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46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55篇
化学工业   31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319篇
矿业工程   69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64篇
石油天然气   170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篇
冶金工业   6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通过分析夯扩载体CFG桩扩大头的形成机理,得出了夯扩载体CFG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经验公式,并且采用数值模拟正确地反映了夯扩载体CFG桩的承载力性状.需要指出,在数值模拟时,可通过分段线形插值的办法来确定挤密区各个土层的材料参数,结果证明此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真实情况.通过公式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对比分析,揭示了夯扩载体CFG桩承载力性状的基本规律,为夯扩载体CFG桩设计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2.
办公建筑低压配电系统谐波治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毅威 《建筑电气》2009,28(11):11-14
办公建筑具有大量小功率的单相非线性负荷,谐波污染严重,并以3次谐波为主。其低压配电系统应根据谐波源特点采取治理和防范措施。通过分析某办公建筑配电系统谐波实测结果.介绍了某新建办公建筑的谐波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93.
超热电子能谱分布各向异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100 TW超短脉冲钛宝石激光装置上飞秒激光-固体靶相互作用中超热电子的能谱测量,获得了各向异性分布的超热电子能谱.靶前激光反射方向超热电子能谱和靶前法线方向超热电子能谱类似,呈单温类Maxwell分布;而靶后激光传播方向超热电子能谱出现高能尾部;靶前法线方向超热电子的产额比靶后激光传播方向和靶前激光反射方向要高得多.对以上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4.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具有年代老、埋深大、成岩作用强烈的特征,原生孔隙几乎被破坏殆尽,有效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储层优劣的关键因素。根据岩芯描述、薄片鉴定、FMI成像测井、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研究手段,开展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简称“塔北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的裂缝充填特征及有效性分析。塔北地区整体裂缝发育,天山南地区与塔河地区裂缝在产状、线密度、形态以及充填特征上存在差异。天山南地区裂缝线密度与有效性均低于塔河地区,充填矿物主要为自形白云石与石英,其次为方解石、石膏与黄铁矿。充填白云石分为3期,对应的温度区间分别为70 ℃~90 ℃、90 ℃~110 ℃及110 ℃以上,均为地层内的成岩流体成因;充填石英分两期,第一期为黏土矿物转化蚀变形成,第二期可能为热液成因。塔河地区裂缝线密度高,有效性较好,溶蚀作用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地区,其充填物以热液矿物组合形式出现,主要为方解石,其次为石膏、鞍状白云石、黏土矿物、沥青等,重晶石以交代白云石的形式出现。充填方解石分为4期,对应的温度区间分别为70 ℃~100 ℃、100 ℃~130 ℃、130 ℃~180 ℃及180 ℃以上,前3期充填为不同埋深时期地层内成岩流体成因,最后一期充填为自下部运移而来的高温热液流体成因。  相似文献   
95.
