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48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28篇
金属工艺   65篇
机械仪表   51篇
建筑科学   47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395篇
水利工程   8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篇
冶金工业   16篇
原子能技术   15篇
自动化技术   65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陈钰枚  李兆飞  侯劲  赵俊 《中国造纸》2023,42(11):160-168
提出一种改进YOLOv7的纸张表面缺陷一步式检测算法。首先将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融合到主干和特征提取网络结构,从空间和通道2个维度提取信息,提升小目标纸病特征提取准确性和算法稳定性;将ASPP空洞卷积加入主干网络SPP中,ASPP可以进一步扩大感受野,使较小目标的特征信息在网络传递时得到保留,解决了小目标信息量不足的问题,进而提高小目标纸病识别的性能。通过自制纸病数据集检测实验,与YOLOv7相比,精确率、召回率及平均精确率均值mAP 0.5分别提升了1.5、2.3和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2.
为探索窖泥中放线菌在窖池中的性能,本研究以浓香型白酒窖泥为菌源,采用梯度稀释平板法从中分离出两株放线菌菌株,对目标菌株进行多相分类鉴定,包括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形态观察及部分生理代谢特性分析。本研究通过筛选培养获得两株放线菌菌株(X,Z)后的初步鉴定结果为:菌株X和菌株Z分别为产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以及德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drozdowiczii)。通过分析实验结论得知,两株菌最适生长p H值为6.5,最适生长温度区间均在25~30℃;菌株X可耐受乙醇浓度为10%,菌株Z可耐受乙醇浓度为8%;菌株X在液态环境下的对数生长期为12~48 h,菌株Z在液态环境下的对数生长期为18~48 h,两菌株稳定期均在48 h后;通过测试发现两株放线菌均能产生淀粉酶,且菌株X产淀粉酶能力明显强于菌株Z,结果表明窖泥中的放线菌株拥有分解淀粉的能力,可以为其他需葡萄糖微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菌X和菌Z均无产抗生素能力或产抗生素能力极低,表明在窖泥环境中,放线菌可能无需产生抗生素也能和其他微生物共生长。  相似文献   
63.
从高温大曲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嗜热芽孢杆菌ZJY-1,研究了菌株ZJY-1的生长特性和产酶特性,并应用于强化麸曲探究其价值。经鉴定分析,菌株ZJY-1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其最适生长pH为7.0,有良好嗜热性,最适生长温度为55℃,且在65℃高温下仍生长良好;菌株酶活力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发酵时间菌株功能酶活力存在差异,淀粉酶活力最高达到了133.5 U/g±12.5 U/g,蛋白酶活力最高为175.4 U/g±4.8 U/g;通过制备强化麸曲试验表明,ZJY-1麸曲具备分泌蛋白酶和淀粉酶能力,生物量指标可达到5.7×1010±2.8×109CFU/g。本研究丰富了大曲微生物菌种资源,为高温曲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
王婷  孙柳 《酿酒科技》2023,(2):136-139
中国与西班牙是世界三大古酒的产酒国之一,酿酒历史悠久,酒产量居世界前列,酒文化极其深厚。在全球化、“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发展大背景下,中国白酒走出去已成为必然,西班牙应当是重要的对象国。从酒的功用、饮酒习俗、酒的消费、酒的法律制度环境四个维度,探析发现中国与西班牙酒文化存在较大差异,制约中国白酒在西班牙的发展。为化解中国白酒在西班牙发展的文化冲突风险,应确立中国白酒文化传播优先战略,在西班牙建立中国白酒文化传播中心等传播平台,以西班牙的政、企、商、民、学五类群体为主要传播渠道,利用书刊、电视、广告等传统媒介,以及互联网、社交客户端等新媒体,宣传中国白酒文化,让西班牙人民充分了解和接纳中国白酒文化。同时,应充分尊重西班牙酒文化同中国的差异点,结合西班牙社会大众饮酒习俗、消费观念,与西班牙酒产业合作发展,在西班牙建立中国白酒创新研发中心,研制出具有中国白酒特征和风味,融入西班牙文化元素,符合西班牙大众消费需求,贴近西班牙饮酒时尚的个性化中国白酒产品。  相似文献   
65.
