换器拓扑具有良好的稳态与动态性能,在电压深度跌落时能够有效控制转子电流,实现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和无功支撑.  相似文献   
5.
《电网技术》2021,45(5):1976-1984
传统的有限集预测功率控制应用在Vienna整流器时,在电网不平衡条件下输入电流将产生大量的三次谐波,严重影响Vienna整流器的正常工作。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网不平衡的三相Vienna整流器双闭环控制策略,内环采用新型有限集预测功率控制(new-finite control set-model predictive direct power control,N-FCS-MPDPC),外环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uto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LADRC)。通过引入重新定义的无功功率,使得在电网不平衡时能够同时有效控制瞬时有功功率二次谐波和瞬时无功功率二次谐波,实现了Vienna整流器在电网不平衡条件下的正常工作。电压外环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还可以克服PI控制存在的电压超调和动态响应慢的问题;同时,其在电网不平衡条件下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较快的跟踪性能。最后,在Simulink中搭建了三相Vienna整流器的仿真模型,对所提控制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方向保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相稳态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一致性关系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方向算法。根据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单相接地故障后三相电流突变量变化特征得出,在接地故障发生后,健全路径三相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一致性关系相同;不接地系统中故障点上游故障路径三相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的一致性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而谐振接地系统中故障点上游故障路径三相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的一致性关系主要取决于消弧线圈失谐度。利用三相稳态电流突变量与零序电流的一致性关系可实现故障方向判断,仿真和现场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李炜  逄格震  孙东  王莉  仉志华 《电工技术》2023,(10):179-182
大力部署新能源发电已成为油田企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供能体系的有效手段.部分油田通过调整内 部电价机制,提升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油田注水环节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可由油田电网与地方电网联合构成双电源 为之供电,同时配置储能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双电源网络的电价差异和进行削峰填谷.针对油田电网与地方电网的电价 机制差异,提出了一种考虑分时电价的注水站储能容量优化方法,基于运行效益最优确定储能容量的配置策略和充放 策略,并以投资回收率和投资回收期两个指标对配置方案进行效益分析.结合某油田注水站电源配置与负荷情况,验 证了适用于该场景的储能配置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徐海亮  王中行  李志  王艳松 《电网技术》2022,46(4):1400-1411
无刷双馈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BDFIG)由于省去了电刷和滑环等结构,降低了故障率和维护成本,在海上风力发电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无刷双馈风机系统与弱电网的交互作用和失稳机理尚未探明,给其实际应用和商业推广带来困难。为解决该问题,基于小信号建模方法,建立了计及电流环和锁相环影响的BDFIG系统输入导纳模型,探明了电网电压扰动在控制系统中的传递规律。特别是,分析了弱电网条件下,运行点(有功和无功电流)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得出BDFIG系统电流指令的给定依据。同时,探明了虚拟电感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虚拟电感控制的参数整定方法,以增强弱电网下系统的稳定性。最后,仿真算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虚拟电感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以水作为润滑介质的织构型非金属推力轴承的润滑性能,为水润滑推力轴承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织构型水润滑推力轴承的流体动压润滑模型,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计算润滑流场与材料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以承载力最高和摩擦力最低为目标,采用响应曲面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对4种非金属材料的织构型推力轴承进行优化.结果 随着轴承材料弹性模量的降低,轴承内最高压力值逐渐降低,最大变形逐渐增加,且最优织构覆盖率值逐渐减小.当织构覆盖率为20%时,轴承材料对最优织构深度值无明显影响;当织构覆盖率增至40%及以上时,随着轴承材料弹性模量的降低,最优织构深度值逐渐增加.在同一轴承材料下,最优织构参数之间相互影响,随着织构覆盖率的增加,最优织构深度值逐渐增大.对于碳化硅陶瓷和尼龙等弹性模量较大的轴承材料,优化后,轴承内流体最高压力明显提升;对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赛龙等弹性模量较小的轴承材料,优化后,高压区面积明显增大.结论 轴承材料对轴承润滑性能及最优织构参数均有明显影响,且最优织构参数间相互影响.经过对织构型水润滑推力轴承的多目标协同优化,轴承润滑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作为铝网壳结构的AA 3xxx铝-锰合金微观组织、局部腐蚀类型及表面防护技术.同时归纳了主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硬质阳极氧化膜+封闭工艺"、"化学转化膜+涂料工艺"和添加缓蚀剂等,并重点评述了"化学转化膜和涂料工艺".其中,六价铬转化膜是应用于铝合金表面最传统也是最成功的化学转化膜,但六价铬剧毒致癌,因而该技术已经被禁止应用于工业产品,具有自修复腐蚀缺陷功能的三价铬转化膜工艺是最具前景的替代工艺.目前,商业化的三价铬转化膜溶液包括汉高Alodine 5900系列、赛德克SurTec 650系列以及法国索科SOCOMORE溶液,而国内相关基础研究起步较晚,性能相匹配的国产化溶液及工艺控制成为未来轻量化装备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此外,着重讨论了化学转化膜溶液组分、工艺参数(温度、时间及后处理工艺)及耐蚀性能等.最后总结和展望了三价铬铬酸盐转化膜现在和未来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