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4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自制的生物浸矿反应器为对象,以反应器内矿浆质量分数分布为评价指标,就搅拌器搅拌方式、外循环流量及曝气大小对矿浆质量分数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为1800~2000 r/min,搅拌桨离曝气器顶部2~3 cm,外部循环流量为13 L/min,曝气量为1.2 m3/h时,反应器内矿浆质量分数分布均匀.并对总矿浆质量分数为6 %、10 %、15%和20%的反应器内矿浆质量分数随反应器高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双单体溶液法接枝改性SB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作为接枝单体,通过溶液聚合法进行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的接枝改性研究.主要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马来酸酐和苯乙烯用量、引发荆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mSBS:mMAH:mSt=10:1:1,BPO用量为2%(相对SBS、MAH和St总量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3h;并用红外光谱和接触角仪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AH被成功接枝在SBS链上,且接触角随着接枝率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木粉在树脂基体中的分散性,增加木粉与树脂基体的粘结性对于提高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木粉等植物纤维的表面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方面系统的介绍了国内外对木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的方法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对现有橡子淀粉生产工艺进行了改造与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50℃下浸提若干次,浸提液经ROC过滤4小时42分,在平均通量为50.4ks/支·h的条件下,得到含量为71%的单宁产品;而浸提分离的固相再经粉碎、加水、离心后的离心液经ROC过滤1小时11分,平均通量31.35kg/支·h,得到含量为35%的淀粉,同时排出的废水COD大大降低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5.
采用后继混凝沉淀的A/O工艺对含酚、氰的焦化废水进行了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废水中酚质量浓度从287~681 mg/L降至1.0 mg/L以下,氰化物质量浓度从0.72~11.4 mg/L降至0.5 mg/L以下,完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COD_(Cr)从3 879~6 378 mg/L降至116.1~184.2 mg/L.氨氮从145.6~200 mg/L降至11.64~25.26 mg/L.大多数时间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研究超声波均质对乳制品改性技术的影响,重点考察了超声波均质对酸奶的黏度、持水性、凝胶强度的影响。通过几组不同的实验可以得出使酸奶具有较好黏度、持水性、凝胶强度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1 500 W,超声时间420 s,超声温度65℃。  相似文献   
7.
膜技术分离纯化金银花绿原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银花为原料,通过微滤、超滤、纳滤3级膜纯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结果表明:微滤膜Ⅱ、超滤膜Ⅰ、纳滤膜Ⅰ组合能达到纯化效果,微滤膜通量186.7 L(/h.m2),透过率92.2%,超滤膜通量50.1 L(/h.m2),透过率89.7%,纳滤膜通量32.8 L(/h.m2),透过率1.5%。  相似文献   
8.
根据酶法提取燕麦中的燕麦蛋白,将浸提液过滤后通过膜设备工作过程进行除杂浓缩。经过实验得出,微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分别选用MF1、UF2和NF1作为最佳膜设备。对燕麦提取液进行除杂浓缩,能够去除大部分的固形杂质,并将水提液浓缩11.88倍,将测定得到燕麦蛋白的含量达到92.76%。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封闭型聚氨酯预聚体,实验采用聚乙二醇600(PEG600)、咪唑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通过测量反应体系中一NCO的含量,确定预聚反应的最佳时间,合成封闭型聚氨酯预聚体.实验结果表明:当预聚反应时间为2h,PEG/TDI摩尔比为1.25,水分含量在0.04%以下,可以合成出性能较好的聚氨酯预聚体.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所合成的产物就是封闭型聚氨酯预聚体.  相似文献   
10.
鄂北区块大牛地气田致密油储层孔喉小,温度偏低,其对暂堵剂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优选丙烯酰胺、丙烯酸、亚硫酸氢钾等原料的基础上,借助自研的温压控制调节单体,通过调节单体加量聚合制备了新型低温暂堵剂,并评价了其溶解度及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最优配比为0.62,聚合反应的最优时间为1.83 h;当温度为30~40℃时,低温暂堵剂降解后的流动黏度≤5.21 mPa·s,在40℃、溶解时间为2.5 h时,暂堵剂的降解率≥80%;当暂堵剂铺置厚度为3 cm时,最大突破暂堵段塞需要的压力为60.12 MPa,当暂堵剂铺置厚度为7 cm时,最大突破暂堵段塞需要的压力为73.85 MPa;研制的新型低温暂堵剂性能优良,可满足鄂北区块的温度、承压及降解后的流动黏度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