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48篇
机械仪表   5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1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以模内装饰技术(IMD)测试平板为研究对象,利用仿真和实验方法分析薄膜滞热的影响因素及薄膜滞热对成型工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薄膜滞热使动模侧模具温度场变化滞后于定模侧温度场,且在实验条件下达到8.6 ℃的最大温度差;薄膜滞热随着模具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熔体温度和薄膜厚度增加而升高;薄膜影响熔体的充模与冷却,造成产品冷却不均的现象;薄膜滞热导致产品翘曲变形增加。  相似文献   
3.
选取某燃料电池汽车为研究对象,搭建 GT-COOL 和 STAR-CCM+ 联合仿真平台。使用一维和 三维模型联合计算 100, 120, 150 km/h 工况下使用体积分数为 50% 的乙二醇溶液作为冷却介质时发动机舱内 的温度特性,并找到主要热害位置,且通过安装导流板的方式来提高主散热器和左右散热器的进气量。计算 结果表明,安装导流板有效提高了进气流量,降低了主散热器和左右散热器出口冷却介质的温度,达到了提 升散热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微粒捕集器是柴油机排放后处理系统的核心装置。在考虑DPF的情况下,对柴油机排气系统的悬挂位置进行优化布置能很好地控制系统与车身间的振动能量传递。对考虑DPF的柴油排气系统进行有限元建模和模态分析,基于平均驱动自由度位移法,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优化选取悬挂位置。对柴油机排气系统进行静力学、约束模态、随机振动分析和随机疲劳计算,结果表明,所优化选取的悬挂位置合理,反作用力分布均匀,能避免共振,同时整个系统的疲劳总体损伤小于1,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5.
蔡永华  魏帆  吴迪  孙靖茗 《电池》2021,51(5):435-439
建立强化传质流道三维模型及直流道单流道三维模型,研究堵块高度和阴极过量系数共同作用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传质性能,提出可预测电池性能影响因素的无量纲数K.K<30时,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主要是缺乏反应气体;K>40时,影响电池性能的因素是:流道结构对反应气体的容纳量有限,过大的压降所造成的泵送功率的提升幅度大于电池功率.增设堵块的结构能够使PEMFC在大过量系数下发挥更好的传质强化效果,以94%高度堵块为例,相较于直流道,氧气摩尔浓度在高、低电流密度下的提升幅度分别为38%和20%.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a_2NiO_(4+δ)粉末,并对粉末的非化学计量氧系数、电导率、氧表面交换性能、电化学性能以及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La_2NiO_(4+δ)粉末均形成了单相Ruddlesden-Popper结构并且非化学计量氧系数高达0.16。600~750℃区间内La_2NiO_(4+δ)的电导率达到了90S/cm左右,略低于氧电极材料对电导率的要求—100S/cm以上。同时,相较于传统的氧电极材料-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LSCF),La_2NiO_(4+δ)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活性,这主要归因于更好的氧表面交换性能。此外,La_2NiO_(4+δ)既可以在SOFC模式下工作,也可以在SOEC模式下工作。当工作在SOFC模式下时,48h内电极性能保持稳定;但工作在SOEC模式下时,电极性能在初始阶段发生剧烈衰减,随后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逻辑的高速公路微观换道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高速公路微观换道行为的决策过程,提高高速公路换道模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任意换道行为分为向左侧换道行为和向右侧换道行为,引入驾驶员性格影响因子和车辆类型参数,基于模糊逻辑推理构建任意性换道行为模型;同时,为增强换道行为的动态效果,构建高速公路自由状态下车速控制模型和跟车行为模型.仿真结果显示该任意性换道模型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表明向左侧换道行为模型和向右侧换道行为模型能准确反映高速公路微观换道行为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8.
V5型转向节为"孔—盘—(耳—)臂"结构,是用于汽车转向驱动桥的汽车底盘类零件中重要的保安件,生产过程中容易在臂部产生裂纹,造成经济损失。对典型V5型转向节臂部裂纹件进行宏观形貌观察、化学成分检测和低倍酸腐蚀处理;同时建立模锻成形过程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变形量较大的预锻成形过程中工件温度、金属流向、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过程。得出转向节开裂原因为:淬火过程中温降速率过大、成形过程中拉压应力共同作用。通过将原淬火工序中使用的淬火介质水+PAG(水基淬火剂TWZ)更换为淬火油的改进措施,降低了淬火工序的锻件温降速率,有效的控制典型V5型转向节生产过程中臂部裂纹的锻件数量。  相似文献   
9.
以GCr15轴承套圈为研究对象,引入冷热复合处理工艺,将一次冷处理+一次低温回火作为一个冷热循环,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了冷热循环前的组织状态、冷处理温度及冷热循环次数对GCr15轴承钢微观组织形态、碳化物性质、材料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淬火后直接进行冷热复合处理,低的冷处理温度和增加循环次数能有效增加组织及碳化物的均匀性,提高宏观硬度和组织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在钢铝压印连接界面之间加入胶粘剂,能有效提高接头性能,但接头的力学行为与失效机理非常复杂.以双相高强钢板DP590和铝合金板6061-T6为连接材料,对钢铝压-胶复合连接接头的力学行为和失效机理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GTN(Gurson tvergaard needleman)模型+内聚力(Cohesive zone)模型的混合失效模型,模拟了压-胶复合连接接头的成形和失效行为.通过压印连接、胶接以及压-胶复合连接接头的搭接剪切试验,对比分析了以上3种接头的失效模式和力学行为.结合压-胶复合连接接头的胶粘剂分布规律和胶层失效过程,揭示了压-胶复合连接接头的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