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8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3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曹妃甸工业区的强夯工程实例,研究了不同夯击能下强夯振动在沿海吹填地基中的衰减规律,提出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加速度的衰减经验公式.研究分析了在不同深度、宽度及充填物条件下隔振沟对强夯振动传递的影响和减振效果.结果表明,隔振沟深度对减振效果有较大影响,深度越深减振效果越好,但存在极限深度,在吹填地基情况下隔振沟深度一般不超过3m或被保护地下结构物(包括桩基或其他深基础)深度的1/5.  相似文献   
2.
 目前,越来越多的华北矿井进入深部开采阶段,太原组下组煤开采受奥陶系岩溶水害威胁越来越严重。利用奥陶系顶部隔水关键层解放底板受奥陶系水压威胁太原组下组煤正在成为华北矿井水害防治的研究热点。古交矿区已经开始下组煤开采,进入奥陶系岩溶水承压区。本文以古交矿区T矿为例,通过补充钻探、抽水试验、井下物探、岩矿测试等手段与方法分析了T矿奥陶系顶部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岩溶发育特征,研究了奥陶系顶部隔水关键层厚度。研究表明,古交矿区T矿峰峰组上段上部近30m厚的古风化裂隙充填带和峰峰组下段约70m厚的第一泥灰岩石膏层可分别作为防峰峰组局部中等富水区和上马家沟组中-上部第二、三含水层组突水的隔水关键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焦化厂不同地点的粉尘采样,并进行粒度分级、超声波预处理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多环芳烃(PAHs)的赋存特性。在采集的样品中,地面除尘站粉尘仓的粉尘中PAHs的含量最高,达到1880.83μg/g。在焦化粉尘中,PAHs明显表现出对小粒径粉尘的富集特性,粉尘中单组分的PAHs含量差别较大,以4~6环的PAHs居多。此外,地面除尘站粉尘仓的粉尘样品中含有大量的苯并[a]芘。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异常压力系统及其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异常压力现象普遍发育,但对于凹陷中不同构造带异常压力的刻画与成因机制的探讨却较为薄弱。利用357口井1 354个钻杆测试数据(DST)和重复地层压力测试数据(RFT),测井曲线资料等,详细刻画了不同构造带的压力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南堡凹陷地层压力系统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带,浅部常压带(<1 800 m)、中部过渡带(1 800~2 400 m)和深部异常高压带(>2 400 m)。沙三段发育大规模异常高压,压力系数最高达1.9,超压带顶界面深度约为2 400 m;老爷庙构造带中、浅层发育低幅度超压带,压力系数约为1.2;滩海地区东一段和东二段局部发育异常低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和垂直有效应力-声波时差判别图版等方法,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过程综合分析等,深入探讨了南堡凹陷不同异常压力系统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①深部沙三段的大规模超压主要来源于东营时期的泥岩不均衡压实作用,生烃作用也有一定贡献,但相对前者贡献较小;②明化镇时期,生烃作用是最主要的增压机制,而欠压实作用贡献则相对有限;③中浅层低幅超压带来源于深部超压的“传导”,开启的断裂带为其传递通道;④东营末期的区域抬升剥蚀作用引起岩石骨架孔隙回弹和流体收缩,是形成本区异常低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9,(12):2799-2802
以球形颗粒和非球形颗粒粉煤灰为原料,制备了对称陶瓷膜。讨论了膜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膜的纯水通量和成膜颗粒的球形度成正比,球形颗粒制备的陶瓷膜平均孔径0.94μm,在0.1 MPa的跨膜压差下,纯水通量为11 306 L/(m~2·h),为非球形颗粒制备的陶瓷膜通量的1.13倍。球形颗粒粉煤灰同时表现出低成本原料优势和高通量颗粒形状优势。  相似文献   
6.
