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34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粉煤灰合成沸石吸附重金属Cr3+,探讨吸附剂量、初始pH值以及反应温度对Cr3+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的数据模拟。结果表明:沸石投加量、初始pH值以及反应温度均对Cr3+的去除效果影响显著。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不断增大,Cr3+去除效果不断提高,饱和吸附量逐渐减小。初始pH值为4时沸石吸附Cr3+的去除率为100%。反应温度的上升不利于沸石对Cr3+吸附,沸石对Cr3+的吸附效果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沸石吸附Cr3+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能较好描述沸石对Cr3+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3.
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表面包覆MgO的金红石型纳米TiO2表面进行改性,对纳米粒子进行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以及X衍射角表征,SEM分析表明改性后纳米粒子的团聚减少。选取改性效果最佳的纳米粒子用二元醇分散法制备纳米TiO2/水性聚氨酯复合物。对其红外、粒径、黏度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TiO2的加入可提高乳液的耐水性且最佳加入量为0.5%。  相似文献   
4.
徐艳  徐建平  徐小明  黄亚伟 《陕西化工》2014,(3):576-578,582
针对目前室内装修甲醛严重超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现状,设计了一个可以在线检测甲醛浓度并采用光触媒技术进行处理的系统装置,并进行了探索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甲醛初始浓度越低、光触媒用量越多,甲醛的去除率越高.在实际应用中,考虑时间和成本的因素,可以选择光照强度31 W,甲醛的初始浓度1.6 ppm,光触媒的用量为2.5%,此时甲醛的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对11种低水分调味料带菌状况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辣椒粉微生物污染最严重,48份样品平均带菌量为4.8×105个/g。应用不同的灭菌预处理对其进行带菌量控制的研究,结果表明,臭氧灭菌进行预处理后,辣椒经车间烘烤、粉碎后其带菌量能达标,而采用紫外、微波灭菌预处理后的辣椒带菌量仍超标。  相似文献   
6.
以卤醇脱卤酶重组湿菌体E. coli BL21(pET28a-HHDH)为催化剂,催化外消旋的1-氯-3-苯氧基-2-丙醇的动力学拆分可以获得光学纯的(R)-1-氯-3-苯氧基-2-丙醇。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卤醇脱卤酶催化合成光学纯(R)-1-氯-3-苯氧基-2-丙醇的影响因素,对反应pH、反应温度、菌体浓度、亲核试剂 N 3 - 浓度和底物浓度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卤醇脱卤酶催化合成(R)-1-氯-3-苯氧基-2-丙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7.0,反应温度为28℃,菌体浓度为22.5g/L,亲核试剂NaN3的浓度为50mmol/L,底物外消旋1-氯-3-苯氧基-2-丙醇的浓度为10mmol/L。在此工艺条件下,(R)-1-氯-3-苯氧基-2-丙醇的ee值和收率分别为100%和16.97%。  相似文献   
7.
为模拟缫丝中1根完整茧丝分多段多次参与生丝并合的现象,以及为计算机模拟缫丝提供更合理的解舒丝段线密度序列数据,在离散化茧丝落绪点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组合学理论,先获取茧丝落绪节点集合的所有子集,并将1个子集与1种落绪分拆模式对应,进而计算出每种落绪分拆模式出现时的概率,构建出以落绪分拆模式为枚举型随机变量的概率质量函数,然后利用逆变换取样法对所有落绪分拆模式进行随机抽样,实现了对1根完整茧丝的落绪分拆模拟。结果表明:1根茧丝所有落绪模式的统计结果与该茧丝进行100万次落绪分拆模拟的统计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同时进一步地针对茧丝长为正态分布的2万根茧丝进行落绪分拆模拟和统计分析,确认其完全符合解舒丝长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咔唑为供体,设计并合成了具有D-A-π-A或D-π-A结构的有机敏化染料2-氰基-3-{5-[7-(9-己基咔唑-3-基)-苯并[1,2,5]噻二唑-4-基]-2-噻吩基}-丙烯酸(CVBTC)和2-氰基-3-{5-[7-(9-己基咔唑-3-基)]-2-噻吩基}-丙烯酸(CVHTC)。研究了结构变化对敏化染料的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和光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染料CVHTC的D-π-A结构链上插入受体苯并噻二唑单元,得到的具有D-A-π-A结构的染料CVBTC的共轭体系变大,带隙变小,光吸收性能得到明显提升。CVBTC和CVHTC的HOMO能级分别为-5.24和-5.52eV,LUMO能级分别为-3.20和-2.88eV,均能与常见电解质I~-/I_3~-(-4.60eV vs vacuum)以及TiO_2导带能级(-4.40eV vs vacuum)相匹配,都可用作DSSCs的敏化染料。并且与CVHTC相比,具有D-A-π-A结构CVBTC,因苯并噻二唑单元的引入,其光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光电转换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采用具有丰富分级多孔结构的豆芽为模板,经水热法合成仿生形态的纳米CeO2/石墨烯催化剂。使用XRD、拉曼光谱(Raman)、TE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N2吸附-脱附仪和光解水制氢系统等分析表征手段对CeO2/石墨烯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及光催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eO2/石墨烯光催化剂不仅继承了豆芽模板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的特点,而且保持了豆芽的形态和微观特征。该催化剂是由约5.6 nm CeO2纳米晶与具有生物形态的仿生石墨烯片层结构结合而成。制得的CeO2/石墨烯复合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由CeO2/石墨烯催化剂纳米颗粒堆积而成的纳米孔,其孔径集中分布于15~45 nm左右,这种微观结构使CeO2/石墨烯催化剂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催化剂对光生电子空穴对的捕获能力。由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可知,CeO2/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利用率显著增强,光解水制氢效率6 h后可达到671 μmol(h · g)-1,远高于标样CeO2的51.67 μmol(h · g)-1。  相似文献   
10.
采用4-羟基偶氮苯和2-溴异丁酰溴反应制备了引发剂溴代异丁酸偶氮苯酯(AZO-Br),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以AZO-Br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通过改变AZO-Br和DMAEMA的配比,设计制备了一系列偶氮苯封端的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AZO-PDMAEMA)。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等对所得的AZO-Br引发剂及AZO-PDMAEMA聚合物的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等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AZO-PDMAEMA聚合物的光响应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聚合物在325 nm处的特征吸收峰的强度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照射37 min后达到平衡;聚合物中偶氮苯基团的相对含量越少越有利于光异构化反应的发生;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交替照射下,AZO-PDMAEMA聚合物表现出了可循环的光响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