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9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7篇
建筑科学   61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7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21篇
自动化技术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raditional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methods can hardly find global maximum power point (MPP) becaus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curve of photovoltaic (PV) array may have multi local maximum power points in irregular shadow, and thus easily fall into the local maximum power point. To address this drawback, Considering that sliding mode variable structure (SMVS) control strategy have such advantages as simple structure, fast response and strong robustness, and P&O method have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principle and convenient implementation, so a new algorithm combining SMVS control method and P&O method is proposed, besides, PI controller is applied to reduce system chattering caused by switching sliding surface. It is applied to MPPT control of PV array in irregular shad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peak optimization in partial shadow. In order to verit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 experimental circuit is built, which achieves MPPT control by mean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P&O metho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O algorith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fast track the global MPP, tracking speed increases by 60% and the relative error decreased by 20%. Moreover, the system becomes more stable near the MPP, the fluctuations of output power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hus make full use of solar energy.  相似文献   
2.
射阳港进港航道工程导堤堤头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潮流定床模型和局部动床模型,研究了射阳港进港航道工程潮流特征和导堤堤头冲刷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工程区域内潮流特性发生显著变化,堤头扰流流速较大,悬沙分布和海床也相应变化,堤头海床会形成范围深度和较大的冲刷坑,设计防护设施坍塌,需对防护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以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4.
阐述石油天然气工程建设项目和工程造价的特点,分析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比国际通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石油建设工程量清单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及计价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5.
生态需水量的核算是湿地水文生态恢复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计算,评估天津滨海新区湿地生态系统各类生态需水的3个特征值:最低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丧失生态功能的临界需水量)、最适生态需水量(即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最佳状态的需水量)、最高生态需水量(即湿地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水量),得出如下结论:天津滨海地区湿地的生态需水主要包括蒸发蒸散需水量、湿地土壤需水量、补给地下水、湿地生物栖息地需水量4个部分;湿地的最低生态需水量为177.68×106~276.85×106 m3,最适生态需水量539.23×106~807.81×106 m3,最高生态需水量1 206.55×106~1 409.02×106 m3。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渤海某油田的沉积环境、地质油藏概况和优化井身结构及井眼轨迹,优选钠基膨润土,添加增黏剂、烧碱和纯碱等添加剂提高动、静切力和确保p H值大于10,并在淡水配制后让充分水化形成的膨润土钻井液深钻至馆陶组(垂深2 000 m左右),实现了快速钻进,钻速由50~70 m/h提高至90~100 m/h,扩大了上部井段的井径(由?342.9 mm扩至?374.65mm)、减少了起下钻和下套管作业的阻卡风险,而且节约了钻井液成本,形成了渤海油田降本增效和钻井提效典型技术。  相似文献   
7.
半直立式圆筒护岸是一种新式港口工程结构,结合其在大连某水工护岸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半直立式圆筒护岸地基的加载试验,通过实测土压力、沉降、水平位移及孔隙水压力,分析了半直立式圆筒护岸地基的沉降及水平位移变化特点,并进一步研究了其不均匀沉降的发展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半直立式圆筒护岸沉降及水平位移对护岸荷载分级、每级荷载加载量、加载历时及两级荷载之间的间隔时间较为敏感,其中护岸后方最后一级不对称加载对圆筒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影响最大,孔隙水压力变化主要受每级加载量、加载历时及潮汐作用影响,而圆筒安装及第一级荷载施加后,孔隙水压力产生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8.
根据某一高速公路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加固软土地基工程实例,对桩土应力、地表沉降、横向位移、不同深度孔隙水压力进行观测,讨论了塑料套管混凝土桩桩承式路堤的工作机理。结果表明:塑料套管桩加筋路堤的临界高度约为1.26倍桩净距,观测期末,荷载分担比接近89%;桩帽和桩间土最大差异沉降为30 mm左右,且应力集中比随着差异沉降的增大而线性增大;路堤堤脚附近不同深处横向位移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施工结束时,地表以下2.5 m处横向位移最大,为12.86 mm;横向位移-沉降比和横向位移增加率随着路堤填筑高度的增加逐步减小并趋于稳定,塑料套管混凝土桩加筋路堤系统能够有效防止路堤横向位移的发展和改善路堤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稀燃技术由于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经济性和排放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稀燃的富氧燃烧,使得N0x降低较小。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降低富氧下稀燃汽油机N0x排放的几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结合透明土、粒子图像测速(PIV)和近景摄影测量3种技术,研究塑料套管混凝土桩(TC桩)的挤土效应,并对周围土体的变形规律进行探讨,且与传统静压桩打设引起的土体变形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圆锥桩尖引起的最大变形量相比平底桩尖的降低了40%;而在平底桩尖TC桩的成桩过程中,影响区域扩展到了远离桩体中心线11倍桩径处,而对于圆锥桩尖,则为6倍桩径;沉管上拔引起的土体移动主要发生在上拔前期,对于圆锥桩尖TC桩,其沉管上拔过程引起的最大位移量和影响区域分别约为平底桩尖的57%和33%,然而,在TC桩成桩过程中,沉管打设是引起土体变形的主导因素,沉管上拔引起的土体恢复变形较小;在与TC桩沉管直径相同条件下,传统静压桩打设引起的土体变形量与TC桩的相一致,然而其影响区域略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