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67篇
化学工业   32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8篇
矿业工程   38篇
能源动力   13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1242篇
无线电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1篇
冶金工业   15篇
自动化技术   6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76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黄骅坳陷北塘凹陷新生代沉降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黄骅坳陷北塘凹陷区域构造特征的解释的基础上,分析了盆地的沉降史.研究表明,北塘凹陷沉降曲线的基本型式为5段式;其中沙河街组三段(Es3)、沙河街组一段(Es2)、东营组(Ed)为曲线下降段,代表盆地的数次幅度不等的沉降,具有"幕武"渐进的沉降特点;沙河街组二段(Es2)为曲线上升段,反映该凹陷的抬升和遭受剥蚀.通过对各洼陷沉降史的对比分析表明,北塘凹陷地区新生代沉降作用具有明显的自西向东迁移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2.
油水层识别因素探讨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储层物性、电性特征出发,利用岩层的各种物理特性,结合测井资料.在前人解释的基础上,更细化、黑深刻、从更多影响因素方面对储层进行综合分析和认识,提出了一套油水层识别的理论方法,并在油田开发生产实践中得到证实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石相分析,综合电性特征及砂体的空间分布,对桩西油田桩89井区沙二段沉积微相特征及其空间展布进行了分析,查明了沉积微相类型与含油性的关系。认为桩89井区沙二段地层为一套湖泊沉积体系,包括滨湖砂坝、湖坪、生物滩、浅湖砂坝、浅湖泥等微相,其中滨湖砂坝与生物滩微相的储集层含油性最好。  相似文献   
14.
文13西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藏生产动态、新钻调整井水淹层解释及油井产液剖面、注水井吸水剖面等动态监测资料分析为依据,在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针对不同的剩余油类型采取相应的挖潜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AVO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AVO从早先所认识到的一种现象已发展成一种完善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油气勘探领域。详细叙述了AVO的理论基础,并由此导出对Zoeprritz方程的简化程序和相应的异常属性提取方法,分析了相关属性的地质意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AVO在岩性预测、油气检测和裂缝检测方面的应用方法和实例。最后,对基于AVO技术过程所带来的资料品质改进,应用过程所存在的观点、重点环节和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陆交互地区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多级次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通过对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珠海组海陆交互相三角洲沉积体系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在珠海组中识别出短期、中期和长期3个级别的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等时对比法则对各级旋回进行对比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归纳了珠海组沉积时期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沉积体系演化规律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大港滩海关家堡地区利用三维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结合,实现了地震解释剖面上层位准确标定,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构造精细解释。对工区内断裂组合形式、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隐蔽小断层、低幅度构造采用多种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完成了工区内70km2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工作,7个主要目的层位的高精度深度构造图,发现多个新的有利圈闭,为下步井位部署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成藏要素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是该盆地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朝鲜已在盆地东部发现油气,而我国至今尚未获得实质性突破。勘探资料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发育3套烃源岩,上侏罗统为主要烃源岩,其次是古近系和下白垩统。存在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含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为主要储层,下白垩统和古近系泥岩为区域盖层,关键时刻为始新世末。分析认为东部坳陷最有希望的油气勘探层系在下白垩统,其次为古近系和上侏罗统。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低效气藏的储量所占比例很大,故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形成适合于不同层面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期达到指导勘探开发生产的目的。为此,将低效气藏剖析为四个层面(气藏开发特征层面、现有地质特征层面、历史地质成因层面、预测及改造层面),并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第一层次是直接由生产来认识,第二层次通过分析、化验、监测来了解,第三层次通过地质过程和地质历史回溯来表述,第四层次依据现有地质理论,通过地质过程叠合,最终达到预测、改造、有效动用低效气藏的目的。研究结果认为,可以依据不同层次特征对低效气藏进行分类评价:第一层次从经济效益出发,依据投入产出比进行分类;第二层次着眼气藏现今地质特征,表征其地质特征,而储层分布、渗透性则为分类的主要依据;第三层次从气藏形成地质过程着手,分析低效气藏形成过程,沉积和成岩作用作为分类的关键因素;第四层次基于气藏地质特征,预测开发动态,改造气藏特征,促使气藏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20.
靖边气田上古生界储集层孔隙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靖边气田的上古生界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识别了储集层储集空间类型、组合形式以及孔径分布特征,分析了渗流通道的分布类型、主力孔喉分布范围,并应用多元判别方法优选出孔隙结构分类评价参数,对储集层进行了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