 高钛钢在浇铸过程中发生渣金反应易出现结鱼现象,恶化铸坯质量,严重时引发漏钢。采用扫描电镜对现场浇铸中出现的结鱼物进行分析,结合高温真空压力烧结炉对不同钛含量的高钛钢和保护渣之间的渣金反应进行研究,并利用旋转黏度仪、熔点熔速测试仪、XRD和OPA金属原位分析仪对渣金的综合性能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随着高钛钢中钛含量的增加,渣金界面反应程度增加;高钛钢钛质量分数为0.05%时,未发生渣金反应;高钛钢钛质量分数为0.10%和0.20%时,发生渣金界面反应,钢中钛质量分数分别减少0.02%和0.04%,钢中硅质量分数分别增加0.02%和0.03%,保护渣中SiO2质量分数分别减少0.36%和0.8%,TiO2质量分数分别增加2.17%和4.3%。渣金反应发生后熔渣碱度增大。钛以氧化物的形式进入熔渣中未溶解,导致熔渣黏度和熔点增大。  相似文献   
7.
朱立光  袁志鹏  肖鹏程  王杏娟  殷楷  张杰 《钢铁》2020,55(11):65-73
 针对低碳钢薄板坯高速连铸过程中保护渣液渣层过薄、黏结报警频发、铸坯表面纵裂纹过多等问题,在充分考虑高拉速下低碳钢凝固收缩特性的基础上,确定了保护渣润滑与传热性能的优化方向并开展了工业试验。将保护渣碱度从1.10提高到1.30,Li2O质量分数从0.57%提高到1.06%,Na2O质量分数从5.48%提高到8.16%,碳质量分数由7.71%降低到6.72%。对2种保护渣的流变性能和渣膜3层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优化后保护渣渣膜中的液渣层比例增加,渣膜润滑系数α增大;同时,渣膜中的结晶层比例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渣膜热阻系数β增大,从而使保护渣的润滑性能和控制传热能力均得到改善。从矿相分析结果看出,保护渣碱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硅灰石的析出,导致渣膜结晶率提高、热阻增大,进而起到控制传热的目的。生产实践表明,在拉速提高后,使用新型保护渣基本避免了黏结和裂纹的产生,生产效率和铸坯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张伟阳  郝良元  钟文达  邓勇  程相文  吕庆 《钢铁》2020,55(8):160-168
 针对高炉炉缸侵蚀的问题,介绍了高炉炉缸智能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实现炉缸内衬可视化的技术。基于炉缸侵蚀模型的比较及大数据预测模型的发展,提出了融合大数据技术的炉缸侵蚀模型技术思想。模型基于决策树和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将铁水成分及温度、冷却参数、操作参数作为输入参数,采用融合大数据技术的方法,构建了炉缸侵蚀预测模型。大数据技术为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进一步推动了高炉智能化炼铁。  相似文献   
9.
中心缩孔是铸坯质量缺陷中较难解决并且极易出现的问题。基于方坯连铸凝固末端中心缩孔形成的机理,建立1/4方坯二维热力耦合模型,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模型分析,与传统热力耦合模拟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传统模型法模拟的中心缩孔的形成过程与实际不符,新模型法消除了传统方法的漏洞,模拟的中心缩孔形成的规律和经过理论分析所得中心缩孔形成的规律一致。并对铸坯温度和坯壳厚度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非贯通节理岩体是同时含有节理、裂隙等宏观缺陷及微裂隙、微孔洞等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地质材料,基于此提出了在非贯通节理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中应同时考虑宏、细观缺陷的观点。首先对基于细观动态断裂机理的经典动态损伤本构模型——TCK模型进行了阐述,其次针对目前节理岩体损伤变量定义中仅考虑节理几何参数而未考虑其强度参数的不足,基于能量原理和断裂力学理论推导得出了同时考虑节理几何及强度参数的宏观损伤变量(张量)的计算公式;第三,基于Lemaitre等效应变假设推导了综合考虑宏、细观缺陷的复合损伤变量(张量);第四,借鉴前人基于复合材料力学的观点,考虑了节理法向及切向刚度等变形参数对岩体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基于TCK模型的非贯通节理岩体单轴压缩动态损伤本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讨论了载荷应变率、节理内摩擦角、节理厚度、节理法向及切向刚度和节理倾角等对岩体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与目前的理论及试验研究结果比较吻合,从而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