为更好的提升沃柑果酒的品质,本研究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毛榛毕赤酵母(Pichia manshurica)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分别进行沃柑果酒的单菌与混菌发酵,并对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对发酵产生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酿酒酵母、毛榛毕赤酵母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组(Zp组)糖利用率最高,还原糖含量为2.54±0.02 g/L,总酸为5.34±0.28 g/L。相对于其他发酵组,Zp组抗氧化性最强,总酚含量为279.82±1.36 mg/L,超氧阴离子含量为71.23±0.65μmol/mL,羟自由基清除率为70.75%±0.17%。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发酵样品的有机酸进行测定,发现乳酸和乙酸是沃柑果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有机酸,且Zp组总有机酸的相对含量低于其它发酵组为7.9%,表明植物乳杆菌有良好的生物降酸能力。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发酵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共检出68种挥发性成分。相比单菌发酵组,酿酒酵母和毛榛毕赤酵母两菌发酵组(Sk组)和三菌发...  相似文献   
66.
传统曲房在大曲发酵过程中受曲房空间、堆曲并房的影响,不同位置之间存在较大的温湿度差,最大温差可达22.90℃,最大湿度差可达41.40%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 RH),严重影响大曲的质量和一致性。T-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具有响应速度快、超调量小等特点,能有效解决温湿度调节延迟的问题,从而使曲房内各区域温湿度保持均匀。因此,该文提出了将T-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与曲房控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调控曲房温湿度。搭建曲房的硬件与软件系统,设计T-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并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该控制器的参数,对控制器进行仿真和运用控制系统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工作稳定,频率响应快;控制系统能够对曲房的温湿度进行实时测控,使发酵过程中不同发酵部位之间的最大温度差降低至6.30℃,最大湿度差降低至8.69%RH。通过该控制系统实现了大曲发酵过程中曲房内部各区域温湿度保持均匀,保证了大曲质量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7.
为提高半固态苦荞小曲酒的出酒率,酿造出香味协调、风味较为独特的小曲酒,该试验考察了半固态发酵工艺中料水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其出酒率、总酸、总酯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半固态发酵工艺,对苦荞小曲酒进行感官品评及理化指标检测,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最佳半固态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1.5(g∶mL),发酵时间9 d,发酵温度28℃。在此最佳条件下,苦荞小曲酒出酒率为58.06%,感官评分为85.33分,总酸含量为0.69 g/L、总酯含量为2.18 g/L,共检测出5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3种、酯类19种、酸类5种、醛类2种、其他类4种。  相似文献   
68.
以高粱糖化液模拟发酵体系,添加0~30 mmol/100 g的乳酸以设置不同的初始发酵酸度,通过考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生物量、发酵累计质量损失、发酵液乙醇生成、发酵液关键香气物质,探究不同初始酸度对酿酒酵母发酵状况的影响,以期解析初始酸度对白酒发酵产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初始发酵酸度增加,酿酒酵母生长受到抑制,低初始酸度条件下(0~15 mmol/100 g)有利于酿酒酵母发酵,加快CO2释放和糖代谢速率及更多种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生成,当初始酸度为15 mmol/100 g时,醇类、酸类及总挥发性物质种类数最高;较高的初始酸度(15~30 mmol/100 g)会抑制酿酒酵母乙醇的生成。6种关键性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结果表明,初始酸度为5 mmol/100 g时,酿酒酵母发酵末期的关键风味物质乳酸乙酯、苯乙醇、异丁醇和异戊醇含量达到最高,20 mmol/100 g的初始酸度更有利于乙酸乙酯生成,乙酸苯乙酯的生成随初始酸度增加而被抑制。综上,控制初始酸度为15 mmol/100 g左右发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