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348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29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71.
提出了一种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配置直流偏磁治理设备的优化方法。通过对变压器直流偏磁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利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建立满意优化计算模型。计算各变电站在直流偏磁影响下运行状态的满意度及其需要进行直流偏磁治理的紧迫程度,采用迭代方法提取需要进行直流偏磁治理的最小变电站点集合。最后利用具体算例说明优化方法的使用效果。优化方法的使用可改善直流偏磁设备配置的合理性,扩大单台直流电流抑制设备的直流偏磁治理面积,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直流偏磁治理的设备投入。  相似文献   
372.
《高压电器》2017,(1):45-50
为实现高压开关柜的安全可靠运行,针对某开关柜内部局部放电的案例,采用暂态地电压(TEV)检测技术、超声波(AE)检测技术及特高频(UHF)检测技术对开关柜进行检测并发现存在局放信号;利用平分面法从横向、纵向及深度三维空间对局放源的位置进行了定位;依据相关的检测数据、讨论分析了局放的幅值、类型及原因,经处理后局放信号消失。研究表明:多种检测技术和超高频法定位技术对开关柜内部局部放电故障的检测和准确定位提供了现场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373.
374.
采用中性盐雾加速实验法结合电化学测量方法模拟研究了Zn镀层和55%Al-Zn合金镀层在不同服役阶段的腐蚀行为,同时采用XRD分析了镀层的腐蚀产物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两种镀层在盐雾实验过程中的腐蚀速率有着不同的变化趋势,与Zn镀层相比,55%Al-Zn合金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这与镀层本身的组成结构有关,同时也与镀层表面不同阶段腐蚀产物的组成和结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375.
文中对中压固态切换开关(SSTS)进行了设计。利用兼具实时性和可靠性的dq变换法进行电压暂降检测,将滤除交流分量后的dq轴有效值与电压暂降阈值进行比较来产生切换指令。分析了过零切换和强迫切换策略的特点,采用根据主电源馈线电流方向与主备电源电压差方向控制备用晶闸管的触发,从而快速地将敏感负载切换至备用电源的方法。利用PSCAD建立了10 k V固态切换开关的仿真模型,对dq电压检测法的快速性和可靠性以及强迫切换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76.
油色谱分析是判断变压器内部故障的有效方法,但传统油色谱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有待提高。提出了一种基于气体组分比组合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新方法,将氢气、甲烷、乙炔、乙烯和乙烷等5种气体组成10组气体比值,从中选择了6组气体比值作为故障识别的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将这6组气体比值组成15组气体比值组合,从中选择3组最有效的气体组分比组合作为故障分辨的特征参数,并划分了故障判别区域。通过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高于Doernenburg、Rogers、IEC等传统油色谱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77.
针对山西配电网2015年10 k V线路故障跳闸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10 k V线路故障跳闸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提升10 k V线路供电可靠性的策略,对于全面掌握10 k V线路的故障特征和规律、提升10 k V线路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配电网运行管理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78.
介绍了山阴昱光电厂海勒式间接空冷系统的控制逻辑以及系统和设备的保护逻辑。分析和总结了在调试和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极大地减轻了运行人员的操作,同时也保护了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379.
回收汽轮机乏汽余热用于供热,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以某330 MW直接空冷机组为例,建立了回收乏汽余热的高背压供热机组热力性能计算模型,对比了高背压供热方式和传统供热方式的性能,分析了主要因素对供热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供热方式相比,高背压供热方式可以节省大量的高品质抽汽,可使汽轮机的发电功率增加21.8 MW,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22.9 g/k W·h。随着热网返回水温的升高,高背压供热机组的发电功率逐渐降低,发电标准煤耗率逐渐升高,高背压供热方式更适合热网返回水温度较低的供热系统。热网水量增加,使高背压供热机组的发电功率减少,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高背压供热方式更适合于热网水量大、供热量大的供热系统。  相似文献   
380.
高浓度Cu(Ⅱ)的摄入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因此去除环境中过量的Cu(Ⅱ)具有重要意义。以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纳米氧化铟为改性材料,合成了氧化铟-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N2吸附-脱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将其作为吸附材料,结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研究了其对Cu(Ⅱ)的吸附性能。优化了溶液pH值和吸附时间对吸附率的影响,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Cu(Ⅱ)的吸附动力学、等温线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当pH值为6.0时,吸附时间为90 min,Cu(Ⅱ)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模型,实验饱和吸附量为45.83 mg/g;通过对热力学方程进行计算,证明了该吸附材料对Cu(Ⅱ)的吸附是自发吸热过程;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再生能力,吸附解吸循环3次后,解吸效率仍保持在86%以上,表明该材料可以重复利用。由此可知,氧化铟-聚丙烯酰胺复合材料在去除重金属方面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