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86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汶川一栋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楼进行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并对其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及反应谱分析.通过结构动力特性的分析,得出此类平面对称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住宅楼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特点及薄弱层,为今后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以及维修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金属是人类发现并利用的重要材料之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铜石并用到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金属材料的使用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标志。我国古代金属材料的发现与使用,冶炼与制造技术的传承发展与世界各文明的一般规律不尽相同。随着近几年来考古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科学化程度越来越高,金属文物的科学认知在不断进步,我国古代金属材料使用与技术发展的历史也在不断改写与完善。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对金东藏纸的制作工艺及相关情况的调查发现,其主要以瑞香科树皮为原料,并采用传统手工方式和浇纸技术造纸.与历史上的金东藏纸相比,制作流程略有简化和改变,但基本保留了传统手工造纸工艺.与尼木藏纸生产工艺相比,金东藏纸因原料本身特点和制作工艺的改进,纸张质量代表了藏纸的最高水平.通过技术分析和工艺比较,发现金东藏纸制...  相似文献   
8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西藏白居寺保护中的应用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本世纪初开始应用于文物保护测绘的一种高速度和高精度的测量技术。我们于2008年将其全面应用到西藏白居寺维修测绘中,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但是,若结合目前我国文物保护测绘行业  相似文献   
85.
披檐在中国非官式传统建筑中被使用得较为广泛,特别是广大南方多雨地区,但对其专项研究尚少。笔者在对福建贯木拱廊桥的调研中发现,带披檐的廊屋有 20 余座,占现有 74 座福建贯木拱廊桥总量的 1/4 强。虽然其做法通常简易,却能很好地满足遮挡风雨的需要。根据其构造不同,可以初步归纳为独立框架型和依附搭构型,前者又可分为“三角形”框架和“直角梯形”框架两种,后者亦可总结为无承椽构件式、有承椽构件式、有构件搭交式三类。通过对其构造进行的具体阐释和分析,希望对传统建筑屋顶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6.
宁小卓 《华中建筑》2015,(3):166-171
莆田元妙观是我国南方地区城市中心地段仅存不多的古建筑群之一,其中的三清殿更是我国南方地区宋代木构建筑的典型代表与珍贵实物遗存,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与社会价值。如何在严峻生存挑战的环境中,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这一古建筑群瑰宝是该文探索的核心问题。首先结合史料对元妙观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梳理,对其综合价值作出了全面评估;再结合现场勘察,翔实剖析了该组遗存本体及其环境的现存问题与破坏原因;最后以价值评估与现状评估为依据,提出对其进行良好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7.
采用在含模拟土壤介质(0.010 4 mol/L Na2SO4+0.028 2 mol/LNaCl+0.016 4 mol/L NaHCO3)的土壤中埋藏铸造青铜试样的方法研究高锡青铜的土壤腐蚀规律: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腐蚀前后青铜的结构变化,扫描电镜(SEM)并结合能谱(EDS)对微区成分进行分析;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检测埋藏试样周围土壤中元素含量,同时用残留因子fCu/Sn和fCu/Pb定量分析腐蚀产物中Cu、Sn和Pb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在该环境下高锡青铜腐蚀首先从α相与δ相界面开始,且α相先于δ相发生腐蚀,留下未腐蚀的岛屿状δ相;高锡青铜腐蚀过程中Cu优先向周围土壤中迁移,最终形成的含O、C腐蚀产物中富含Sn和Pb.  相似文献   
88.
2004年8月至12月,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中国一意大利合作洛阳山陕会馆部分古建筑保护项目中,古建筑彩画保护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时间紧、任务重、管理繁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经过试验、研究采取了较为优化的保护措施,是中西方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方法的融合,是对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彩画保护的有益探索。为了更好地研究古建筑保护技术,探求其保护过程中的利弊得失,笔者作为该保护项目的参加者,多年来定期到现场进行回访,跟踪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9.
刘宇星  李晓岑  王珊 《中国造纸》2022,41(4):126-132
本文综述了藏纸原料、制作工艺和藏纸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表明,藏纸原料种类丰富但缺乏深入认识、藏纸的病害研究不充足、藏纸检测和文献修复记录亦有待完善。在此基础上,对藏纸的原料种类、保存环境和修复等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展望,希望为藏纸研究工作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90.
中国古代建筑中两种传统硅酸盐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酸盐材料是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本文对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的两种硅酸盐材料料礓石和阿嘎土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料礓石和阿嘎土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料礓石和阿嘎土经700~1400℃焙烧后,具有"气硬"和"水硬"双重特性,并且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气硬组分先增加后降低,而水硬组分呈不断增加的规律性变化.研究表明:烧料礓石和烧阿嘎土的化学组成及化学特性具有类似欧洲"水硬石灰"的性质,改性的料礓石和阿嘎土可用于修复加固石质、土质及砖、陶质类等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