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为了降低在真实飞行器上测试新的控制策略时所存在的设备损坏风险,对四旋翼无人机的控制器和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进行了开发和介绍;首先,分析了四旋翼无人机基本结构和飞行原理,并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其次,设计了对应的常规PID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并进行了Matlab仿真对比和分析;最后,展示了采用先进的基于模型的设计方法和代码自动等技术的半实物仿真实验平台,并详细介绍了其硬件和软件的总体架构和不同模块的配置;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滑模控制器相比于PID控制器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并给出了其在半实物仿真平台上用来研究四旋翼无人机姿态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和验证钢管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承载能力,通过设计理论和实际工作性能对某大桥进行实体检测,并采用静载试验和桥梁动载试验对其进行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动载实验结果为实测第一阶面内(竖向)弯曲振动频率为0.714Hz,大于相应理论计算值0.702Hz。在2车以不同车速跑车时,实测冲击系数最大值为0.103,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4.3.2-5条计算冲击系数μ=0.05;实测冲击系数大于设计规范计算值。钢管混凝土独塔斜拉桥桥梁结构动静力实测值与理论值具有极高的吻合度和安全系数,可为未来桥梁养护、维修提供检测和评估帮助。  相似文献   
3.
公路隧道工程对质量安全有较高的要求,一旦出现病害问题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带来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公路隧道工程结构的检测。但是采用传统的检测技术方法会对公路隧道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而无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则能将检测影响范围明显降低,并保证病害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对无损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可及时发现病害风险,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焚烧飞灰(IFA)在沥青路面中的资源转化,将焚烧飞灰与水泥造粒以及与水泥、硅灰、粉煤灰造粒,研究掺有造粒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以及冻融劈裂试验条件对其水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 表明:焚烧飞灰造粒后,氯离子浸出率分别降低了56.76%、59.12%;冻融劈裂试验条件对焚烧飞灰/水泥颗粒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顺序为抽真空过程>冷冻过程>击实次数,抽真空过程破坏造粒颗粒表面沥青膜,导致可溶氯盐溶出,氯盐溶液在冻融过程中产生的冻胀、盐胀与腐蚀综合作用是导致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受损关键因素;焚烧飞灰与水泥、硅灰、粉煤灰造粒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电力负荷时序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性权系数改进Bagging-DNN 的负荷时序预测框架.首 先,利用历史负荷时序及其温度、湿度等影响因素构建模型训练样本库;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Bootstrap方式得 到若干训练样本子集,训练各DNN预测模型;最后,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计算各DNN 模型预测结果之间的相似 性系数,以自适应方式对DNN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加权作为最终预测输出.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相似性权系数的Bag- ging-DNN相较于传统平均加权方法有助于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在役预应力锚索的预应力状态,基于切向刚度理论,考虑工作状态下预应力锚索外锚头段结构传递效应,建立一种新的锚索预应力测试模型,并采用静载与动载试验进行验证。模型将外锚头段锚具与锚垫板间粗糙接触界面简化为锚固–接触模型,基于Hertz接触理论及GW统计接触模型,将锚索预应力的测量转化为对接触面切向接触刚度的识别,利用测量得到的切向荷载与切向位移,给出确定性的外锚头段切向刚度与锚索预应力值计算公式。静载与动载验证试验表明,得到的切向刚度与预应力试验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41%,使用弹性波为检测媒介得到的切向刚度与预应力试验值与理论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也在10%之内,证实外锚头锚固–接触模型的正确性与切向刚度测力方法的可行性。该测试方法为在役锚索预应力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且无损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李广俊 《四川水泥》2020,(4):52-52,72
随着公路沥青路面的广泛应用,在高温多雨山区越来越多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车辙、水损坏等早期病害。针对重庆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车辙、水损坏现象,提出排水性沥青路面的应用,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原材进行分析并对技术指标进行优化意见,考虑将高粘沥青规范中60℃动力粘度指标提高,排水性沥青路面粗集料最大粒径提高至16mm等。  相似文献   
8.
纳米二氧化硅掺入到水泥基混凝土中,可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该文用不同掺量的纳米二氧化硅等质量替换胶凝材料的方式制备高性能混凝土,通过检测宏观指标(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冻性能)和微观指标(扫描电镜、汞孔隙率法),表征纳米二氧化硅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掺量的纳米二氧化硅等质量替换胶凝材料,能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劈裂抗拉强度,改性后混凝土的抗冻效果良好,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较小,相对动弹性模量损失率减小;当纳米二氧化硅掺量为3%时,与水泥水化反应形成的孔隙填充效应最显著,试样的孔分布为:3%无害孔、81%有害孔、16%多害孔,与基准试验对比,抗压强度增加了4.6%,劈裂抗拉强度增加了8.9%,增强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罗丽 《四川建材》2022,(1):160-161
在工程质控及评价过程中,存在很多个环节,其中工程试验是相当关键的,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工程施工管理.基于工程质量检测,可采用多种手段来获取数据,尤其是试验手段,可为道路桥梁工程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基于此,文章进行了相关探究,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金彪  苏秦  杨青 《江西建材》2023,(2):164-165
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为解决软基加固中存在稳定性与实用性差等问题,文中对市政道路施工项目中软基加固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某道路施工项目为例,将淤泥挤出并逐步推进抛石;使用水泥或粉煤灰对地基进行加固;布置施工夯击点位,实施强夯置换与固结进而实现市政工程中软基加固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软基加固技术在工程中得到了较好应用,提升了市政道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