晚奥陶—早志留世转折期是一个重要的地质历史时期,在这一相对短暂时间内(440~453 Ma),全球板块构造形态、古气候条件、古海洋环境、生物群类型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扬子地区在这一全球大背景之下沉积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两套富有机质泥页岩,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层位。有机质丰度决定着页岩生烃能力的强弱,同时还影响着储层吸附能力及储集空间的大小,是储层含气性的决定因素。有机质富集所涉及的因素较多,过程复杂,古海洋初级生产力、古氧相及沉积速率、成岩降解等对其都有影响,其中古生产力决定有机质数量,古氧相是有机质保存的决定性条件,这两者是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影响因素。然而五峰组—龙马溪组纵向上有机质丰度差异较大,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因此,为厘清五峰组—龙马溪组垂向沉积环境演化及有机质丰度差异原因,对四川盆地南缘叙永地区田林剖面上奥陶统临湘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地层剖面进行实测及连续采样,并开展了岩石矿物学及详细沉积地球化学(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田林剖面五峰组—龙马溪组Al/(Al+Fe+Mn)值、Ce异常、Eu异常指示非陆源硅主要为生物成因,SiO2、Sixs与CaO、TiO2含量的强负相关性表明硅质含量受陆源输入量及古水深控制; Mo/TOC值与Mo/U值指示五峰组沉积初期具有强滞留环境,而有机质富集层段主要在半滞留环境下沉积形成; 斑脱岩密集层段较高古生产力表明火山活动对古生产力有提升作用; 总有机碳与古氧相代替系数的高相关性表明有机质富集整体主要受古氧相控制; 而古生产力代替系数整体与总有机碳相关性不高是由于生境类型的差异及陆源输入量与古生产力、古氧相的利弊关系导致对古生产力有利的沉积环境往往对应较差的还原条件。综合分析认为,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沉积阶段有机质富集模式不同。非灭绝期为低陆源输入量的深水环境产生的良好缺氧条件; 第一幕灭绝期(五峰组沉积末期),成烃母质生物勃发、强“海洋雪”作用以及高成烃母质生物沉降速率致使有机质十分富集; 第二幕灭绝期(龙马溪组沉积初期),高成烃母质生物沉降速率加之大量有机质在水底分解消耗氧化剂的同时,分层水体阻碍O2补给造就的水底长期极度缺氧环境,致使该时期有机质极为富集。  相似文献   
96.
The Permian Chert Ev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ing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entire Permian; however, the origin of widespread chert formation is debated. We report new geochemical data from deep-marine siliceous rocks of the upper Permian Da-long Formation, Lower Yangtze region, southeastern China. Their geochem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thin-bedded siliceous rocks have a clear biologic origin, with rare to no evidence of hydrothermal influence. The values of Al/(Al + Fe + Mn) and Eu/Eu* are 0.60–0.84 (mean = 0.72) and 0.45–1.08 (mean = 0.77), respectively, and Mn/Ti ratios are relatively low (mean = 0.72). The correlations of LaN/ CeN, LaN/ YbN, and Fe2O3/ TiO2 with Al2O3/(Al2O3 + Fe2O3), along with the Ce anomaly, indicate that the Da-long siliceous rocks were deposited at a transitional zone between a continental margin and the open ocean; i.e., relatively close to terrestrial sediment input and far from hydrothermal activity. The accumulation of chert is related to its unique paleogeographic location in an equatorial setting with many submarine paleo-highlands. Intense upwelling and frequent local volcanism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iliceous rocks in the studied area. Ocean acidification triggered by large-scale volcanism (Large Igneous Province) during the late Permian led to extensive silica precipitation and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97.
利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羌塘盆地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巴贡组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孔隙演化过程。巴贡组砂岩总体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物性极为致密。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胶结物组分主要为硅质、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溶蚀组分为长石。根据多方面综合分析,巴贡组地层在靠近隆起带的浅埋区处于中成岩B期,坳陷内部的深埋区处于晚成岩阶段。在考虑岩石表观体积变化和压实分段的前提下,进行了不同成岩相的孔隙演化定量计算。压实作用是储层孔隙度减小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绿泥石衬里的形成对储层有利。   相似文献   
98.
刘韵  马丽梅  罗锋  卢娟  廖开贵  邓莉 《石化技术》2020,(2):117-117,120
在对气藏的地质特征、开发历程以及生产规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评估方法、递减率及初始产量等参数的取值,可合理评价气藏的SEC储量,为气藏储量评估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99.
MXene是一类新型的过渡金属碳/氮化物二维层状材料,通过选择性刻蚀掉MAX相中的A原子层制备而成。由于MXene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和优异的理化性质,可用于高性能膜分离材料的构筑,并逐渐在废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MXene在实际水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小的局限性。如MXene膜在水溶液中易发生溶胀现象,膜抗污染能力弱,分离机制也尚未有统一定论。本文归纳了近年来MXene纳米片、二维MXene膜材料的制备方法,例举了MXene膜的改性路径及其在水处理应用领域的最新报道,提出了MXene膜对水中污染物的分离机制,并对其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为基于MXene高性能膜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异形柱结构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如计算方法、扭转效应控制、构造措施等进行了分析,供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