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86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68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50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造纸过程中的横向定量控制系统,具体分析了OPC客户端与现代造纸机横向定量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基于LabVIEW设计了一种动态创建OPC客户端的方法,通过调用配置文件,在库中实现了OPC客户端的动态创建,该OPC客户端程序具有动态绑定共享变量和动态部署库的功能,而且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和可移植性。采用订阅访问的方式访问了现场的OPC测量服务器,实现了读取横向定量控制过程中的测量数据,大大提高了数据访问的效率。通过实际应用效果证明采用本方案开发的横向定量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以茶渣作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茶渣活性炭,探究了活性炭在不同条件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茶渣活性炭具有多孔结构,表面含有含氧官能团,其比表面积为2 414 m2/g。将此活性炭应用于吸附亚甲基蓝,在40 mL浓度为20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活性炭添加量为4 mg,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为1 488 mg/g。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模型,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茶渣活性炭对染料污染物有优异的吸附效果,在染料废水治理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氨基磺酸系陶瓷分散剂(ASP)与木质素磺酸钙(木钙)、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fdn)及磺化丙酮甲醛缩合物(saf)相比具有明显分散降黏效果。测定了四种分散剂在黑泥表面的吸附等温线及其对黑泥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ASP既有较大的饱和吸附量,又能提高黑泥颗粒的Zeta电位,通过静电排斥和空间位阻协同作用表现出优良的分散性能。通过加入脲、氯化钠及柠檬酸钠研究了ASP在黑泥/水界面的吸附作用力,发现吸附过程的主导作用力是络合作用,同时氢键吸附也是重要的吸附作用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溴乙烷作醚化剂,四氢呋喃作稀释剂合成乙基纤维素,研究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品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可从80℃开始,产品得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大,可达89.7%,7~9h反应即可结束。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计算得出合成的乙基纤维素取代度在2.5左右,分子质量分布窄,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均相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疏水化水溶性苯乙烯-聚苯乙烯磺酸钠共聚物(St-co-NaSS)。考察了原料中苯乙烯磺酸钠的摩尔分数、聚合反应温度、时间、引发剂用量对合成的St-co-NaSS共聚物的分散稳定性能的影响,获得优选的合成工艺参数为:苯乙烯磺酸钠单体的摩尔分数为0.30,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用量为8.528g·(molNaSS)-1,80℃下反应4h。对St-co-NaSS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苯乙烯磺酸钠的摩尔分数在0.30以下时,聚合物中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的摩尔比接近原料中单体的摩尔数之比,表明两种主要原料形成均聚物的速度相似。相对于聚苯乙烯磺酸钠,St-co-NaSS共聚物由于其疏水作用,对TiO2悬浮体系具有更为优良的分散稳定性;但对于都具有疏水作用的St-co-NaSS共聚物来说,其对悬浮体系的分散稳定性能依然主要取决于共聚物中苯乙烯磺酸钠单体的含量,即St-co-NaSS共聚物对悬浮液的分散过程中,静电斥力依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实验室树脂沉积潜力评价方法-旋转搅拌法,利用该方法对马尾松树脂沉积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金属离子、PH值、温度、气泡的混入和时间等因素对树脂沉积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草类原料爆破法纸浆抄造高强瓦楞原纸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稻麦草采用爆破法制浆新技术,纸浆得率高,成本低,污染少,用于抄造高强瓦楞原纸,裂断长和环压强度指数都可超过瓦楞原纸国家A级标准。该新技术为稻麦草原料在造纸工业中提供了新的出路,非常适合在我国稻麦草生产区的小型纸厂推广。  相似文献   
8.
TMP制浆废水同步生物处理与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体构建铁氰化钾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并对造纸废水的降解及产电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葡萄糖接种146 h后,MFC成功启动,并产生了360 mV的电压;以造纸废水为底物的MFC经过160 h的运行,最大功率密度为14.2 mW/m~2,废水COD_(Cr)去除率达到60.2%。制浆废水可作为MFC的底物,在产电的同时得到有效降解,这为低能耗处理造纸废水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纸浆悬浮液中分别加入3种阳离子定着剂A159、A160和A169,并分别采用浊度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了纸浆悬浮液中溶解和胶体物质(DCS)的含量。结果表明,在3种定着效果完全不同的阳离子定着剂作用下,通过浊度计测定,滤液的浊度与处理前相比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但3种定着剂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异。而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良好定着剂处理后,DCS的数量显著减少,但DCS的颗粒大小未发生变化;较差定着剂处理后,DCS的数量虽然也有大幅度的减少,但DCS颗粒却变大,胶体系统失稳并形成了絮凝沉淀。因此,定着剂对胶体系统的处理效果,可通过流式细胞仪的检测较好地表征出来。  相似文献   
10.
以三倍体毛白杨为原料,采用P-RC APMP制浆工艺,在二段化学预浸渍段和高浓停留段,用MgO部分取代NaOH,考察不同取代量下所得纸张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P-RC APMP制浆过程中,使用MgO部分取代NaOH后,纸张白度与未取代时相近,纸张的松厚度、光散射系数和不透明度随取代量的增加而提高,纸张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破指数和内结合强度随着MgO取代NaOH量的增加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