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建筑科学   6篇
水利工程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透水地基上修建长堤防工程,堤基防渗结构的渗控效应直接影响堤防的安全运行。根据岷江干流虎渡溪工程库区长堤防工程地质条件,采用三维渗流分析方法,对堤基高喷防渗墙的布置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高喷防渗墙可有效降低堤后地下水水位,减小库水向堤后低洼保护区域渗漏,但其渗控效应受防渗结构空间展布长度、深度与渗透性以及地层材料渗透性各向异性的影响。满足低洼保护区域不溢出要求的防渗墙最小展布长度随其布置深度的增大和施工质量的提高而减小,防渗墙渗透系数小于1×10-5 cm/s并将透水性强的覆盖层截断时,其渗控效应明显,若进一步提升防渗墙质量和布置深度则效果不显著。防渗墙质量的提高对堤防渗控效应的提升受地层材料渗透性各向异性的影响较小,而布置深度增大在渗透性各向异性比较大时对渗控效应与防渗结构优化设计的影响较大。随着地层材料渗透性各向异性比的增大,防渗墙所需最小空间展布长度逐渐增大,由各向同性时的180 m增大到220 m,且当渗透性各向异性比较大时,可能有必要增加防渗墙布置深度。  相似文献   
2.
基坑防渗支护体系设计与施工是工程建设关键环节,为解决安徽省六安市临淮岗复线船闸工程在汛期面临高洪水位作用影响导致基坑涌水的问题,在下游纵向围堰工程采用了一种以双排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混凝土防渗墙与箱涵相结合的围堰结构。双排桩与混凝土防渗墙形成围堰结构基础与上部填土箱涵结构连接承担交通荷载,并阻挡临航道洪水;混凝土防渗墙布置于双排桩中间,以确保钻孔灌注桩与高压旋喷桩连接部位在交通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时不发生基坑渗漏。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施工场地狭窄时防渗支护体系布置困难以及富水条件下挡水围堰结构不稳定和基坑渗漏等难题,具有经济、社会、环境等效益显著以及安全可靠的优点,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无线温度传感技术监测到的船闸闸室底板温度数据,对不同季节闸室底板最高温度均值和内外温差最大值的均值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分析了环境气温、冷却水温和收仓时混凝土温度与底板最高温度的关系。分析表明,混凝土最高温度冬季最低,春秋季节相近且稍高于冬季、夏季,环境气温、冷却水温和收仓时混凝土温度显著影响底板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利用自行设计的降雨模拟装置,研究滤芯渗井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对径流削减的效果,同时通过布置水位观测井来评价滤芯渗井的渗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布置滤芯渗井能够有效增加土体渗水性能,减少地表积水量;同一深度位置处,土体体积含水率随着监测点水平布置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同一水平位置处,土体体积含水率随着监测点埋置深度的加深而减小。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滤芯渗井能够提高场地土体的入渗效率,削减地表径流,可为滤芯渗井在海绵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中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合肥市望江西路段钢箱梁施工工程为例,探讨了绿色施工技术在钢箱梁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水管改造过程中深基坑工程嵌岩钢板桩支护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文章以合肥市西二环原水管改造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嵌岩钢板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并提出了重要工序的控制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可为同行在推广使用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珠三角地区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珠江三角洲东江北干流石龙段为分析对象,介绍了该岸线调整工程建设内容,浅析堤型方案选择,并计算了岸线调整后的水面线。计算结果表明,堤型选择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全线堤身采用斜坡式堤防;岸线调整优化了区域的行洪安全问题,且流速符合规范要求,方案合理。该项目实施可以保障东江三角洲行洪、纳潮、生态等安全,也为后续类似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喷雾是高温季节混凝土浇筑仓面重要的温控措施之一,但是喷雾角度对高温季节环境气温影响规律尚不明确。基于喷雾机不同喷雾角度(15°、20°、25°)采集到的试验数据,分析不同工况下雾化区域点、线、面的温度分布规律,对比不同喷雾角度下温度降幅、仓面降雨量、喷雾区低于喷雾水温区域面积占比。试验表明:喷雾开始时段雾化区域温度会快速下降,随着雾化区域水雾量饱和且蒸发量逐渐稳定,雾化区域温度也逐渐达到稳定状态;喷雾角度 25°时仓面降雨量最小低于喷雾水温的区域面积占比最大,说明 25°喷雾角度是相对最佳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大坝位移预测研究中对大坝变形影响因子考虑欠缺的问题,将卷积神经网络与典型机器学习算法相融合对大坝位移进行预测。结合某大坝2018年3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的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并将大坝位移预测值与经典随机森林预测结果、支持向量机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融合卷积神经网络后的模型比单一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小的预测误差,模型预测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合肥某基坑在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基坑周边既有地铁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分析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沉降、围护桩位移以及斜撑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受支护结构和斜撑共同作用,坑底沉降分布较为均匀。开挖过程中围护桩的总位移逐渐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其最大位移符合规范要求。在支撑第二道斜撑后,斜撑位移整体呈现逐渐增大趋势,第三道支撑自身的沉降相对较大。当开挖完第三道斜撑下的土体后,所有斜撑的总位移有所上升,其中第一道斜撑变化最为明显,表现为中间较大、两边有峰值的抛物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