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1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20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蕨根、葛根和马铃薯淀粉油炸膨化加工性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亮  孙昌波  李忠海  赵灿  郑菲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6):139-142,145
研究了在蕨根淀粉、葛根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中添加食盐、碳酸氢钠、蔗糖、油脂后油炸加热效果、物料膨化效果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由于食盐、碳酸氢钠、蔗糖对淀粉糊化的影响及加热后的特性,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膨化率变小,膨化过程也相对迟缓;随着糖含量的增加,产品的孔隙状态发生变化,孔隙变形、回缩,产品硬度减小,脆度增大,孔隙率渐大,色泽加深。油脂的添加,对脆度影响较大,但是对于膨化率、色泽的影响不大,添加过多时,口感变差。最佳配比是:食盐2%,碳酸氢钠0.2%~0.5%,蔗糖6%,油脂5%,并添加适量甜味剂以改善口感。  相似文献   
72.
低聚异麦芽糖制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聚异麦芽糖是一种集营养、保健、疗效于一体的功能性低聚糖,在医药、食品、饲料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其产量猛增,国内外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低聚异麦芽糖主要以淀粉或含淀粉的各类粮食为原料,经多酶协同作用制备而成。主要对低聚异麦芽糖制备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3.
亲水多糖对鲜湿面货架期内水分迁移及老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东  周文化  陈帅  黄阳 《食品科学》2016,37(18):298-303
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差示量热扫描、Avrami数学模型研究瓜尔胶、可溶性大豆多糖、卡拉胶对鲜湿面贮藏期间水分迁移、热力学参数、老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7 d的鲜湿面结合水含量:瓜尔胶>可溶性大豆多糖>卡拉胶>空白组(P<0.05);不易流动水含量:瓜尔胶>卡拉胶>可溶性大豆多糖>空白组(P<0.05);自由水含量:空白组>可溶性大豆多糖>卡拉胶>瓜尔胶(P<0.05)。多糖主要作用于淀粉及面筋蛋白表面极性基团所吸引的结合水;同时多糖对3 种水分流动性的束缚并非呈单一的线性关系,且能抑制鲜湿面淀粉老化过程中重结晶融化起始温度(T0)、重结晶融化终止温度(Tc)、老化焓(?H)的上升速率;老化动力学方程:Y空白组=0.732x-0.946,Y卡拉胶=0.744x-1.192,Y瓜尔胶=0.791x-1.328,Y可溶性大豆多糖=0.752x-1.114。  相似文献   
74.
付红军 《食品科学》2016,37(17):65-69
研究微波对山苍子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抑菌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steam distillation,SD)法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microwave assisted steam distillation,MASD)法提取山苍子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山苍子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山苍子油的抑菌活性,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探讨。两种方法提取的山苍子油中,橙花醛(SD:14.82%,MASD:11.50%,以上数据为相对含量,下同)、香叶醛(SD:17.95%,MASD:13.90%)、柠檬烯(SD:10.80%,MASD:5.57%)、α-松油醇(SD:5.70%,MASD:9.05%)、桉树脑(SD:7.11%,MASD:12.88%)和芳樟醇(SD:8.44%,MASD:12.65%)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微波作用下,单萜类化合物之间发生了化学转化。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山苍子油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黑曲霉和根霉的抑制活性优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山苍子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根霉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12、6.25、1.56、3.12 mg/mL。山苍子油能够破坏菌体细胞膜结构,增加细胞膜通透性,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75.
零余子粗多糖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零余子粗多糖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超声功率与提取时间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设计试验,以粗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1(mL/g)、超声功率760 W、提取时间23 min,粗多糖得率可达60.68%,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2.03%,结果表明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具有良好的拟合度,采用响应面法对零余子多糖超声波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6.
采用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两种常见的纳米材料表征手段对合成的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确认磁性石墨烯成功合成后,将其运用到茶油样品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残留分析前处理中,建立了茶油中5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分析方法。通过将磁性石墨烯在茶油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检测中的运用,分析时间和分析成本都相对减少,并且提高了对目标化合物的吸附效率和洗脱效率。结果显示:5种苯氧羧酸类农药在0.01~0.20 mg/kg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68;在0.02,0.05,0.10 mg/kg添加水平下,5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8.1%~95.0%,RSD为2.6%~7.3%,完全能够满足茶油中5种苯氧羧酸类农药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77.
从内蒙古采集新鲜的金莲花植株,在确定了该植株内生菌分离的最佳表面消毒方法后,对其根部、茎部和叶部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通过分析菌落表面形态,从中分离得到6株内生真菌,其中叶中4株,茎中1株,根中1株,并用乳酸酚棉兰液染色镜检观察,经形态学鉴定均为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青霉属(Pinicielium)。  相似文献   
78.
黄仁贵  刘佳 《食品与机械》2016,32(11):212-216
植物多糖是一类纯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其来源广泛,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疲劳等众多活性功能。多糖的活性受种类、部位以及提取方法等因素影响。文章从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以及提取方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多糖活性的探索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淀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主辅料,其分子结构制约着淀粉基产品的性能。淀粉包括高度分支的支链淀粉(amylopectin,AP)和近似线性结构的直链淀粉(amylose,AM)。随着对淀粉结构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认识,学者们意识到仅用目前普遍认可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相关理论已不足以解释在探讨淀粉功能与结构研究中所遇到的诸多实际问题。研究表明淀粉中可能存在介于AP、AM之间的第3种级分,即中间级分(intermediate material,IM)。IM被认为是影响淀粉特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分子结构尚不明确,以至于未能全面理解淀粉的结构与性质。本文主要对淀粉中IM理论的提出、分离及其结构与性质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淀粉及IM结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初步探明蓝桉叶精油最佳提取工艺及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蓝桉叶精油得率与其抗菌活性的差异性。方法以桉叶油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桉叶油最佳提取工艺。并检验正交试验各组合桉叶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效果。结果桉叶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g/mL),超声时间25min,超声功率200W,蒸馏时间5h,桉叶油得率为1.51%。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提取工艺所得桉叶油的抑菌活性存在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而言,料液比1:6(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180 W,蒸馏时间5 h时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92±0.20)mm(n=3)和(10.25±0.35)mm(n=3),对应的桉叶油得率为1.28%;对黑曲霉而言,料液比1:7(g/mL),超声时间30min,超声功率200W,蒸馏时间7h时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2.25±0.29)mm(n=3),对应的桉叶油得率为1.38%。结论精油得率与其抑菌活性无相关性,针对不同的目标微生物需要单独优化提取工艺来获得相应的微生物抑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