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3篇
电工技术   24篇
综合类   25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81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20篇
水利工程   666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将我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践与二元水循环理论相结合,提高“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以SWAT模型为基础,通过改进子流域划分方法、添加经济社会模块和人工用水模块,对其人工侧支循环模拟进行了系统的完善,开发了基于SWAT的水量-水质-水效联合调控模型SWAT_WAQER。以广西南流江流域为例,从国民经济用水量、河道径流与水质等方面对模型进行校验,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2030年“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结果表明:该模型性能良好,能够用于不同节水情景下的国民经济用水量、污染物排放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结果分析,可以作为科学制定“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有力支撑工具。  相似文献   
2.
长江重要堤防的防渗问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长江重要堤防主要座落在第四纪冲积平原上,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荆江大堤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巳1600多年。长江中下游堤防多数也有数百年历史,系经历代不断加高培厚、由小垸联成大圩、溃决后再修复逐渐扩大形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基础渗流导致渗透破坏;②堤身隐患多,主要是土质杂乱不均、填筑质量差(压实不匀)、断面杂乱、生物洞穴以及人类活动残迹等;③河岸崩塌。解决的办法主要采用防渗墙截渗。重点介绍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防渗工程中的应用。对其它类似工程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长丰闸加固建设中几个土工问题的处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丰闸为武汉市长江干堤1级堤防中的重要穿堤建筑物,闸首段和涵洞段总长为87m。其加固工程包括老闸部拆除、新闸基坑开挖、基础处理、涵闸建设、交通桥、闸门及启闭机、堤身填筑等分部工程,勘测设计及建设工期十分紧张。长丰闸加固建设中闸基坑开挖的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方法、防渗及填土质量控制等几个土工问题,采取了正当的处理对策。经过两个汛期的运行,从结构变形和闸底板接触应力观测成果看:采用喷粉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是成功的,从填土质量检测成果看,填土质量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程展林  丁红顺 《人民长江》2007,38(7):110-114
堆石料是土石坝的主要筑坝材料,也是土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根据水布垭工程在堆石料方面的试验工作总结,介绍了堆石料剪胀性、蠕变性、试验成果的不确定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建立了相应的蠕变模型,工程实践表明,实验室试样的蠕变过程有可能短于堆石料工程(如堆石坝体)的蠕变过程,堆石料的蠕变表现出与颗粒聚合体的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株树桥水库水下渗漏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光华  罗超文  何迈 《人民长江》2001,32(12):33-34
株树桥水库多年来采用多种方法查渗漏都未能解决问题,后应用水下电视,查明水库渗漏主要是面板破损及面板坍塌形成的集中渗漏,用水下电视确定面板破损和渗漏的具体位置并进行渗漏水流速测定,为设计堵漏施工方案提供了依据。水下渗漏检测工作彩和水下彩色电视系统直接观测方式进行,根据实测结果证实水下电视检测水库渗漏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堤防半封闭式防渗墙防渗机理及设计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季军  张家发  程展林 《人民长江》2001,32(5):42-43,48
半封闭式垂直防渗墙是目前堤防加固工程中较为广泛选用的一种堤基防渗方式,但墙底的防渗依托层(弱透水层)的厚度和渗透性应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起到有效的截渗作用。对此类防渗墙的适用条件、防渗机理以及相关的设计参数(如墙体厚度、贯入深度、布置位置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和简便实用的设计公式,最后介绍一个工程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降水量和径流量长期变化趋势检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TFPW-MK(Mann-Kendall test with trend-free pre-whitening)趋势检验法,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154个气象站降水量和26个主要水文站径流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①流域年降水总量整体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各季节和月份的降水量存在的增加或减少趋势显著,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期间降水量分布存在一定的变异,在流域空间分布上不仅出现了降水显著增加的集中区(洞庭湖和鄱阳湖水系),而且还出现降水显著减少的集中区(四川盆地和汉江上游),在降水的年内时间分布上也存在着趋于集中的态势,表现在夏季降水量增加、而秋季和春季降水量减少.②流域内各主要支流径流量变化趋势与其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径流量增加趋势显著,而秋季长江上游和汉江地区径流量则呈减少趋势,相对而言干流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的膨胀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全长1240余公里,其中,在河南、河北等地有120余公里的渠线经过膨胀土地区。膨胀土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粘性土,它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力学性质随含水量的变化极为复杂,是非饱和土力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近十余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量测技术的发展,非饱和土研究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从国内外非饱和土研究现状出发,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渠坡的稳定分析方法、膨胀土强度取值、渠坡坡比和支护的合理设计以及滑坡预报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沙河南段干渠穿河交叉建筑物共有11座,试验通过1∶50概化河道模型对交叉建筑物的裹头体形进行研究。首先以黄金河工程为对象,对原设计方案的裹头体形进行了试验,确定抛物线形为推荐体形。又对总干渠与其他河道交叉建筑物的裹头体形进行了分类,拟出了各类交叉建筑物裹头设计的一般原则及相关参数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0.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防洪调度和抢险救灾的依据,是基层群众"防、抢、救"等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针对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阐述了编制防御预案的必要性,并从基本情况、组织体系、监测预警、人员转移、抢险救灾和保障措施6个方面总结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要点。结合灾情等级,以村、乡、县三级防御预案启动顺序为基础,探讨了山洪灾害应急处置流程,成果可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和应急处置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