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87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阿巴和加麻扎建筑是我国历史传说中的"香妃墓",是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和主要载体,已历经多次维修。由于环境侵蚀,该建筑上装饰性釉面砖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本文对阿巴和加麻扎釉面砖的病害及形貌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丝绸之路新疆段麻扎建筑的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调研了解阿巴和加麻扎建筑现存釉面砖的病害状况,采用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对釉面砖样品进行表面和断面观察。结果总结归纳了阿巴和加麻扎建筑釉面砖的病害类型,并观察到不同釉面砖样品表面和断面形貌的区别,推断出釉面砖样品不同时期的烧造工艺。结论样品中3块蓝色釉面砖属于20世纪80年代后开发的二次低温快速烧成技术,而另外2块蓝色釉面砖和绿色釉面砖则采用20世纪90年代后开发的一次低温快速烧成技术。  相似文献   
62.
吴煦档案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清代中、后期非常珍贵的文献档案。本课题首次对吴煦档案中发现的一张水印纸的制作工艺和来源等相关历史背景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根据实物和文献研究,认为这张水印纸的主要原料是麻,纸张较厚,表面光滑,有帘纹,为机制纸。纸张有非常清晰的水印,内容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生产厂家名字(T.H.Saunders)和生产时间(1860年)、商标;由此推断这张纸由英国T.H.Saunders造纸厂于1860年所生产。结合纸张上的字迹分析表明,纸张应在1860─1862年之间进入中国。本课题对该张水印纸的研究是国内首次对于清代已发现的水印纸的分析与研究,为水印纸的起源和加工情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63.
李沁园 《建筑师》2021,(3):68-78
本文以日本长崎、京都的4座黄檗宗寺庙中的7座单体建筑为代表实例,从其实例特点出发,分析其祖型源流,指出其中五座建筑的梁架形制与中国明清时期东南沿海地区佛寺建筑梁架有较深的渊源,同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自身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64.
宁小卓 《中外建筑》2014,(10):44-48
古施州城楼城墙遗址是我国现存不多的宋至清时期山城防御工事之物质见证与优秀代表,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然而,800年的悠久历史与时代变迁,不可避免地使这一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了岁月沧桑和衰败残破的面貌并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如何能协调好文物保护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多方利益关系,既能有效保护这一遗址,又能充分展示其魅力,发挥其社会价值,构成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基于现有资料与实地勘察,首先对该遗址的特色与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价,其次对其本体、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评估,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与整治建议,希望能为古施州城楼城墙遗址的有效保护提供一些思路,为保证其永续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5.
石质文物表面裂隙深度的快速、准确测量是制定相应保护措施的前提。本文提出了应用超声波法测试石质文物表面裂隙深度的方法。首先,论文介绍了超声波测试的相关原理;然后,利用超声波仪在室内对新鲜岩块进行了测试以论证该方法的可靠性;最后,利用超声波技术对承德避暑山庄永佑寺后续碑和普陀宗乘之庙某石狮子表面的裂隙深度进行了现场测量。测试结果表明,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该方法可以用于石质文物表面裂隙深度的测量。  相似文献   
66.
陈曦  胡春 《长江建设》2012,(9):189-191
大遗址即大型的古代文化遗址,是遗存本体和与其相关联的环境载体共同构成的综合体。我国"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大遗址重点保护项目数量由"十一五"的100处增至150处,形成"六片、四线、一圈"的新格局。这150处大遗址遗存丰富、历史信息含量大,但也因其土地资源属性及与周边资源环境的关联,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和区域性。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问题入手,对150处重要大遗址的遗址本体和所在地环境信息建立了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67.
面对多样化的考古遗址,文物保护界、建筑规划界的工作人员关于遗址展示的理论与实践却明显准备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吉野里国家历史公园遗址展示的介绍,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日本在遗址保护、修复、展示、建设、管理等方面新的理念和技求,从而突破目前的发展瓶颈,更充分发挥遗址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68.
紫禁城的景福宫与颐和园的景福阁是分别营建于乾隆时期与光绪时期的两座皇家建筑,两者寓意相近、形制相似。本文试图从历史渊源、平面格局、剖面结构、装饰细节等角度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探究“景福”寓意如何延续,辨析建筑细部的异同,并试图讨论其背后皇权、政治与经济等因素对建筑的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69.
温玉清 《建筑创作》2009,(2):162-168
1950年7月21日成立的雁北文物勘查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的规模较大的关于历史文化遗产实地调查研究的工作团体,该团1951年3月发表的《雁北勘察团报告》则是建国以来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关于区域性文化遗产保护的调查报告.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简要回顾了雁北文物勘查团的历史概况,对其成立背景.人员组成.考察内容.调查报告等方面进行概略的述评。藉此为契机,或可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史研究,以及当下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0.
正中国古代书院起于唐而盛于宋,在中国古代教育史和学术史上均具有较大影响。公元八世纪,唐代宫廷虽有丽正书院和集贤书院,但属于修书的场所;五代时,讲学性质的书院则已出现,但书院的发展主要还在宋代。当时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书院、河南商丘睢阳书院、河南登封篙山书院,号称"天下四大书院"。明末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假借圣旨,废天下书院,讲学之风一俱息之。而至清代,书院更盛。天下各省、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