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6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2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紫外线照射时间和强度为两个因子,对建筑膜材料进行紫外线照射,测试材料的拉伸性能,分别建立了膜材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紫外线对建筑膜材料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显著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涂层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过氧钛酸溶胶凝胶法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锐钛矿型的纳米TiO2薄膜,采用XRD、EDXA和AFM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元素成分及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在300~600℃热处理温度下,500℃处理的TiO2薄膜光诱导超亲水性较好;在热处理温度为500℃的条件下,与双氧水浓度为12%的前躯体溶液相比,双氧水浓度为3%的前躯体溶液制备的TiO2薄膜具有较好的光诱导超亲水性能。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室温空气条件下电子束辐照剂量(范围0~1000 k Gy)对尼龙66纤维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以及YG065型织物强力仪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尼龙66的特性黏数、晶型结构、取向度、结晶和熔融行为,以及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设置的辐照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纤维原有的晶型结构不变,但是,伴随辐照诱导非晶区分子链的重排,纤维的结晶度提高,取向有所改善,而结晶和熔融温度向低温偏移,熔融峰出现宽化。说明辐照主要导致尼龙66分子链氧化降解,降低其热稳定性,在电子束的撞击下,纤维表面产生了微裂纹,增加了应力集中,破坏了纤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对静电纺丝素蛋白(SF)/聚己内酯(PCL)复合纳米纤维膜在拉伸速率比为1∶1、2∶1、5∶1、8∶1下进行双轴向拉伸破坏实验和在拉伸速率比为1∶1、2∶1、4∶1、5∶1、8∶1下进行双轴向循环拉伸实验。结果表明,静电纺纳米纤维膜拉伸断裂负荷与施加的拉伸速率比有关,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具有非线性非弹性的特性。对双轴向循环拉伸负荷与伸长率曲线进行拟合,建立了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在双轴向循环拉伸加载段的数学模型。以拉伸速率比为4∶1的循环拉伸曲线为例,运用该数学模型所得曲线与实验曲线比较一致,证实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5.
双组分纺黏水刺非织造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具有纺黏非织造材料的高强度,经水刺环保开纤后,又具有超细纤维材料的柔软和细腻手感。再者,双组分超细纺黏水刺非织造材料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具有良好的过滤性、吸湿性、透气性和容尘能力。本文系统概述了双组分超细纺黏水刺非织造原料、工艺及其产品特点,分别介绍了在高级擦拭布、服装用布、卫生产品、高级合成革基布、精密过滤材料等领域的主要应用,并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双组分超细纺黏水刺非织造技术及产品的发展。最后对双组分超细纺黏水刺非织造材料在原料绿色化、组分多样化、纤维亚微米及纳米化、材料复合化、产品功能化和智能化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力学性能,在PLA热力学性能实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后牵伸辅助熔喷成形工艺一步法制备了高结晶度的PLA熔喷非织造材料,并对材料的外观形态、拉伸断裂性能和顶破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LA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69 ℃,熔点为162.6 ℃,可以很好地用于高牵伸倍率的后牵伸辅助熔喷成形;随着牵伸倍率从1.0增大到3.0,高取向纤维(取向角度≤20°)的数量占比从28%增大至100%,超细纤维(纤维直径≤3 μm)的数量占比从23%增大到67%;同时,材料的结晶度从1.22%增大到37.43%,纵向拉伸断裂强度增大到4.33 N/mm2,顶破强力增大到36.8 N,力学性能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7.
对多孔涤纶纤维、Coolmax、普通涤纶纤维仿毛纱线芯吸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改变纱线线密度和测试温度,探讨不同条件下染色液体在纱线上芯吸高度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孔结构涤纶仿毛纱线芯吸性能最好;温度对纱线芯吸性能影响显著,但是在0~30 min内温度对Coolmax和普通涤纶纤维仿毛纱线影响不显著。在相同捻度下,Coolmax和普通涤纶纤维仿毛纱线密度越细的芯吸性能越好,但纱线线密度对多孔结构的涤纶纤维纱芯吸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以涤粘水刺非织造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水刺非织造布的均匀性和透湿性能,并且分析了孔隙率和涤粘成分对涤粘水刺非织造布透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刺非织造布均匀性均较好;涤粘水刺非织造布的透湿系数,先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后随着涤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单层胶体晶体模板上合成了具有六方周期性排列的Co类空心球纳米阵列,并对其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其光学吸收峰与类空心球壳结构的几何参数密切相关:如随着类空心球尺寸的变化,可以实现吸收峰位在几百纳米内的大范围调节(770~1 270nm);而球壳厚度的变化,又可以实现吸收峰位在几十纳米内的精细调节。类空心球结构的周期及球壳厚度,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胶体晶体模板(600~1 000nm)及磁控溅射沉积时间来调控。该结构及其特殊的光学性能使其在光学器件、光子晶体及传感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挑选120名不同体型的青年男子,在静态下试穿12件运用相同款式与材料,不同筒径、组织结构和编织方法织造的无缝内衣,测试上体不同部位产生的服装压,同时要求被测试者进行主观压力舒适性评价。运用模糊数学、箱控图等统计方法对主客观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无缝上衣服装压的分布规律及男式上体部位的舒适压范围:青年男子穿着无缝内衣,对肘部、侧缝部、臂干部和背部客观压力大小的变化非常敏感;前臂部、上臂部尽管客观压力大,但主观评价舒适,反之胸部客观压力小。主观评价差产生的原因是不同部位承受服装压的能力不同。提出男式无缝上衣设计中应尽量减小臂干部、背部、胸部服装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