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4篇
电工技术   59篇
综合类   90篇
化学工业   385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42篇
建筑科学   127篇
矿业工程   19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109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无线电   1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篇
冶金工业   54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州传统客家民居是中国古民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梅州传统客家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青砖和瓦的表观密度、吸水性、抗冻性、隔音等物理性能进行测量与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梅州传统客家民居的建筑材料中青砖和瓦具有致密性好、吸水率低、抗冻性强、隔音效果优等物理特性。  相似文献   
2.
药物分析作为药学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主要讲授的是对药物进行全方面控制。本文探讨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如何在线上做到从多方面入手,优化以往教学方案,大力建设药物分析网络课程资源,开创线上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Visual FoxPro是优秀的管理系统开发平台,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但它存在着数据结构透明度高、保密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内壁磨损套管抗挤毁强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管磨损后壁厚变薄,抗挤毁能力随之降低,若对此估计不足,有可能因此而导致钻井事故或油气井的早期报废。以最小壁厚分别为4.2mm和5.2mm的N-80φ139.7mm×7.7mm套管为例,得出了磨损套管抗挤毁强度计算公式,对一些磨损套管的剩余抗挤毁强度做了理论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和试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公式的计算误差小于109/5,符合工程设计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偏心磨损套管应力分布的双极坐标解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因井眼狗腿度和钻柱的受力变形造成套管内壁磨损,导致套管抗挤毁强度和抗内压强度降低。内壁磨损套管的横截面形状多为月牙形,很难得到其应力分布的解析解。文章将其简化为偏心圆筒模型,并把直角坐标向双极坐标转换,得出了偏心磨损套管在内外压联合作用下应力分布的解析解。以139.7 mm×7.7 mm-N80套管为例,得出了套管剩余壁厚为4.2 mm时,偏心圆筒模型的应力分布曲线,确定了影响磨损套管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检测中萃取改进方法 ,采用石油醚直接萃取 ,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 ,且具有操作简单、稳定快捷的特点 ,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培训的原则、形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改善培训机制,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4C"技术研发了一套自动化监控系统,应用于某线路板厂电镀废水处理站的自动化处理。介绍污水处理监控系统的工艺流程、系统结构功能、硬件配置及软件设计等。  相似文献   
9.
为消除多企业权限管理不当造成的混乱,在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圩镇工艺专业镇创新平台的建设需要,引进企业角色的概念,提出一种基于企业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ERBAC),将原来给每个用户分配角色改进为给用户分配企业角色,达到多企业权限粒度细化管理的目的。实现上采用ThinkPHP 2.0开源框架,通过重构RBAC类,给出多企业权限管理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曾锋  杨通  姚山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0(1):276-277,287
针对目前四轴激光测量机的不足,设计了一种五轴逆向工程点云数据采集系统;在四轴的基础上增加了激光测头的旋转轴,采用基于PCI总线的运动控制系统及USB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并植入了图像采集系统,通过二次开发技术利用Windows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函数对扫描范围进行自动识别;软件系统使用了采集路径规划及测量数据优化处理算法;在原始数据测量及曲面反求建模两个方面进行了实例应用,零件大斜度面和垂直于工作台的表面均能覆盖测量,并且所有点云数据是一次测量完成,实验结果验证了本系统的可行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