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6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7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21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水科学与水工程》2022,15(2):114-124
Hydrological, sediment, and bathymetric data of the Shashi Reach in the middle Yangtze River for the period of 1975–2018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water level changes and their impacts on utilization of water depth for navigat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Shashi Reach riverbed was significantly scoured and incised, with cross-sectional profiles showing overall narrowing and deepening. This indicated a strong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water depth of the channel. The 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in-channel topographical features showed that the Taipingkou diara underwent siltation and erosion, with its head gradually scoured and relocated downstream after 2008, and the Sanbatan diara continued to shrink and migrate leftwards. Low water levels with the same flow rate over the study period decreased. For instance, from 2003 to 2020, the water level at the Shashi hydrological station decreased to 1.37 m with a flow rate of 6 000 m3/s. Furthermore, the designed minimum navigable water level of the Shashi Reach was approximately 2.11 m lower than the recommended level. In terms of utilization of the channel water depth, continuous scouring of the river channel is expected to result in a reduction in discharge at the Taipingkou mouth, which will improve the water depth conditions of the channel during the dry season in the Shashi Reach. With several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s, the 3.5-m depth of the Shashi Reach would basically be unobstructed. This promotes utilization of the shipping route from the Taipingkou south branch to the Sanbatan north branch as the main navigation channel during the dry season.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current water depth and the clear width limitation of the navigation hole at the Jingzhou Yangtze River Bridge, this route can still be favored as the main navigation channel with a 4.5-m depth during the dry season.  相似文献   
32.
安建昌  江俊峰  徐中原  朱万山  王进  刘铁根  刘琨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5):20190446-20190446-7
针对机场、油库等特定区域的高识别率、低误报率入侵事件监控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传感与红外视频的目标识别方法。其中,光纤传感部分采用基于MCSVM的非对称双马赫-曾德尔干涉仪(ADMZI)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器,将EMD(经验模式分解)、将峰度特征与MCSVM相结合以提高识别率;红外识别部分将灰度差值图像通过小波变换提高清晰度。两者经过模式对比算法,实现入侵事件判定。搭建系统做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四种常见的入侵事件(爬越围栏、敲击电缆、剪断围栏、摇动围栏),平均识别率在92.5%以上,误报率0.9%,相对传统单一传感器方案,该方法在漏报率和虚警率等系统性能上都有较大的改善,能够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3.
河道内流动控制结构物作为一种主动防护型的护岸型式,以其特有的生态效益,伴随着河流治理理念由渠化向河流再自然化的回归,日益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常见河道内流动控制结构物分类和作用特性的基础上,选取逆水流方向布置的楔形丁坝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布置楔形丁坝群前后193°强弯曲水槽内的三维水力特性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分析弯曲水槽内楔形丁坝群的作用机制和挑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楔形丁坝群主要通过调整弯道内的二次流结构,达到将高流速水流挑离凹岸、避免岸坡遭受冲蚀的目的;楔形丁坝群布置会造成弯道内水位雍高,高流速水流向凸岸一侧偏移,其雍水高度和偏移程度与楔形丁坝群的布置方式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河流生态修复领域生态水工结构物相关研究的开展与深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针对AIS混合信号的混合位置估计问题,改进了 传统双窗检测法。混合 信号混合部位和未混合部位在幅度和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混合部分与未混 合部分到达窗内的能量比值来估计重叠段与未重叠段的始末位置,对传统估计信 号起始位置的判决函数进行了改进,估计精度更高。仿真表明,相较于传统双窗 检测法,本文能够准确估计出混合信号的重叠始末位置。  相似文献   
35.
主要介绍了监理的概念及设计监理的重要性,并重点介绍了暖通施工监理在工程实施的各阶段质量控制的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6.
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对天津港南疆港区含油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了3600m3/d含油废水的达标排放。实际运行表明:在生化系统进水COD、BOD5、石油类、NH3-N、TN、TP分别为(400~2520)、(102~626)、(10~25)、(25~40)、(35~50)、(0.8~1.5)mg/L时,生化系统出水COD、BOD5、NH3-N、TN、TP分别为(31~46)、(3.2~9.6)、(1.2~2.9)、(3~12)、(0.13~1.0)mg/L,石油类未检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37.
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是由预先打设在地基中的塑料套管内浇注混凝土组成的,适用于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具有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和成桩质量可靠等优点。通过TC桩承载力的模型和现场试验,研究了TC桩的工作性状,并考虑到路堤柔性荷载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存在沉降差,分别采用Mindlin应力解计算塑料套管桩群在复合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采用Boussinesq解计算地基土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叠加塑料套管桩群桩和地基土产生的附加应力,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复合地基沉降量。研究结果表明:TC桩承载力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其不同间歇期的承载特性有显著差别;所建立的TC桩沉降计算方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38.
以南方某市为例,介绍了其供水管网水质在线监测管理系统的建立过程。首先,对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确定在线监测点的位置、数量和在线监测指标,选定在线监测仪器和在线数据传输方式。其次,基于管网水质在线监测信息建立了水质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可实现数据库连接、列表、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等功能。最后,依据统计分析与人工智能的方法建立了三种水质预测模型,并将其与水质在线管理系统集成,实现了对供水管网主要水质指标的在线监测、管理与预测。对该系统采用管网实测数据进行考核、验证,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9.
王虹  魏秉炎  韩娟  张良 《冶金分析》2018,38(7):68-72
在体积分数为5%的盐酸介质中,使用空气-乙炔火焰,以240.7nm为测定波长,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冰铜中钴的方法。溶样试验表明,采用 20mL王水、1mL氢氟酸和2mL高氯酸溶样后加入10mL盐酸(1+1)溶解盐类,大多数情况下可将试样溶解完全;如果试样溶解不完全,需要补加5mL硝酸,继续加热至棕红色烟雾消失,再加入2mL高氯酸加热至白烟冒尽可将试样溶解完全。在选定的仪器条件下,钴的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2,方法检出限为0.0075μg/mL。干扰试验表明,试样中的共存元素不干扰钴的测定。将实验方法应用于4个冰铜样品中钴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格拉布斯(Grubbs)检验,结果表明11次平行测定的结果无异常值,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在1.7%~8.5%之间。采用实验方法对2个不同钴含量阶梯的冰铜试样进行测定,测得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基本一致,加标回收率在90%~105%之间。分别在6家实验室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冰铜试样的测定,方法的重复性限为r=0.0006+0.0429m;再现性限为R=0.0046+0.0647m。  相似文献   
40.
标准作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执法工具和技术支撑,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目前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对未来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