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59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7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5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232.
233.
介绍了先进高强钢的种类以及缺陷的特殊性,分析了其生产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表面黑点和边裂两类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控制措施。认为黑点缺陷是热轧氧化铁皮酸洗不净造成的;而连退带钢边裂缺陷遗传自酸轧边裂。热轧氧化铁皮黑点缺陷可以通过加大破鳞机延伸率并优化酸洗工艺参数进行控制;边裂缺陷可通过在ODS订单设计系统中建立双切边路径,有效阻断边裂缺陷的遗传性,消除断带事故,确保先进高强钢边部质量。  相似文献   
234.
冷轧带钢经罩式炉退火后消除了因冷轧变形产生的硬化和内应力,使带钢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光亮的表面。但是冷轧钢带粘结是经过罩式退火炉后钢带一种常见的表面质量缺陷。本文结合冷轧薄板厂生产实际情况,对通过罩式退火炉退火后钢带产生的粘结缺陷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35.
唐钢热轧部1700线拥有两座加热炉,两炉均使用高炉煤气,为减小高炉休风对加热炉生产的影响,决定对其2#炉进行混合煤气改造,混合煤气为转焦混合煤气。目前,中高热值煤气在双蓄热板坯加热炉上应用尚无先例,介绍了中等热值煤气在双蓄热板坯加热炉上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对同类加热炉使用中热值燃料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6.
研究了不同初始组织对两相区退火过程中奥氏体化热力学的影响;对比了初始组织分别为马氏体和铁素体+珠光体两种组织的22Mn B5冷硬板,经相同温度区间不同均热温度的膨胀曲线、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初始组织为马氏体比初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达到相同体积分数的奥氏体组织,所需的均热温度更低,800℃均热温度时奥氏体化率达到90%,820℃均热温度时抗拉强度大于1 400 M Pa;初始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时,820℃均热温度时奥氏体化率达到90%,840℃均热温度时抗拉强度大于1 400 MPa。随均热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初始组织对奥化体化热力学的影响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37.
较高的[N]含量会更容易析出氮化物,使得钢材的时效和蓝脆问题更加突出。本文基于钢液增氮热力学和动力学,从增氮机理入手,分析了ER50-6焊丝钢生产过程中氮含量增加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降氮方案。通过炼钢全程吹氩工艺降低氧含量,LF精炼流程采用微正压环境降低氮含量,连铸过程保证长水口密封性等措施,ER50-6焊丝钢含氮量由0. 007%降至0. 004%,符合产品最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38.
结合表面检测和实验室检验,对酸洗板表面"白斑"缺陷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热轧生产实际给出了相应的工艺控制策略,对高质量表面要求的酸洗产品生产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9.
采用低C、高Mn以及Nb、Ti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通过铁水预处理→120 t顶底复吹转炉初炼→120 t LF炉精炼→板坯连铸→3 500 mm轧机轧制的工艺路线,成功开发高强度船板钢EH36,实物质量水平满足GB 712标准和中国船级社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和抗层状撕裂性能。  相似文献   
240.
针对微合金化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Q390B的性能特点,设计了4种控轧控冷方案,研究了第二相析出的时机和形态,以及对钢板表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R+ACC轧制工艺,二次开轧温度≤860℃,终轧温度780~830℃,终冷温度610~650℃,并开启后段强冷模式,生产的板材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同时认为P、S、O等杂质元素的富集及其夹杂物是造成钢板表面裂纹的首要原因,通过控制出钢温度、保护浇注等措施,钢板表面裂纹率由0.31%降至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