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40篇
化学工业   67篇
金属工艺   11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5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聚乙烯醇(PVA)浆料在经纱上浆中应用广泛,但化学结构稳定,退浆产生大量难降解的废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文中以成本低廉、来源广泛富含角蛋白的废弃毛羽为原料,研发了一种蛋白基环保纺织浆料,以解决退浆废水难降解的瓶颈问题。采用溶胀还原提取法进行了角蛋白提取研究,系统考察了溶胀还原体系对再生角蛋白弱损解构提取机理,优化了再生角蛋白的提取工艺。并研究了增塑改性对角蛋白浆料性能的提升。结果表明,以8 mol/L的尿素为溶胀剂,10.0%的半胱氨酸为还原剂,体系pH值为9.0,85℃下提取7 h,所得角蛋白分子量较大,产率约70.0%;三乙醇胺为增塑剂,用量为10.0%,所得角蛋白浆料性能较佳;角蛋白浆料上浆织物的退浆效果较好,生物降解性较佳。  相似文献   
2.
陈文兴  姚玉元  吴雯  张利  吕慎水  杜莉娟 《化工学报》2006,57(10):2481-2485
传统的织物化学镀工艺中,在织物表面形成贵金属钯催化剂需要敏化和活化两道工序,工艺复杂,质量不易控制,消耗大量的氯化亚锡和酸.本文研究探索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d溶胶活化一步法工艺取代传统化学镀敏化、活化两步法工艺,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VP -Pd溶胶的制备条件,用 TEM观察了PVP-Pd溶胶的分散性,用SEM观察了施镀前后织物表面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PVP-Pd溶胶分散性良好,可成功应用于织物化学镀,优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制得镍镀织物具有优良的导电和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3.
改进传统的聚四氟乙烯(PTFE)亲水改性方法,提出薄膜先吸附氢氧化铁(Fe(OH)3)胶体再聚合丙烯酸(AA)的改性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以及测定接触角和水通量研究薄膜改性前后的化学组成、形貌和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吸附Fe(OH)3后薄膜与水的接触角明显下降,可进一步改善薄膜的水透过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2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紫外线照射时间和强度为两个因子,对建筑膜材料进行紫外线照射,测试材料的拉伸性能,分别建立了膜材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紫外线对建筑膜材料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显著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涂层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二乙烯基苯为单体,通过间歇-半连续细乳液聚合,制备不同交联度的核壳型胶乳.分别采用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镜测定了不同聚合阶段胶乳的粒径大小、分布和形态.并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考察胶乳膜液氮淬断制得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阶段深入,胶乳粒径变大,聚合过程未发生二次成核;乳胶粒具有核壳结构;随交联剂二乙烯基苯浓度的提高,膜中初始乳胶粒的形态越加明显,膜的连续性下降,交联结构抑制聚合物链在乳胶粒间的扩散,破坏膜结构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以TiO2纳米粒子为载体,采用紫外光原位还原法制备了Pt/TiO2纳米光催化剂,并用TEM和EDS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Pt负载到TiO2纳米粒子表面;Pt/TiO2的光催化活性是未处理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的3~4倍。  相似文献   
7.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1-苯乙基二硫代苯乙酸酯(PEPDTA)为RAFT试剂,在乙酸乙酯中实施了丙烯酸叔丁酯(tBA)的RAFT自由基聚合。分子量测试表明,在高转化率(93%)下P(tBA)的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小于1.1,且数均分子量与转化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体现了可控/"活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界面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吸附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空粒子TiO2@@SiO2为载体,通过表面烷基化改性,制备出一种能漂浮于水面的界面光催化剂TiO2@@SiO2-O,并用IR,TG,接触角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无搅拌状态下,与中空粒子TiO2@@SiO2相比,界面光催化剂TiO2@@SiO2-O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大大增加,其光催化效率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9.
以改进的硅钼蓝分光光度法作为测试手段,研究有机硅在织物、器壁、残液三种不同基质上的吸附沉积性能。结果表明:有机硅在织物上的吸附性能不仅与有机硅和纤维间的反应性、范德华力、极性基团间的库伦力、氢键等作用力有关,同时还与有机硅的分子极性、硅乳粒径等因素相关;有机硅在洗衣机器壁上的吸附性能则遵循以下规律:分子的极性越高、线性较好、无侧链或侧链较简单、有极性端基、不含水溶性基团,则在极性器壁的表面吸附量就越高。  相似文献   
10.
紫外线吸收剂/分散染料同浴上染涤纶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高压吸尽法将紫外线吸收剂和分散染料单独及同浴上染到涤纶织物上,比较了两种上染条件下紫外线吸收剂和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上染率,分别计算出两者对涤纶纤维的亲和力,并测定了所得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值和耐光色牢度。探讨紫外线吸收剂与分散染料在同浴上染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当紫外线吸收剂与分散染料同浴对涤纶织物进行上染时,两者的上染率都比单独上染时的上染率低,表现出了一定的竞染关系;所选用的紫外线吸收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染色织物的耐光色牢度,其中以紫外线吸收剂UV-3改善分散染料所染涤纶织物耐光色牢度的效果最为明显。选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对分散染料在织物上的色光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